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论佛学的辨证思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在论证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问题时充分地运用了中道方法论。在本体论上佛学用性体一元论的超越论来阐释主体中道辩证思维的实在性,这个实在本体是“在”“知”一体的,又是超越性的绝对自由者。这个本体不是一个时间先在性的实体,而是一个逻辑先在性的理念。正因如此,以本体为前提的认识论才能建立。哲学认识论不同实证科学,它所面对的是认识对象的观念形式,不是物界实在。佛学认识论认为,物界殊相是无尽无穷的,但是就是殊相的本质规定则有共同的性质,即二元性,也就是对立性。从经验感生认知,事物的差别是现实性的,但是现实性的存在又不是静止的存在,是变化不居的运动现象。佛学从中道的维度对二元性的普遍性存在理念作了辩证性的阐释,两极性空,相待而成,大乘佛教的缘起论与因果论就是佛学的认识

  论,作为佛学认识论的缘起论与因果论所揭示的就是普遍存在永恒变化的现象的本质。这个现象的本质就是认识论的真理内容,这个真理佛学称为实相,这是因为实相是被亲证的经验境界,不是超验的实体,在认识论中真理实相是一个逻辑理念。不过佛学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学说,它要阐明的是抽象具体元为一性观。没有具体就没有抽象,没有抽象就没有具体,理性与直觉都证一法而呈现出抽象理与具体事之差别。佛学认识论就是克服理与事的差别性,使得理事无碍成一元真。“是什么”佛学认为是一心真如之本体,“什么样”佛学认为万有现象与本质即事与理是统一的,主体与客体相待而立,互为缘起。中道思维就是在一切问题都不落两极,又不灭两极,是统一两极超越两极,成为中性,所谓中性就是实相之理性。佛学的辩证中道思维在理论上是这样的逻辑,在实践上则需实实在在的观照。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才是佛学的本来面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是具备了觉道正见。但是,生命的历史是无尽的,我们要彻底地认识无尽的真理,则需不断的努力。

  佛学的中道辩证思维贡献给人类一个通向自由之路,只有自我发现自我的辩证中道的认识能力,才有希望成就自由大业,迈向生命的圆满。禅宗常讲“平常心是道”,平常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在平常中我们的心不住两极,平等为人,那就是与道相应了,所谓“平常心是道”就是辩证中道思维的具体应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川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即是讲的终极本体是无所不在的,终极智慧也是无法不知的,具备了中道辩证思维的人就会时时感悟法乐,当来证入常寂光中。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开发人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人类对事物本性的认识,在当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时节因缘下,我们佛教是大有可为的。一切根本在于心,佛法就是心地法门,而心地法门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辩证思维开发,性智显现真常即得,永恒的光明充满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