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治法始备。今猪膏发煎。能治诸黄。当是黄之轻者。可从小便而去。至若 
阴黄急黄女劳之属。岂猪膏发煎。所能治乎。医者审之。 
〔尤〕此治黄胆。不湿而燥者之法。按伤寒类要云。 
男子女人。黄胆饮食不消。胃胀。热生黄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猪膏煎服则愈。盖湿热经久。变为坚燥。譬 
如盒曲。热久则湿去而干也。本草猪脂利血脉。解风热。乱发消瘀开关格。利水道。故曰病从小便出。 
x猪膏发煎方x(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肘后。备急。文仲。千金。古今录验。深师。范汪同。) 
猪膏(半斤○外台。作八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肘后外台作一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味下。外台有内发二字。药成。作尽 
研绞去膏细滓七字。方后云。大医校尉史脱家婢再病。胃中干粪下。便瘥。神验。) 
案外台。引肘后。疗黄胆者。一身面目悉黄。如橘柚。暴得热。外以冷迫之。热因留胃中。生黄衣。 
热熏上所致方。猪脂一斤。上一味。煎成者。温令热。尽服之。日三。燥屎当下。下则稍愈便止。证类本草。 
引伤寒类要。尤则采之于证类也。今本肘后无考。外台。又引近效。主疗亦同。 
肘后。女劳疸者。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由大劳大热。交接后入水所致治之方。(即 
本方○喻氏法律引肘后云。盖女劳疸。血瘀膀胱。非直入血分之药。必不能开。然虻蛭过峻。矾石过燥。明 
是治血燥矣。) 
徐云。予友骆天游黄胆腹大如鼓。百药不效。用猪膏四两。发灰四两。一剂而愈。仲景岂欺我哉。 
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原注〕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徐〕此表里两解之方。然五苓中有桂术。乃为稍涉虚者设也。 
〔尤〕此正治湿热成疸者之法。茵陈散结热。五苓利水去湿也。 
〔鉴〕黄胆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者之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着落。必传写之遗。 
x茵陈五苓散方x(外台。引仲景伤寒论。文同。云短剧。古今录验。张文仲。经心录同。)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外台。作上二味和。先食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 
外台。又五苓散。利小便。治黄胆方。(即本方。不用茵陈。云千金。深师。范汪同。) 
三因方。五苓散。治伏暑郁发黄。小便不利烦渴。用茵陈煎汤调下。 
严氏济生方。加减五苓散。治饮食伏暑。郁发黄。烦渴小便不利。○于本方。去桂枝加茵陈。 
准绳。茵陈五苓散。治伤寒温湿。热病感冒。后发为黄胆。小便黑赤。烦渴发热。不得安宁。此盖汗下太 
早。服药不对证。因感湿热病。以致遍身发黄。○上用生料五苓散一两。加入茵陈半两。车前子一钱。木通 
柴胡各一钱半。酒后得证。加干葛二钱。灯心五十茎。水一碗。煎八分。连进数服。小便清利为愈。 
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 
下之。宜大黄硝石汤。(宋本。硝石。作滑石。下同。非。脉经。作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鉴〕李 曰。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甚。用栀子清上焦 
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硝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 
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x大黄硝石汤方x(千金。名大黄黄柏汤。翼。名大黄汤。外台。引仲景伤寒论。 
名大黄黄柏皮栀子硝石汤。短剧。千金翼。深师。范汪并同。)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消。更煮取一升。顿服。 
喻氏法律云。湿热郁蒸。而发黄。其当从下夺。亦须仿治伤寒之法。里热者始可用之。重则用大黄硝 
石汤。荡涤其湿热。如大承气汤之例。稍轻则用栀子大黄汤。清解而兼下夺。如三黄汤之例。更轻则用茵陈 
蒿汤。清解为君。微加大黄为使。如栀豉汤中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之例。是则汗法固 
不敢轻用。下法亦在所慎施。以疸证多夹内伤。不得不回护之耳。 
外台。必效大黄汤。疗急黄胆内等黄方。 
大黄(三两) 芒硝(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生渍大黄。一宿。平旦绞汁一升半。内芒硝。搅服。须臾当快利瘥。 
圣惠。治黄病腹胀满。小便涩而赤少。 
于本方中。加冬葵子。 
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 
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范汪同。) 
〔尤〕便清自利。内无热征。则腹满非里实。喘非气盛矣。虽有疸热。亦不可以寒药攻之。热气虽除。 
阳气则伤。必发为哕。哕。呃逆也。魏氏谓胃阳为寒药所坠。欲升而不能者是也。小半夏。温胃止哕。哕止 
然后温理中脏。使气盛而行健。则喘满除。黄病去。非小半夏能治疸也。 
圣惠。小半夏散。阴黄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而不利。腹满而喘者。必哕;哕者宜服此方。 
半夏(一两) 人参(二两) 葛根(二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原注〕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原本。黄。作劳。今据诸本改定。魏作劳解之。非。) 
〔程〕经曰。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今黄家腹痛而呕。应内有实邪。当是大 
柴胡以下之。若小柴胡。则可止呕。未可疗腹痛也。明者详之。 
〔鉴〕呕而腹痛。胃实热也。然必有潮热便 
硬。始宜大柴胡汤两解之。若无潮热。便软则当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和之可也。( 
案玉机。小柴胡汤。加栀子。)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 
〔鉴〕高世 曰。女为阴。男为阳。阴主血。阳主气。男子黄。阳气虚也。黄者。土之色。阳气虚。而 
土色外呈。中无湿热。故小便自利。此为虚也。 
〔尤〕小便利者。不能发黄。以热从小便去也。今小便利。而 
黄不去。知非热病。乃上虚而色外见。宜补中。而不可除热者也。夫黄胆之病。湿热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 
发之。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乃亦有不湿而燥者。则变清利为润导。如猪膏发煎之治也。不热而寒。不 
实而虚者。则变攻为补。变寒为温。如小建中之法也。其有兼证错出者。则先治兼证。而后治本证。 
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仲景论黄胆一证。而于正变虚实之法。详尽如此。其心可谓尽矣。 
王氏阴证略例云。内感伤寒。劳役形体。饮食失节。中州变寒之病。生黄非伤寒坏之而得。只用建中。 
理中大建中。足矣。不必用茵陈也。何氏医碥曰。阴黄。小便清白。大便 
不实。喜静能卧。脉迟弱无力。身冷自汗。当以虚寒治之。 
仲景所谓男子黄。小便自利。与小建中汤。王海藏谓中州寒生黄。用大小建中。不必茵陈。皆气虚之阴黄也。 
气虚则脾不运。久瘀于里。则脾败而色外见。故黄。其黄色必淡。戴复庵谓失血后多令面黄。或遍身黄。血 
不荣也。如竹木春夏叶润则绿。至秋则干黄。宜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此血虚之阴血也。此为干黄。小便利。 
四肢不沉重也。○案治阴黄。医学纲目。用理中加茯苓汤。喻氏治女劳疸属虚者。用八味肾气丸。圣惠治房黄。 
用鹿茸散(鹿茸。熟地。山茱。五味。黄 。牡蛎。)之类。皆不用茵陈。然如韩氏小茵陈汤。(附子。甘草。 
茵陈。)茵陈四逆汤。茵陈附子汤。茵陈茱萸汤。罗氏茯苓栀子茵陈汤之类。皆附子茵陈并用。盖本于千金 
翼。治黄胆小便赤黄方(前胡。茯苓。椒目。附子。茵陈。)之意。寒热错杂者。亦宜随证而选用。不必执拘矣。 
x附方x 
瓜蒂汤。治诸黄。(方见 病中。) 
〔沈〕瓜蒂汤。吐药也。若邪冲于胸膈。或心烦懊 。欲 
吐而无他病者。当用此汤。吐去黄水。因其高而越之也。 
外台。删繁。疗天行毒热。通贯脏腑。沉鼓骨髓之间。或为黄胆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马黄等疾。喘急须臾而绝方。 
瓜蒂(二七枚) 
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作一服。○案此方。与 病所载同。北史麦铁杖传。瓜蒂喷鼻。疗黄不瘥。 
考千金外台。用瓜蒂等二三味者。凡八方。多系于吹两鼻中出黄水。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