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实热已入胃腑矣。故云有宿食可下之。 
〔魏〕滑与涩相反。何以俱为实宜下。滑者涩之浅。而实邪欲成未成 
者。涩者滑之深。而实邪已成者。故不论为滑为涩。兼大而见。则有物积聚。宜施攻治无二理也。 
阳明篇云。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尤〕谷多则伤脾。而水谷不分。谷停则伤胃。而恶闻食臭。故下利不欲食者。知其有宿食。当下也。夫 
脾胃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气。不可或止者也。谷止则化绝。气止则机息。化绝机息。人事不其顿乎。故必 
大承气。速去其停谷。谷去则气行。气行则化续。而生以全矣。若徒事消克。将宿食未去。而生气已消。岂 
徒无益而已哉。 
〔沈〕骤伤宿食停滞。胃中壅遏。升降之机不转。肠中水谷不分。而下奔则利。宿 
食在胃。故不欲食。必当攻去宿食。 
程应旄云。伤食恶食。故不欲食。与不能食者自别。下 
利有此。更无别样虚证。知非三阴之下利。而为宿食之下利也。故当下之。 
x大承气汤方x(见前 病中。)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鉴〕胃有三脘。宿食在上脘者。膈间痛而吐。可吐。不可下也。在中脘者。心中痛而吐。或痛不吐。可 
吐可下也。在下脘者。脐上痛而不吐。不可吐。可下也。今食在上脘。故当以瓜蒂散吐之也。 
千金云。凡病宿食。在上脘。当吐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有宿食不消。下之愈。胃中有 食冷物。即 
痛不能食。有热物即欲食。大腹有宿食。寒栗发热如疟。宿食在小腹者。当暮发热。明旦复止。 
x瓜蒂散方x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案煮字据伤寒论当删)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 
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亡血以下九字。原本作细注。今据伤寒论大书。伤寒论。作杵为散。 
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此当改补。) 
东垣试效方云。若有宿食而烦者。仲景以栀子大黄汤主之。气口三盛。则食伤太阴。填塞闷乱。极则 
心胃大疼。兀兀欲吐。得吐则已。俗呼食迷风是也。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宜 
瓜蒂散之类吐之。经云。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 
案宿食在上脘。心腹HT 痛。顿闷欲绝。仓猝之际。药不 
及办。以极咸盐汤一盏顿服。立吐。此千金。疗干霍乱之法也。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经。索下。有左右二字。) 
〔尤〕脉紧如转索无常者。紧中兼有滑象。不似风寒外感 
之紧。为紧而带弦也。故寒气所束者。紧而不移。食气所发 
者。乍紧乍滑。如以指转索之状。故曰无常。 
〔魏〕转索。宿食中阻。气道艰于顺行。曲屈傍行之象。 
案据脉经。有左右二字。魏注极是。徐沈以转索无常。为紧脉之象。此袭辨脉法之谬。不可证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原注〕一云。寸口脉紧。○脉经。作寸口脉紧头上有即字。 
腹上有或字。) 
〔鉴〕脉紧头痛。是外伤风寒病也。脉紧腹痛。是内伤宿食病也。李 曰。按此脉与证似伤寒。而 
非伤寒者。以身不疼腰脊不强故也。然脉紧亦有辨。浮而紧者为伤寒。沉而紧者为伤食。 
案头痛。虽有宿食不化。郁滞之气上为头痛者。此则属 
外伤于风寒。与腹中有宿食。自是两截。脉经。腹上有或字。义尤明显。 

卷三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脉证十七条
属性: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腹胀。 
〔尤〕肺中风者。津结而气塞。津结则不上潮而口燥。气壅则不下行而喘也。身运而重者。肺居上焦。 
治节一身。肺受风邪。大气则伤。故身欲动。而弥觉其重也。冒者。清肃失降。浊气反上。为蒙冒也。肿 
胀者。输化无权。水聚而气停也。 
〔徐〕运者。如在车船之上。不能自主也。重者。肌中气滞不活动。故重也。 
肺中寒。吐浊涕。 
〔鉴〕肺中寒邪。胸中之阳气不治。则津液聚而不行。故吐浊涎如涕也。李 曰。五液入肺为涕。肺 
合皮毛。开窍于鼻。寒邪从皮毛。而入于肺。则肺窍不利。而鼻塞。涕唾浊涎。壅遏不通。吐出于口也。 
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程〕内经曰。真脏脉见者死。此五脏之死脉也。肺脏死。浮而虚。肝脏死。浮而弱。心脏死。 
浮而实。脾脏死。浮而大。肾脏死。浮而坚。五脏俱兼浮者。以真气涣散。不收无根之谓也。内经曰。真 
肺脉至。如以羽毛中人肤。非浮之虚乎。葱叶。中空草也。若按之弱。如葱叶之中空。下又 
无根。则浮毛虚弱。无胃气。此真脏已见。故死。 
肝中风者。头目 。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千金。甘下。有如阻妇状四字。) 
〔程〕肝主风。风胜则动。故头目 动也。肝脉布胁肋。故两胁痛也。风中于肝。则筋脉急引。故行常 
伛。伛者不得伸也。淮南子曰。木气多伛。伛之义。正背曲肩垂之状。以 
筋脉急引于前故也。此肝正苦于急。急食甘以缓之。是以令人嗜甘也。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 
侧。食则吐而汗出也。(〔原注〕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汁。○千金。舌本。作舌大。) 
〔魏〕肝中寒者。两臂不举。筋骨得寒邪。必拘缩不伸也。舌本燥。寒郁而内热生也。喜太息。胸中痛 
者。肝为寒郁。则条达之令失。而胸膈格阻。气不流畅也。不得转侧者。两胁痛满急。辗转不安也。食则吐而 
汗出。肝木侮土。厥阴之寒侵胃。胃不受食。食已则吐。如伤寒论中。厥阴病所云 
也。汗出者。胃之津液。为肝邪所乘。侵逼外越也。此俱肝脏外感之证也。 
案金鉴云。两臂不举。舌本燥二句。而汗出三字。文义不属。必是错简。不释。未知果然否。姑仍魏注。 
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程〕肝脏死。浮之弱。失肝之职。而兼肺之刑。按之不如弓弦而如索。如索。则肝之本脉已失。不来。 
则肝之真气已绝。或有蛇行之状。蛇行者。曲折逶迤。此脉欲作弦而不能。故曲如蛇行。其死宜矣。 
〔尤〕按 
内经云。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与此稍异。而其劲直则一也。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原注〕臣亿等。校诸本。旋复花汤 
皆同。○案注十二字。程作方见妇人杂病六字。非也。同恐缺字讹。千金。无旋复花汤主之六字。徐沈改蹈作 非。) 
〔尤〕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然肝虽着。而气反注于肺。所谓横之病也。故其人常欲蹈 
其胸上。胸者肺之位。蹈之欲使气内鼓而出肝邪。以肺犹橐龠。抑之则气反出也。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欲 
着之气。得热则行。迨既着则亦无益矣。 
〔鉴〕旋复花汤主之六字。与肝着之病不合。当是衍文。 
案旋复花汤。徐程诸家。为妇人杂病中方。然千金不载。金鉴为衍文。今从之。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千金。饥下。有则饮二字。即上。有饮食二字。) 
〔程〕心主热。中于风则风热相搏。而翕翕发热不能起。 
心中虽饥。以风拥逆于上。即食亦呕吐也。 
〔徐〕翕翕。言骤起而均齐。即论语所谓始作翕如也。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蒜下。千金。有齑字。蛊。徐作虫云。注恐是蛀字。非。沈魏尤。亦作虫注。) 
〔程〕内经曰。心恶寒。寒邪干心。心火被敛而不得越。则如啖蒜状。而辛辣愦愦然而无奈。故甚则心 
痛彻背。背痛彻心。如蛊注之状也。若其脉浮者。邪在上焦。得吐则寒邪越于上。其病乃愈。 
巢源云。蛊注。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急者十数日。缓 
者延引岁月。渐侵食腑脏尽而死。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故为蛊注 
也。案诸家不知蛊注为病名。便解为虫蛀不息。为虫之往来交注。抑亦妄矣。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 
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跳下。千金。有手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