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千金治中汤。胸痹方。别标为一条。外台亦引仲景伤寒论。疗胸痹理中汤。即并人参汤。方后注云。张 
仲景曰。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于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理中汤亦主之。而引范汪。出枳实薤白桂 
枝汤方。名枳实汤。方后云。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x枳实薤白桂枝汤方x 
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内 
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千金。用浓朴三两。薤白一斤。) 
x人参汤方x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程〕此即理中汤也。中气强则痞气能散。胸满能消。胁 
气能下。人参白术所以益脾。甘草干姜所以温胃。脾胃得其和。则上焦之气开发。而胸痹亦愈。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千金。外台。无橘枳姜汤亦主之七字。) 
〔鉴〕胸痹。胸中急痛。胸痹之重者也。胸中气塞。胸痹之轻者也。 
〔程〕膻中为气之海。痹在胸中。 
则气塞短气也。神农经曰。茯苓主胸胁逆气。杏仁主下气。甘草主寒热邪气。为治胸痹之轻剂。 
x茯苓杏仁甘草汤方x(千金。名茯苓汤。外台。引千金。方后云。仲景伤寒论同。)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枚)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外台。古今录验。疗气忽发满胸急方。 
于本方中。去甘草。加橘皮。 
x橘皮枳实生姜汤方x(千金。无方名。外台。作橘皮枳实汤。) 
橘皮(一斤○外台作半斤) 枳实(三两○外台作四枚)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斤。煮取二斤。分温再服。(〔原注〕肘后。千 
金云。治胸痹。胸中 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主 
疗与肘后千金同。方后云。肘后短剧。文仲。深师。范汪。古今录验。经心录。千金同。) 
〔程〕气塞气短。非辛温之药。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实生 
姜辛温。同为下气药也。内经曰。病有缓急。方有大小。此胸痹之缓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胸痹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外台。引古今录验痹下。有偏字。) 
〔程〕寒邪客于上焦则痛急。痛急则神归之。神归之则气聚。气聚则寒邪散。寒邪散则痛缓。此胸痹 
之所以有缓急者。亦心痛去来之义也。薏苡仁以除痹下气。大附子以温中散寒。 
〔鉴〕李 曰。缓急者。或缓而痛暂止。或急而痛复作也。薏 
苡仁入肺利气。附子温中行阳。为散服。则其效更速矣。 
案缓急之缓。或谓绞字之讹。此说似是而却非。外台。 
载胸痹心下坚痞缓急方四首。圣惠亦同。故知程李之解是也。 
x薏苡仁附子散方x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案外台。引古今录验。载薏苡仁散二方。初一方。用薏 
苡仁五百枚。甘草三两。后一方。与本方同。唯用薏苡仁一 
千五百枚。云此方出僧深。范汪同。仲景方。用薏苡仁十五两。 
x圣惠方x 薏苡仁散。治胸痹心下坚痞缓急。 
薏苡仁(二两) 附子(二两炮) 甘草(一两炙) 
上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热频服之。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肘后痛下。有心下牵急懊痛六字。) 
〔程〕心中痞。即胸痹也。诸逆。如胁下逆抢心之类。邪气独留于上。则心悬痛。枳实以泄痞。桂枝 
以下逆。生姜以散气。 
〔尤〕诸逆。该痰饮客气而言。心悬痛。谓如悬物动摇而痛。逆气使然也。 
〔鉴〕心悬而空痛。如空中悬物。动摇而痛也。用桂枝生姜枳实汤。通阳气破逆气。痛止痞开矣。 
潘氏续焰云。悬者悬阁之义。不在胃。而悬留于腹胁间也。 
x桂枝生姜枳实汤方x(外台。载仲景伤寒论。心下悬痛。诸逆大虚者桂心生姜枳实汤。方同。) 
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枚○徐沈尤枚作两外台有炙字)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x千金桂心三物汤x 治心下痞诸逆悬痛。 
桂心(二两) 胶饴(半斤) 生姜(二两) 
上药切。以水四升。煮二味。取三升。去滓。内饴。分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鉴〕心痛彻背。尚有休止之时。故以栝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平剂治之。此条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 
连连痛而不休。则为阴寒邪甚。浸浸乎阳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所能治也。 
故以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别无他顾。峻逐阴邪而已。李 曰。心痛在内而彻 
背。则内而达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彻心。则外而入于内矣。故既有附子之温。而复用乌头之迅。佐干姜行阳。 
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气。大开其郁。恐过于大散大开。故复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涩。而收阳气也。 
x赤石脂丸方x(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千金。必效。文仲。范汪。经心录等同。)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外台作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外 
台作一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外台作二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外台作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不知。稍加服。(千金。名乌头丸 用乌头六铢。附子蜀椒各半两。注云。范汪。 
不用附子。崔氏。用桂半两为六味。) 
外台云。此方丹阳有隐士。出山云。得华佗法。若久心 
痛。每旦服三丸。稍加至十丸。尽一剂。遂终身不发。 
x九痛丸x 治九种心痛。(外台。引千金。名附子丸。○徐本。标附方二字。 
沈同。程云。非仲景方。并是。) 
附子(三两○千金用二两) 生野狼牙(一两炙香○千金用生野狼毒四两外台同) 人 
参干姜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吴茱萸(各一两○千金用干姜二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 
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 
皆主之。忌口如常法。(冲。赵本。作肿非。) 
〔程〕九痛者。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 
痛。九去来心痛。(案以上。见千金本方主疗。)虽分九种。不外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 
散寒冷而破坚积。野狼牙茱萸。杀虫注而除痰饮。干姜人参。理中气而和胃脘。相将治九种之心痛 
巴豆除邪杀鬼。故治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 
注心胸痛。冷气上冲。皆宜于辛热。辛热能行血破血。落马坠车。血凝血积者。故并宜之。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脉证十六条、方十三首
属性: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 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脉经必下。有下部 
闭塞大五字。千金同。千金。作此虚寒气从下向上。赵。脱当字。) 
〔尤〕趺阳胃脉也。微弦阴象也。以阴加阳。脾胃受之。则为腹满。设不满则阴邪必旁攻 胁。而下闭 
谷道。为便难为两 疼痛。然其寒不从外入。而从下上。则病自内生。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故不当 
散而当温。 
〔程〕若寒实。则用后条温药下之也。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 
下者。下之黄自去。(玉函病者。作伤寒。去下。有宜大承气汤五字。) 
〔沈〕此以手按。辨腹满虚实也。按之不痛。内无痰食燥屎壅滞。即知虚寒而满。当以温药。若按之痛。乃 
以外手。而就内结食痰燥屎。则知内实。是可下之。而又以舌黄验定虚实。若舌有黄苔。即是湿热内蒸。为未 
经下过。必须下之。则黄自去。而胀满自除。舌无黄苔。是近虚寒。又非下法矣。 
〔魏〕无形之虚气作痞塞。 
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宿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 
阻碍于脏腑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张氏伤寒集注云。中胃按之而痛。世医便谓有食。夫胃为水谷之海。又 
为仓廪之官。胃果有食。按必不痛。试将饱 
食之人按之痛否。惟邪气内结。正气不能从膈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