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是说对大华的技术和管理等等方面的评判吧?”

“是。这么大的项目,不能量化的部分,最好是有一份评判的报告,这有利于计划的通过。”别看周老话都说不清楚了,思维却比大多数人都清晰。诸如量化管理之类的好处,他们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只是平时不说罢了。

苏城犹豫了一下,道:“我不知道国内有这样的评判……”

周老呵呵的笑了出来,然后又“咳咳”的咳嗽起来。

万泉连忙给他端了一杯水,轻抚其背的同时,嗔怪的对苏城道:“苏董,大华实业这么大的企业,难道不能请有关部门进行评判吗?”

苏城好像明白了。是啊,国外的研究报告,也不过是一些学校或非盈利组织的专家教授出面,进行审查研究,然后出具的。

但不管是什么组织,不管它想不想盈利,它至少需要资金来维持运营,以及进行研究。这些钱,假如国家不给的话,不就得找大公司化缘。

国内确实没有相关的评测机构,那大华就资助一个好了。环保组织怎么建的,就怎么资助评测机构好了。

想到此处,苏城连忙道:“我知道了,大华会找一些机构进行评判的。”

“进行评判的专家和机构要权威,最好是科学院的专家。委员们都不了解技术,有报告以后,对他们的判断很有好处。”周老说的科学院的专家就是所谓的院士了。和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一样,中国科学院同样属于国家级的智囊机构。看有关早期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经常能够看到某某科学家,或者某几个科学家联名向国家领导上书,阐明发展某某工业或进行某某改革的重要性,然后国家领导予以批示,继而做出重大决定的故事。中国的两弹一星,863计划等重大科技事件,基本都是在此背景下搞起来的。这些科学家其实也不是以科学家的名义向上报告的,他们其实就是国家智囊。只是那个时代,不那样称呼而已。

周老的办公室,常年有院士出没。但对苏城来说,找院士的感觉比找行政领导人还要刺激一些。

周老看他的神色,略一想,甩甩手笑道:“让小万给你介绍,选人的时候要注意。”

万泉答应了一声,见周老没有要说的了,就对苏城笑道:“苏董,你跟我来吧。”

出了会客室,苏城还在琢磨周老的最后一句话,万泉首先开口道:“苏董,您对选人,有什么要求吗?”

苏城实话实说道:“我不太懂,周老说要注意的地方是……”

万泉常年接触的都是四五十岁往上的中老年干部,对苏城这样的年轻干部本身就有好感。见他说的真心实意,也不隐瞒的提点道:“每位国务委员,都有比较信任的院士。”

苏城恍然大悟。

高级领导要处理的事情很多,遇到的专业问题也很多。官员大都不懂专门的技术,但他们懂人。因此,将信任技术变为信任人,是一种很自然的转化。

石化基地涉及到国有资产、土地资源、对外贸易、下游石油产业链、石油化工、环保、安全监督、专门的电力道路和远洋运输等等问题。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务委员的职权范围,因此,要想争取某一个国务委员的投票,就要在他的职权范围内选择他信任的院士。

苏城这下才是真的明白了。随便找一个“砖家”玩电视购物的把戏,就算是90年代的政坛也行不通了。已经做到人生巅峰的院士,可不会陪着某一家大公司玩把戏。

不过,任何问题都有操作空间。苏城再看万泉一水儿的纯洁,知道操作问题需要自己来思考了。

“我写几个名字给你。大华实业可以先联系一下,院士们都很忙,估计不是那么好找的,不过,只要台塑还没有退出,就还有时间。”万泉边说边写了纸条给他。尽管台塑已经得到了台湾方面的批准,但在这样的项目里,仍未动工就说明仍有问题,大家的耐心也快要消磨干净了。

苏城拿着纸条,正准备酝酿感慨,一纸文件又塞了过来。

管行长笑嘻嘻的道:“苏董,签个字吧。”

他们还着急起来了。

……

第三百零三章 冤大头

深交所是90年的12月1日试营业的。之所以试营业,是因为国务院还没有批准深交所的申请。为了赶在上交所营业之前营业,深交所就借用了深圳的“特区”地位,凡事先“试”一下。

作为老五股的深发展早在88年的愚人节就开始了柜台交易,但不管怎么算,到91年的7月,这支股票的寿命也不过3年。在此期间,深发展的股票曾经被强迫性按工资比例出售给深圳市的企事业单位,最惨的时候,某些单位让员工出5毛钱,单位出5毛钱,才把分解到户的股票处理完……而在市面上,卖股票的和卖保险的差不多,都把摊子摆到了银行门前,买股票的人里面,十个有五个是被忽悠进去的,和被骗着买保险的人差不多。

在这三年时间里,深发展有涨有跌有谣言缠身,有分红有配股,把股票市场所能经历的大多数事情都经历了一遍。

在救市不成的情况下,谁要是说深发展的股票到未来能涨5000倍,人民银行的管行长和深交所的童经理首先不相信。

当管行长将文件递给苏城的时候,农市长心里忐忑不安,深发展依旧是市属企业,购买它股票的自然人多是市里的公务人员,拉升股市不仅能稳定社会,而且能稳定市政府。

2亿元人民币啊。他还真担心苏城翻脸不认账。到时候,天知道中国还有没有这样的冤大头。

所以,农行张笑的最是痛快,凑在旁边笑道:“感谢苏董对深交所的支持,我们会尽快筹集资金回购股票的。”

苏城险些一个踉跄。要是深发展有了钱就回购股票,他不等于是白出力吗?不过,他也知道农市长说“回购股票”的时候,是为他着想的。这个时间,深市政府恨不得把公务员的工资都发成深发展的股票才好,回购股票绝对属于利好消息。

当然,官员的话大多是不可信的。

苏城拿起合同认真看了一遍,果然没有回购股票的一项。

苏城敏锐的发现了可资利用的地方,他腼腆的笑了,收起合同却没有签字,转而道:“农市长,你们说筹集资金回购股票,这个太宽泛了吧,至少要写一个时间点到合同里吧。”

农市长看着苏城的动作一阵无奈,插口道:“这个时间点不好确定,但我保证不超过两年时间。在此期间,大华实业如果需要资金的话……管行长,能不能请人民银行解决一部分贷款?”

管行长尽管不愿自己理想主义的股票市场被政府操纵,但既然操纵是唯一的出路,他也调整了心态,违心的笑道:“我想想办法,尽我所能。”

银行购买股票,和银行贷款给苏城再由大华实业购买股票,虽然听起来像是走了个弯路,实际却让银行把风险给撇清了。

做银行的,永远不缺乏利润,唯一能让他们倒台的就是风险控制。而且,大华实业是标准的优质客户,向国内银行的贷款也不多。这一方面是国内银行不太习惯给私企贷款,另一方面也是大华看不上银行几百万几千万的贷款数额。

理所当然的,苏城再次道:“我得找人看看这份合同。像是你说的股份回购什么的,都得写到合同里。”

童经理急了,“哎”的一声就叫:“苏董,咱们先签约,再谈股份回购的问题好不好。最终要做回购的话,谁出钱怎么个比例,又是一大堆的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商量出来的。交易所那边不等人啊。”

“这样的话,我太吃亏了。”苏城踌躇不定的样子。他心里其实都快笑出来了。

他才不想确定什么股份回购呢。但是,深交所、人民银行和深市政府更不想做股份回购。让他们各自拿1亿元人民币出来已经是大放血了,怎么可能再准备的出钱来回购股票?

以深交所为例,假如股市拉升的效果不明显,他们下半年的工资都有可能发不出来。可以说是1000万元都无法承担,深市政府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许诺多长时间内筹措2亿元以回购草纸一样的深发展的股票,没有哪个领导能承担这样压力。

童经理只当苏城在推脱,其实不想出钱拉升股票。当然,这在他看来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他还是尽其所能的劝说苏城,并且盛情邀请:“全聚德,我请客,苏董一定要赏光……”

“我先回去研究一下文件,然后再吃饭。”苏城继续拿捏着,好像突然想起似的,道:“对了,怎么没见深发展的代表?”

“小关在酒店休息呢。这件事我们决定就可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