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中国称霸海上-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彼此争战。    
    攻击中国时,女真人甚至加入了他们的阵营。帖木儿部译注:帖木儿部位于今中亚细亚,系分夺蒙元察合台汗国实权之继起势力。部酋帖木儿,生于1336年,至1360年代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察合台部族中取得强而有力的地位。其后以中亚为中心,转战东西南北,征服在伊朗的伊儿汗国,并进军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高加索山区、乌克兰草原、金帐汗国、印度北部等地,攻克大马士革、巴格达、德里等城市,生擒奥斯曼土耳其拜亚齐德一世(BayazitⅠ)。在1380年代之后,事实上已经是察合台汗国的主宰者了。参见GavinHambly著,吴玉贵译,《中亚史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页204—208;ReneGrousset著,魏英邦译,《草原帝国》(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448—510。、瓦剌部、东蒙古部族译注:即鞑靼,由大汗直接统治的各部和拥护大汗的部族所组成,游牧于蒙古本部、漠北及漠南一带,其首领为元室后裔,故被视为蒙古正统。明朝时,鞑靼势力直接威胁北京外围。以及在中国西部边境上的所有蒙古人,让朱棣在位时期如坐针毡。朱棣外交上频频的出击,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激起他们的敌意。虽然蒙古人急需中国的物品,特别是中国的药物,但他们无法长期忍受中国沉闷的外交礼仪或自贬身价屈辱地承认中华帝国的宗主权。    
    


第三部分第七章 天朝的使臣(2)

    在与帖木儿部族的官方联系上,朱棣重蹈了他父亲的错误,自称本身是“世上所有地面之主”。关于中国皇帝自称是“世上所有地面之主”,参见JosephF。Fletcher;“ChinaandCentralAsia;1368—1884”;inFairbank;ed。,TheChineseWorldOrder;211;转译永乐皇帝的信之波斯文原件,此信收于;’AbdalRazzāqSamarqandī;Matla'…isa'daynwamajma'…ibahrayn;ca.1475;2:1;130。这激怒了帖木儿部族伟大的领袖帖木儿(Timur)——突厥语为达莫南(Tamerlane),系征服波斯、印度及其他中亚细亚的征服者——他扣押了明朝的使节,并且气急败坏地誓言要征服自大的中国人。西班牙的使臣克拉维约(RuyGonzlezdeClavijo)在永乐元年抵达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在帖木儿的朝廷上他受到额外的尊崇,坐次比朱棣的使臣还要高。帖木儿当着克拉维约的面,轻蔑地指称中国的皇帝是“奸恶贼”,并且是他的“仇人”。关于帖木儿指称中国的皇帝是“奸恶贼”,参见NarrativeoftheEmbassyofRuyGonzlezdeClavijototheCourtofTimouratSamarkand;A。D。1403—1406;trans。ClementsR。Markham;NewYork;BurtFranklin;1970;页133—134.永乐三年(1405)一月八日,帖木儿为先前的恐吓做好了入侵中国的准备,率领一支20万的部队出发,在大雪中长途跋涉,越过了冰冻的药杀河(JaxartesRiver)译注:药杀河即锡尔河,在今中亚细亚,为一内陆河,注入咸海。。对于这一军事行动可能为好不容易才肇始的明朝带来灭亡的威胁,朱棣是否明白,不能确定。朝廷显然并未采取特别的对策以制止这一攻击。对中国而言,着实幸运,这位伟大的蒙古统帅在名叫额答剌(Otrar)的地方患了热病,并于永乐三年一月十七日,以69岁之龄去世。帖木儿的尸体用麝香防腐,裹以亚麻布,运回撒马尔罕安葬。其继任者沙哈鲁(ShāhrukhBahadur)译注:沙哈鲁系帖木儿第四子,在位期间为1405至1447年。经历帖木儿几乎无休止的征战之后,沙哈鲁的长期统治,标志着帖木儿帝国历史上一段比较稳定的时期。与其父亲不同的是,他不再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为其帝国的重心,而迁至阿富汗西北部的哈烈,将帖木儿时期的中亚帝国转变成为以伊朗高原为中心的正统伊斯兰帝国。参见GavinHambly著,吴玉贵译,《中亚史纲要》,页208—210,对中国并没有任何的企图,只简单地希望将他父亲辽阔的帝国统合在一起。他将原来被帖木儿拘留在撒马尔罕的中国使节释放;而朱棣也做出了回应,派一名叫白阿儿忻台的非中国裔中亚人,前往帖木儿的陵墓献祭。可能借由双方使臣的努力,缓和了对方元首所憎恶的字眼,代之以双方较为友好的翻译,朱棣与沙哈鲁之间的良好关系终于建立。沙哈鲁要朱棣改信伊斯兰教以促进与他本人的良好关系这一无礼的建议,可能从未传递到明朝的朝廷。这件事并没有出现在明代官方的编年史上。关于朱棣与沙哈鲁的关系,参见MorrisRossabi;“TwoMingenvoys”;页15—17,页26—29。    
    然而,朱棣与西北的瓦剌部以及接近中国边境的东蒙古部族之间的和平,则较难获致。元朝崩溃后,瓦剌与东蒙古部族两者即未曾与明帝国和平相处过,而瓦剌与东蒙古部族彼此也经常处于失和的状态。永乐七年(1409),朱棣派遣郭骥出使,试图与新的瓦剌部部酋阿鲁台译注:阿鲁台为鞑靼部权臣,于洪武十二年(1379)迎立本雅失里为大汗,自为太师,与明朝采强硬的敌对态度,宣德九年(1434)为瓦剌部酋脱欢所击杀。达成和解,但中国使臣终究还是被杀。朱棣的回应,即是亲自率领一支部队对付阿鲁台,并且成功地将瓦剌驱逐至边境千里之外。这应是四次征讨瓦剌的第一次。每一次,阿鲁台就像一个皮影戏偶,隐入草原地带,然后又率领着凶猛的部卒再度出现,对中国边境展开另一波的突袭。偶尔,阿鲁台也回应中国的要求,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并且进贡。然而,和平只不过是持续存在的敌意与徒劳无功的军事征战中的一次中场休息而已。关于阿鲁台,参见Dreyer;EarlyMingChina:APoliticalHistory1355—1435;页178—182。    
    尽管如此,正当这个迫切时刻,朱棣在永乐十一年派遣使臣陈诚出使,进行一个穿越中亚无数城镇、都城的冒险实地调查任务。陈诚北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长期停留在沙哈鲁的京城哈烈(Herat)译注:明代资料所称的哈烈,在今阿富汗西北部,今译为赫拉特。的记录,成为明初有关这一地区资讯的重要资料。    
    这位使臣由太监李达与户部的一名官员李暹陪同,在前行进入帖木儿帝国的领土前,于哈密、哈喇和卓及吐鲁番译注:哈密、哈喇和卓及吐鲁番,均在今新疆境内。停留,并且访问了达失干(Tashkent)译注:明代资料所称的达失干,今译为塔什干,为中亚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撒马尔罕,最后到达哈烈。他们穿越缺水的沙漠地带以及满是冰雪的冰冻土地,在那里他们曾迷失在暴风雪中。译注:陈诚一行曾在通过阿达打班(即今日的那拉提)后,在暴风雪中迷途,见陈诚,《西域行程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1年),“永乐十二年四月十三日”条,页39。道路上成排的动物骸骨译注:据陈诚,《西域番国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1年),“鲁陈城”条云:“鲁陈城,古之柳中县地,在火洲之东,去哈密约千余里,其间经大川,沙碛茫然,无有水草。头匹过此,死者居多。若遇大风,人马相失。道傍多骸骨,且有鬼魅,行人晓夜失侣,必致迷亡,夷人谓之瀚海。”(见页110—111),正是这个区域十足险恶的证言。而人民——当中国使臣接触到他们时——则穿着相当奇怪,而且据使臣们的描述,这些人是“薄恶”的。    
    在哈烈,中国使臣停留了数月,沙哈鲁在他的王宫中款待他们。这个王宫地铺毛织地毯,设彩绣帐幔与精雕细琢的木制品。译注:陈诚对沙哈鲁王宫的描述是:“墙壁窗牖,妆绘金碧琉璃,门扉雕刻花纹,嵌以骨角。地铺毯醕,屋傍(旁)仍设彩绣帐房,为燕寝之所。”见《西域番国志》,“哈烈”条,页65。沙哈鲁将产自他自己果园中的甜美水果,如桃子、梨子、石榴、李子及葡萄等盛在金盘上,来款待中国使臣。使臣们也为当地洋葱和甘蓝的尺寸之大译注:陈诚对此的描述是:“葱本有大如拳者,菜根有红而大者,重十余斤,若萝卜状。”见《西域番国志》,“哈烈”条,页73。从文字的描述来看,应是洋葱。然而,在陈诚的记述当中,并未谈到有关甘蓝的文字,与NBD4F思檀果(即阿月浑子果)的清香美味译注:陈诚对于该地水果的描述为:“〔国中〕多植果树,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