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很多红红火火的厂子,转眼间就变成了要清偿债务的破产工厂了。一个项目若是不慎分给这样的企业,完不成计划不说,还有可能要不回项目——人家破产清算的时候,说不定就把该项目的订单,当作应收帐处理了,由此产生的合同纠纷,能烦死任何一个部委。

苏城选择的验收制,就没有这种顾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哪个厂子要是选了完不成的零部件,大华也不会产生损失。

崇尚勤俭节约,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申山,深恶痛绝的道:“你这样做,就是产生恶性竞争,两家工厂同时生产一个零件,一家得到了回报,另一家白白付出,这合适吗?”

“12万吨甲醇设备有上10万的零部件,何苦都奔着一个零件去?再说了,试制小部件的成本很低,成功以后的利润却不错。要是准备做大部件的话,完全可以和我们大华沟通,虽然不能保证无竞争,但也称不上恶性竞争。”苏城换了口气,又道:“国外做这样的大型设备,大体上是采取结果导向的,像是飞机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都是从两三个公司的成品中选择,你换一个思路,没有立刻得到订单的技术,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就浪费了,你说对不对。”

申山不服气的道:“怎么说都是对你们有利的。”

苏城哑然失笑,道:“双赢是最好的情况。”

“你们这样做,也不是没问题。”申山继续挑刺,道:“大家肯定都先选简单的,短时间出成绩的零件去做,最需要通盘考虑的零部件,反而没有人选择。”

“这种核心零部件,我们有三手准备。”苏城竖起三根指头,道:“第一是继续采购,第二是增加研发补贴,第三是大华实验室自己研发。”

“金钱挂帅。”申老头愤愤不平的说出了运动时代的名词。

苏城表示无压力。

这边说完话了,坐在苏城身后竖着耳朵偷听的石化六厂经理,捅了一下苏城,笑说:“苏董,这个国产化项目,算上我们吧。”

申老头悚然一惊,再看周围,好家伙,都是两人挤一个位置的业内人士。这种积极的气氛,却是他最近几年参加部委项目,再没有见过的。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销

林永贵推开办公室的门,就感到一阵热气,连忙脱下大衣,又抖抖手脚,才坐到椅子上,准备批复今天的文件。

严格说来,他也只有早上的两个小时能批复文件,再晚一点,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干部来请见,再没有一个休息的时间。

他刚坐好,搓搓手准备看文件,电话“叮铃铃”的响了。

林永贵登时面色一肃。敢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属,否则就不是办事是找茬了。

他特意咳嗽了一声,才接起电话,温言道:“你好,我是林永贵。”

“老林,我是刘万海啊。”电话里的声音有些震耳朵,像是防空洞中的笑声似的。

“哎呀,好久不见了……”

一通寒暄过后,刘万海像是分段似的一阵大笑:“老林,我听说大华实业的苏董,是从你手底下出来的?”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油田上班的。”

“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刘万海笑呵呵的提出来要求。

“这不像你的作风啊。”林永贵讶异的道:“堂堂华南化工厂,还用得着我来引荐?”

1990年,人们穿的衣服多是化纤的,用的器具多是塑料的。这些全都是化工厂的功劳。以此时的国企分类,化工行业除了有污染之外,待遇地位都是不错的,此时的私企化工厂尚不成气候,化工体系的日子还颇为好过,华南化工厂自不例外。

刘万海哈哈一笑,毫不勉强的道:“大华的12万吨甲醇眼看着要投产了,我们华南化工厂眼热啊。现在的原料紧缺你是不知道,嘿,老林你的油田倒是好处多多。”

林永贵不禁一笑。每吨原油的计划内价格是400多元,计划外价格是680元,一进一出是200多元的差价,批给谁不批给谁,除了石油总公司之外,全由林永贵来决定,自然舒心。

华南化工厂是中游厂商,它下面的服装厂纺织厂或者医药厂塑料厂要求着批购计划内的原料,但化工厂自己也要求购上游的甲醇乙烯丙烯等原材料,自然比不上纯上游的油田。

林永贵心想:大华生产出来的甲醇,总归是要销售的,华南化工厂也是个大客户,想来能成。于是,他就笑了两声,应承道:“我打个电话,看有机会没有。”

刘万海千恩万谢。

林永贵挂上电话,笑着摇摇头,要找秘书要号码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你好,林永贵。”

“老林,我是老周啊……”又是一个化工厂的同学。

几句话说完,林永贵怀疑的放下话筒,这一次,他可没有丝毫要承揽的意思。没等他想明白呢,电话再次“叮铃铃”的震了。

“你好,我是林永贵。”

“老林啊,我老钱啊。”再一个化工厂的同学。

林永贵一脑门的皱纹,截了一个话头,问:“老钱,大华又不是今天才开始建甲醇厂,你怎么现在才打电话过来?”

老钱立刻紧张了:“怎么,还有人向你打招呼?”

林永贵苦笑说“是”。

老钱叹道:“这可真是,无漏偏逢连夜雨。怎么一个个都想着走歪门邪道呢。”

林永贵把话筒举的远了点,好像要看清楚话筒对面的生物,这家伙不也是在走歪门邪道吗?他不明说,拐弯抹角的问:“出来什么事?”

老钱哀怨的道:“大华新建的是12万吨甲醇,我们考虑着,两年内能投产就不错了,谁想到,他年末就要投产了,再去联系,想搞几千吨计划内的指标,根本不行。”

“都被抢光了?”

“哪里是抢光了……”老钱咬着牙道:“大华实业是私企,他们就没有计划内的指标。你说说,12万吨啊,又不是年产12吨,竟然是个私企,谁能想得到。”

林永贵无话可说,他也忘了大华是私企的茬了。当然,真的要去想,那是清楚的很,但要把它和其他企业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很自然的就忘记了大华的私企身份。

国内目前的甲醇工厂,年产1万吨以上的,就不算小厂里。年产三四万吨的,产值就能突破1亿,以地方的眼光来看,可称大厂。

大华的12万吨甲醇工厂,虽然不是全国最大的甲醇工厂,但却是单设备最大的甲醇工厂。或者说,是设备最先进的工厂。改革开放虽然10年了,像是胜利油田这样的上游原料企业,却只会越来越强壮,又哪里会把私企看在眼里。便是20年后,大型钢铁企业、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仍然是以国企为主,何尝有民企挪移的空间了。

相形之下,1990年尚处在国退民进的当口,大华的私企身份倒也不太扎眼。只是12万吨的计划外甲醇,让林永贵乍舌不已。各大油田为什么把石油产量作为干部考核的唯一标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出来的产量可作计划外物资进行分配。职工的奖金福利和领导的小金库,都来自计划外的价值。

相比之下,大华用1年时间建起的化工厂,计划外的产出比胜利油田还要多了。

林永贵惊讶归惊讶,握着电话却不能再应承,拒道:“大华化工是苏城一个人的,他既然不是国企,那也就不存在计划内的配额了,该的是没有吧?如此一来,让他用计划内的价格发货,不是从他腰包里掏钱?”

“我们哪里让他用计划内价格发货了,现在是计划外的价格,他也不卖。所以,才找到了你这里。”老钱满嘴的苦涩。

“计划外也不卖,他卖到哪里去?”

“出口创汇。”

林永贵释然,道:“有出口创汇的机会,你找谁都没用。”

国内工业品的价格虽高,还是有点比不上国际价格,尤其是汇率和出口退税的关系,国内销售向来是比不上国外销售的。地方和中央政府也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别说只是一些企业想要增加产量,即使是嗷嗷待哺乃至命悬一线,政府仍然会鼓励创汇。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老钱自然也知晓,解释道:“其实。12万吨的甲醇,出口创汇也没有一口气卖光的道理,本应该多少剩下些的。唉,结果正碰上国际市场上甲醇大涨啊。这个大华的运气,不服不行。”

美国国会在11月中旬,通过了清洁空气法的修正案,顿时让甲醇的价值倍增。价格因素虽然尚未显现出来,但供求关系的颠倒是显而易见的。大华石化赶在这个节点进行试运行,自然引来了雪片般的订单。

在海沧计划中,大陆是要求台塑全部产品100%出口的。大华石化公司以海沧石化基地配套厂的名义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