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千金。作粳米粥。外台。引集验同。) 
〔鉴〕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证也。肺痈 
尚未成脓。实邪也。故以葶苈之剂泻之。今已溃后。虚邪也。故以桔梗之苦。甘草之甘。解肺毒排痈脓也。 
此治已成肺痈。轻而不死者之法也。 
〔魏〕或其痈虽成。而脓未大成。肺叶完全。尚未腐败。亦可回生也。 
x桔梗汤方x(〔原注〕亦治血痹。○案千金。外台。并无此四字。程尤金鉴。亦删之。为是。) 
桔梗(一两○千金作三两注云集验用二两古今录验用一两外台引集验用二两) 甘 
草(二两○外台引集验有炙字)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则。千金。作必。千金翼。作不字。外台。作朝暮吐脓血则瘥云。张文仲。千金备急古今 
录验。范汪同。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千金云。一方有款冬花一两半。○和剂。名如圣汤。元 
戎。名甘桔二生汤。详见伤寒辑义。) 
医垒元戎。如圣丸。治风热毒瓦斯上攻。咽喉痛痹。肿塞 
妨闷。及肺痈喘嗽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臭腥。久久咯脓。状如米粥。 
龙脑(另研) 牛黄(另研) 桔梗 甘草(生用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每两作二十丸。每用一丸噙化。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作肺胀者。病患喘。目如脱状。脉浮 
大也。肺胀而咳者。此方主之。) 
〔尤〕外邪内饮。填塞肺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蠲饮之力少。故以半夏。辅 
其未逮。不用小青龙者。以脉浮且大。病属阳热。故利辛寒。不利辛热 
也。目如脱状者。目睛胀突。如欲脱落之状。壅气使然也。 
巢源云。肺虚感微寒而成咳。咳而气还聚于肺。肺则胀。是为咳逆也。邪气与正气相搏。正气不得宣通。 
但逆上喉咽之间。邪状则气静。邪动则气奔上。烦闷欲绝。故谓之咳逆上气也。 
x越婢加半夏汤x 
麻黄(六两○外台有去节二字)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 
草(二两○外台有炙字) 半夏(半升○外台有枚字)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原注〕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 
下痛。引缺盆。○案今千金。缺盆下。更有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十一字。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与本文同。) 
〔尤〕此亦外邪内饮相搏之证。而兼烦躁。则挟有热邪。麻桂药中。必用石膏。如大青龙之例也。又 
此条见证。与上条颇同。而心下寒饮。则非温药不能开而去之。故不用越婢 
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温寒并进。水热俱捐。于法尤为密矣。 
x小青龙加石膏汤x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 
服四合。(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强人一升。瘦人及老小。以意减之。日三夜一。千金。与本文同。) 
x千金麻黄汤x 治肺胀咳嗽上气。咽燥脉浮。心下有水气。 
于本方内。去甘草干姜。用生姜。 
外台。古今录验。沃雪汤。疗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于小青龙方内。去芍药甘草。投 则卧。一名投 麻黄汤。 
x附方x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原注〕方见虚劳中○案外台。引仲景伤寒论。列于甘草干姜汤之后。云。并出第八卷中。) 
〔沈〕温温液液。即泛泛恶心之意也。 
〔徐〕肺痿证。概属津枯热燥。此方乃桂枝汤。去芍药。加参 
地阿胶麻仁麦冬也。不急于去热。而以生津润燥为主。盖虚回而津生。津生而热 
自化也。至桂枝乃热剂。而不嫌峻者。桂枝得甘草。正所以行其热也。 
x千金甘草汤x(案此本出于肘后而千金主疗。与外台炙甘草汤同。但唾多下。 
有出血二字。千金翼。名温液汤。) 
甘草(案肘后千金用二两外台同千金翼用三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徐〕肺痿之热。由于虚。则不可直攻。故以生甘草之甘寒。频频呷之。热自渐化也。余外家曾病此。 
初时涎沫成碗。服过半月。痰少而愈。但最难吃。三四日内。猝无捷效耳。 
外台。引集验。疗肺痿时时寒热。两颊赤气方。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许。小便可有五合。 
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节。男左女右。长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纳小便中。置于闲净处。露一宿。 
器上横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其童子勿令吃五辛。 
x千金生姜甘草汤x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外台。一云。不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外台。引集验云。仲景伤寒论。备急。范汪。千金。经心录同。) 
〔沈〕即炙甘草汤之变方也。甘草人参大枣。扶脾胃而生津液。以生姜辛润宣行滞气。俾胃中津液。 
溉灌于肺。则泽槁回枯。不致肺热叶焦。为治肺痿之良法也。 
〔徐〕亦非一二剂。可以期效。 
x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x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千金十五枚) 皂荚(乙枚 
去皮子炙焦○千金作二两外台引千金作一挺去皮子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千金。无微微火三字。) 
〔沈〕用桂枝汤。嫌芍药酸收。故去之。加皂荚。利涎通窍。不令涎沫壅遏肺气。而致喘痿。桂枝和 
调营卫。俾营卫宣行。则肺气振。而涎沫止矣。 
〔徐〕此治肺痿中之有壅闭者。 
故加皂荚。以行桂甘姜枣之势。此方必略兼上气不得眠者宜之。 
x外台桔梗白散x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作粳米粥。云。出第十八卷中。)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 
一杯则定。 
〔徐〕此即前桔梗汤证也。然此以贝母巴豆。易去甘草。则迅利极矣。盖此等证。危在呼吸。以悠忽 
遗祸。不可胜数。故确见人强或证危。正当以此急救之。不得嫌其峻。坐以待 
毙也。 
〔沈〕以桔梗开提肺气。贝母清热而化痰涎。巴霜峻猛热剂。急破其脓。驱脓下出。 
〔尤〕似亦以毒 
攻毒之意。然非病盛气实。非峻药不能为功者。不可侥幸一试也。是在审其形之肥瘠。与病之缓急。而 
善其用焉。 
x千金苇茎汤x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 
痈。(千金作胸心甲错。千金。无方名。外台。引古今录验。名苇茎汤。用苇茎一升。 
云。仲景伤寒论云。苇茎切二升。千金。范汪同。)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 
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千金。作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 
〔魏〕肺痈欲成未成之际。图治当早者也。苇小芦大。一物也。苇茎。与芦根同性。清热利水。解渴 
除烦。佐以薏苡仁。下气宽中。桃仁。润肺滑肠。瓜瓣。亦润燥清热之品。再服当吐如脓。可见为痈虽结。 
而脓未成。所以可治也。较之葶苈大枣汤。皂荚丸。皆得预治之治。仲景所谓始萌可救者。 
〔尤〕此方具 
下热散结通瘀之力。而重不伤峻。缓不伤懈。可以补桔梗汤。桔梗白散。二方之偏。亦良法也。 
案楼氏纲目云。苇茎。即汀洲间芦荻之粗种也。苇。即芦。详见于沈括补笔谈。魏注为是。圣惠方。作青 
苇。(三因。用苇叶恐非是。)瓜瓣。圣惠方。作甜瓜子。太平御览。引吴普本草。瓜瓣。瓜子也。张氏本经 
逢原云。甜瓜子。即甜瓜瓣。为肠胃内痈要药。千金。治肺痈。有苇茎汤。肠痈。有大黄牡丹汤。予尝用之。 
然必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