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腐化者也。佐以麦粥。恐伤产妇之胃也。 
〔尤〕产后腹痛。而至烦满不得卧。知血郁而成热。且下病而碍上也。与虚寒 痛不同矣。枳实烧 
令黑。能入血行滞。同芍药为和血止痛之剂也。 
〔魏〕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x枳实芍药散方x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肿。以麦粥下之。 
案朱震亨云。芍药产后禁用。程氏辨其误。极是。今不 
繁引。又案此前排脓散中。去桔梗。不用鸡子黄。用麦粥。 
立方之意稍近。故并治痈肿乎。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鉴〕产妇腹痛。属气结血凝者。枳实芍药散以调之。假令服后不愈。此为热灼血干。着于脐下而痛。非 
枳实芍药之所能治也。宜下瘀血主之。下瘀血汤。攻热下瘀血也。并主经水不通。亦因热灼血干故也。 
x下瘀血汤方x 
大黄(三两○赵本作二两)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程〕 虫。主下血闭。咸能软坚也。大黄。主下瘀血。苦能泄滞也。桃仁。亦下瘀血。滑以去着也。 
三味相合。以攻脐下干血。 
〔魏〕此类于抵当汤丸之用。亦主经水不利。 
无非通幽开积之治也。和酒为丸者。缓从下治也。 
〔徐〕既曰新血。又曰如豚肝。骤结之血也。 
案徐氏兰台轨范云。新字当作瘀字。此说颇有理。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 
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见 病中。○脉经。烦躁发 
热四字。作四五日趺阳脉六字。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八字。作谵语利之则愈六字。) 
〔程〕太阳伤寒。热结膀胱。则蓄血。小腹坚痛。今产后非太阳证。而小腹亦坚痛者。此恶血未尽。 
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宜下瘀血汤辈。若不大便。烦躁发热。则热不在膀胱。而热在胃。切其脉亦微实也。 
日晡时。阳明向王时也。当向王时。是以再倍发热烦躁。则胃中实矣。胃实则不能食。 
故食则谵语。转增其实也。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条前后简错。热在里八字。当在恶露不尽之下。未有大 
承气汤。而下膀胱血结也。至夜即愈四字。衍文。脉经无。(金鉴同。但以至夜即愈。不 
为衍文。以再倍二字为衍。) 
〔鉴〕李 曰。此一节具两证在内。一是太阳蓄血证。一是阳明里实证。因古人 
文法错综。故难辨也。无太阳证。谓无表证也。少腹坚痛者。以肝藏血。少腹为肝经部分。故血必结于此。则 
坚痛亦在此。此恶露不尽。是为热在里。结在膀胱。此太阳蓄血证也。宜下去瘀血。若不大便烦躁。脉实谵 
语者。阳明里实也。再倍发热者。热在里。蒸蒸发于外也。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是阳明向旺时。故烦 
躁不能食。病在阳而不在阴。故至夜则愈。此阳明腑病也。宜大承气汤以下胃实。 
案尤云。盖谓不独血结于下。而亦热聚于中也。若但治其血。而遗其胃。则血虽去而热不除。即血亦 
未必能去。而大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均为血药。仲景取之者。盖将一举而两得之欤。此解不可从。李注似允当。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 
汤。(〔原注〕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脉经作妇人产得风。心下闷。作心下坚。徐沈作产后中风续续。) 
〔徐〕此段言产后中风。迁延不愈。而表里杂见者。仍当去其风也。谓中风之轻者。数十日不解。似 
乎不可责表。然头疼恶寒汗出。时有热。皆表证也。心下闷干呕。太阳之 
邪欲内入。而内不受也。今阳旦证仍在。阳旦汤何不可与。而因循以致误也。 
案阳旦汤。徐沈尤金鉴。为桂枝汤加黄芩。而魏则据伤 
寒论证象阳旦条。为桂枝加附子。并误。唯程根据原注为是。 
张氏医通云。举此与上文承气汤。为表里之例。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喘而。千金。作喘气。头痛。圣济。作头目昏痛。) 
〔尤〕此产后表有邪。而里适虚之证。若攻其表。则气浮易脱。若补其里。则表多不服。竹叶汤。用竹 
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之风热。人参附子。固里之脱。甘草姜枣。以调阴阳之气。而使其平。乃表里 
兼济之法。凡风热外淫。而里气不固者。宜于此取则焉。 
〔沈〕产后最易变为柔痉。故发热头痛。虽属太阳表证。恐隐痉病之机。所以方后云。颈项强。加大附子一枚。 
案金鉴云。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之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参附子。施之于中风发 
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命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附子之文。 
本篇有证无方。则可知必有脱简。此注恐非。是方盖防发痉之渐。若至直发痉。则难奏效也。 
x竹叶汤方x 
竹叶(一把○千金作一握) 葛根(三两) 防风(案千金用二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附子(一枚炮○活人书不用)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前 
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千金。分上。有去滓二字。无一枚以下十二字。前。 
赵本作煎。徐注豆大下云。该是入字。案据徐则豆下句。) 
〔程〕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今证中未至背反张。而发热面赤头痛。亦风痉之渐。故用 
竹叶主风痉。防风治内痉。葛根治刚 。桂枝治柔痉。生姜散风邪。桔梗除风痹。辛以散之之剂也。邪之所 
凑。其气必虚。佐人参以固卫。附子以温经。甘草以和诸药。大枣以助十二经。 
同诸风剂。则发中有补。为产后中风之大剂也。颈项强急。痉病也。加附子以散寒。呕者。风拥气逆也。加半夏以散逆。 
张氏医通云。此桂枝汤。去芍药。加竹叶葛防桔梗人参。 
因方后所加附子向来混入方内。案医通。载本方。去附子。盖本于活人书。 
又云。附子恐是方后所加。治颈项强者。以邪在太阳禁固其筋脉。不得屈伸。故用附子。温经散寒。 
扬去沫者。不使辛热上浮之气。助其虚阳上逆也。若邪在胸而呕。加半夏治 
之。上言破之如豆。入前药。旧本作如豆大。今如徐忠可驳正。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乳。脉经。作产。) 
〔程〕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产后则血气虚。而胃气逆。故烦乱呕逆。 
〔尤〕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 
乳子之时。气虚火胜。内乱而上逆也。 
案乳中。盖在草蓐之谓。故脉经作产中。而沈云。乳者乳子之妇也。魏云。乳即血也。初产血虚。 
沈云。乳下。当有闭字。谓乳闭而不通也。金鉴云。此条文义证药未详。张璐云。乳中虚。言乳哺而乳 
汁去多。并误。 
x竹皮大丸方x(活人云。治虚烦。载之于丈夫诸方中。)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 
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活人书。柏实。作枳实。 
〔程〕竹茹甘寒。以除呕 。石膏辛寒。以除烦逆。白薇咸寒。以治狂惑邪气。夫寒则泥膈。佐桂 
枝以宣导。寒则伤胃。佐甘草以和中。有热倍白薇。白薇咸寒。能除热也。 
烦喘。加柏实。柏实辛平。能治喘也。用枣肉为丸者。统和 
诸药。以安中益气也。 
武氏济阴纲目云。中虚不可用石膏。烦乱不可用桂枝。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又以枣肉为丸。 
仍以一丸饮下。可想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 
当深省。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脉经。作热痢重下新产虚极。千金。利虚间。有兼字。) 
〔尤〕伤寒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寒以胜热。苦 
以燥湿也。此亦热利下重。而当产后虚极则加阿胶救阴。甘草补中生汤。且以缓连柏之苦也。 
案金鉴云。此条文义证药不合。不释。盖以其虚极而用苦寒之品也。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