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中国称霸海上-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队的远航。在宣德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的《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诏》上,他说:    
    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处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此一诏敕,参见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中编下册,页1621,引《明宣宗实录》,卷六七。    
    至于重建暹罗国与满剌加的马来王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是这次远航的任务之一。宣宗命令郑和赍送诏敕给暹罗国国王,要求他停止骚扰满剌加。在诏敕上,宣宗斥责暹罗国国王拘禁前往明朝途中的满剌加国国王。    
    “斯岂长保富贵之道?”朱瞻基写道,“王宜恪遵朕命,睦邻通好,省谕下人,勿肆侵侮。则见王能敬天事大,保国安民,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宣宗对暹罗国国王的指责,参见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中编下册,页1622,引《明宣宗实录》,卷七六。    
    朝廷为了准备这次的远航,花了比平常还要长的时间,因为距上一次宝船船队的远航,已经六年多了。这也将是明朝最大的一次远征,使用船只超过300艘,成员有27500人。船只的船号,如“清和”、“长宁”、“安济”,正反映了他维持和平的任务。    
    当时郑和年已60,似乎预料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的远航。他曾树立两块石碑,以记录他先前完成的几次远航。其中一块,于宣德六年三月十四日,立于长江口的停泊处刘家港;另一块,则于宣德六年“仲冬”,立于福建沿海闽江口的长乐县太平港。名义上,这些石碑是为了答谢航海人的女神天妃于前几次远航给予庇佑。然而,郑和在石碑上刻意详细地记述    
    他每一次远航的成就,无疑是要大家记得这些事。但是,诚如他所知,如今朝中强烈反对远航,而官方《明实录》的编纂者将如何记载远征,他毫无把握。    
    于《长乐南山寺天妃灵应记碑》上,郑和骄傲地陈述他的信念:宝船船队的远航,在“混一海宇”上,远超过历来各朝的海上成就,乃至“〔海外诸番国〕际天极地,罔不臣妾……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同时,由于现在的远航,远地之间,亦“程途可计”,正意味着远航对于中国地理知识的累积,有着价值不赀的贡献。至于赏赐这些远人方面,郑和明白地认为,远征对于扩展中国文化至海外,“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有重要影响。长乐县的碑文,引自Duyvendak;“ThetruedatesoftheChinesemaritimeexpeditionsintheearlyfifteenthcentury”,349对《长乐南山寺天妃灵应记碑》的翻译。    
    宝船的船队在宣德六年一月十九日驶离南京;之后在江苏和福建征集宝物,增添水手;最后,在大约一年之后,于宣德七年一月十二日驶离华南沿海。第一站到达越南南部的归仁。然后,船队继续航向爪哇岛北海岸的苏鲁马益、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马来半岛的满剌加国、苏门答腊岛最北端的苏门答剌国,以及锡兰国,最后在宣德七年十二月十日,抵达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古里国。这是郑和第七次来到印度,根据他在当地的所有经验,可知那时中国人误认这个国家不仅是佛教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其他伟大的宗教(如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所在。对他们来说,印度环绕中东所有地方。据保存在《明通鉴》的资料显示,说印度分为五个国家:中、东、西、南、北。中印度为“佛国”。据说,“佛灭度六百年,而西印度之耶稣出,是曰‘天主教’。耶稣生后又六百年,而西印度之穆罕默德出,是曰‘天方教’”。早在唐朝之时,中国人已经知道天主教与伊斯兰教这两种宗教,聂斯托留派Nestorian天主教徒亦曾到访过忽必烈的宫廷。然而直到16世纪末,利玛窦(MatteoRicci)将天主教教义的绎释刊印出来以后,中国人才对这一宗教拥有细部的知识。《明通鉴》在这段文字之后继续说:当郑和行至古里国之时,始知天方(阿拉伯地方)远在古里之西南。无论如何,根据此项资料,郑和始终认为天方是印度的一部分。关于五印度的说法,见《明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卷二一。译注:作者此处所谈到的观念,可能不见得是明初中国人的观念,而比较可能的是明末清初人的想法。据《明通鉴》卷二一,“宣德八年是岁”条记载的原文是:“是岁,天方、默德那国始来贡。”其下,夏燮的释文为:“天方者,回回之祖国也,其地在西印度之西——印度者,汉之身毒国,一曰天竺,皆译音之异也——印度凡五,曰中,曰东、西、南、北。中印度者,佛国也。佛灭度六百年,而西印度之耶稣出,是曰天主教。    
    耶稣生后又六百年,而西印度之穆罕默德出,是曰天方教。又自纪其初之祖曰阿丹,为肇生人类之始,故其国总名天方。而阿丹、默德那则其所方之国,皆奉回教者也。先是,上遣郑和七使西洋,行至古里国,始知天方在其西南。会古里遣人往天方,和因遣人赍货物附其舟偕行,往返经岁,市奇珍异宝及麒麟、狮子归。于是天方、默德那等随朝使入贡,上喜,赐赉有加。”(见页八七四——八七五)    
    


第四部分第十章 最后的航行(2)

    《明通鉴》此处所记“天主教”、“天方教”,应为明末清代的说法,而非明初的观念。“天主教”之名,直至明末才出现于中国文字上,并非明初字眼;而郑和远航之资料,称伊斯兰教为“回回教”,从未有“天方教”之称。因此,郑和是不是相信天方包括在印度之内,有待商榷。    
    自古里开始,这支大船队分为数个较小的支队,太监洪保则承担前往忽鲁谟斯国及其他阿拉伯城邦与港口,并南下东非沿岸甚至远及肯尼亚麻林的重要任务。在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国,两艘宝船尝试卸货,但因为当地政局不稳,没有成功。紧接着,这两艘宝船的船长,写信给麦加的爱迷耳(酋长)与吉达(Jidda)译注:吉达为麦加的外港,在红海边上。的控制者,获得他们的应允,同意宝船前往吉达。控制这些港口的埃及苏丹,命令当地的官员,依照对待印度洋商人的惯例,以诚信对待中国人。关于宝船获准进入吉达,参见K.N.Chaudhuri;“AnoteonIbnTaghrīBirdī'sdescriotionofChineseshipsinAdenandJedda”;JournaloftheRoyalAsiaticSocietyofGreatBrtainandIreland;1(1989),112,translationofAbu'lMahāsinIbnTaghrīBirdī;HistoryofEgypt1382…1469A。D。;vol。4;1422——1438A。D。在吉达及乳香的交易中心佐法儿国(Dhufar)译注:佐法儿国在今阿曼南部,濒临阿拉伯海。,中国人以其丝绸、瓷器来交换可以当作泻剂与补药的龙舌兰,古代埃及人的防腐剂,中国人认为它可以促进血气畅通的没药,用以治疗呼吸疾病的芳香树脂安息香、抗发炎药苏合香,以及中国人叫木子的一种草药(用木藤子制成,用以治疗溃疡及伤口的药膏)。当阿拉伯药典《回药方》译注:《回药方》又名《回回药方》,因书中使用“北平”字眼颇多,因此可以断定成书年代应在洪武元年至永乐元年之间。本书以阿拉伯医学为主,同时参以中医药学内容,是一部中外医学交流的产物,并非阿拉伯医学的译本。关于此书,参见陈新谦编著,《中华药史纪年》(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页135。在中国刊刻之后,中国人对于阿拉伯药材与疗法的兴趣,变得格外地热衷。关于进口药材,参见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Ⅳ:3,5301;HongyenHsu;OrientalMateriaNedica:AConciseGuide,Taiwan;OrientalHealingArtsInstitute;1986;88;650…51;656;782。在《瀛涯胜览》中,马欢写到从麦加往西旅行一日,可到达麦地那。事实上,麦地那在麦加北边300英里,商队须走上十数天。他也描述在麦地那有一口出圣泉的井,航海者取这里的圣泉用以镇息海上的飓浪。然而这个叫“糁糁之泉”(WaterofZamzan)的井,其真正的所在,是在麦加的恺阿白(Kaaba)清真寺附近。马欢对麦加的大清真寺的描述则颇为精确,他说这座清真寺有四座尖塔(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所记为五座),四周环以城垣,“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