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埠到汉城的飞机线路刚刚开通,里面就坐了半数的大华工程师,往返于现代重工和大华船业之间。

随着LNG船厂日渐雏形,詹志芳所造成的回流潮也失去了效果。大华人力资源部再度发力,四处挖人的同时,到处签署劳务合作的协议。

各家船厂委曲求全,即使反对,也没那么强烈了。

大家还指着大华搞技术扩散呢。

随着新年的临近,中船重工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趁着举办新年联欢会的机会,邀请苏城到中船总部参加。

毫无疑问,这是一根橄榄枝。

苏城顺手就将它给接了下来。大华又不是以航运和船舶制造为主业的,与中船自然是合作优先的。

而且,以国内的环境来说,私企正大光明的战胜央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银行,动辄就能提供千亿级别的贷款。在这种金融巨兽面前,大华哪有抗衡的余地。

社会主义的国家企业就是标准的托拉斯企业,它的设计就是如此。

不过,与中船合作,不代表要与詹志芳合作。

这一点,苏城早就通过荣尚国,传递给了中船上层。

1月1日。

苏城先是参加了大华实业自己的新年联欢会,然后才前往中船重工。

90年代的国企联欢会还很少有请明星的,此时的央企景况也都不太好,挂些横幅彩灯就算是上佳的装饰了,要说起来,甚至比不上大华实业的联欢会水平。

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好几年。国企人的幸福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滑入谷底的。尤其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持续涨薪,下海的商人和外资白领的炫富,使得许多国企员工更加觉得前途渺茫。

差不多要到2005年前后,国企的待遇才会慢慢赶超上来。到了那个时候,央企花费几千万办个联欢晚会,吃十万元的宴席的消息,才会重新喧嚣四方。

酒宴摆在中船的大礼堂里,中间的六个大桌放茅台,围着一圈的二十多个桌子上剑南春和郎酒,剩下的桌子就只有郎酒可上。倒是泾渭分明。

在许多地方企业吃不饱饭的日子里,郎酒已是很好的酒了,至少在苏城的印象里,20年后的很多人,还会寻着90年代的郎酒喝。

荣尚国亲自将苏城迎上席,然后分别介绍中船的领导给他。

大家都站了起来,詹志芳表情怪异,有点不情愿。但是,总经理都起身了,他再坐着也不像样子,只好慢吞吞的起身,像是屁股上缀着东西似的。

苏城当作没看见,一一握手。

酒宴开始,尽是些套话,直到快结束了,荣尚国才放下酒杯,问道:“苏董,听说你们和南朝鲜的现代公司,合作的非常顺利?”

“嗯,韩国的技术比日本和法国差些,但总还可以。而且,他们也是正在发展造船业,从那里,我们能学到很多经验。”

“韩国国内的政策确实优惠,咱们要是也能有一个类似的政策,那就太舒服了。”

“再过十年吧。”苏城随口回答了一句。

荣尚国一愣,也不好问为什么,继续按照计划,装模作样的一叹,道:“就怕10年以后,咱们赶不上人家南朝鲜发展的速度了。别的不说,江南造船厂最近接单的速度就不行了。这几日,我们收到一组竞标的要求,主要是吨位2万到7万吨的货轮订单,数位船东联合起来做的,时间要求的很紧张,我们评估了一下,觉得有点来不及,苏董你看看。”

说着,他就把一张单子递给了苏城。

苏城展开来看,竞标的要求除了价格,竟然还有时间,起标的日期就低于1年。

“要求确实很高。”

“苏董要是有兴趣的话,江南造船厂愿意共同竞标。”

这也算是一个拉近双方距离的方式了,一起合作竞标,一起合作造船,就算没有直接的好处,总能有点香火情。

苏城笑眯眯的想着,同时道:“竞标当然没有问题,就怕大华船业拖累了江南造船厂。”

“怎么会。”荣尚国呵呵的笑了出来,道:“我让人送资料个大华,你们可以先评估一下。我们的想法,一年左右的时间,抓紧一点,造一艘5万吨的轮船还是容易的,大华若是帮忙的话,我们也许能把时间压缩在11个月内。这样一来,拿下一两艘船的订单想来是没有问题的。”

苏城笑笑点头,却道:“就怕韩国方面,给出的竞标时间更短。”

“低于11个月?”

“韩国船业公司,手持的订单并不多,完全可以腾出时间来。而且,像是韩国现代重工等企业,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分段造船法,时间上肯定比以前要快了。”

他这么一说,本来没当回事的荣尚国,还真的有些迟疑了。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

中船的总经理孙道孚听着苏城的话,来了兴趣,问道:“你说现代重工的生产速度比我们快,能快多少?”

孙道孚的行政级别是省部级,和中石油和铁道部的老总一模一样。他要是再年轻一点,转头换到某个省做个省长都是有可能的。

苏城回忆了一下读书时看过的信息,沉吟着道:“如果是一艘船两艘船,大概不会有太明显的区别。但是,如果是十艘二十艘船的话,平均每艘船的建造时间压缩在90天内,想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03年前后,中国开始发力船舶工业的时候,韩国的船舶平均建造速度已经逼近60天,也就是2个月内了。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的应用,让他们的最快速度接近1个月,这在90年代初的中国,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90天的时间,也是中船重工的领导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有这么快?”长脸段鼻的中船总工麦文贵重复了一遍。

论学术地位,麦文贵比李沧要高过两个头。他本就是国内培养的尖端船舶人才,又在改革开放初期东渡日本,学了5年之久,回来后迅速做到了中船总工的位置上。麦文贵的奋斗史,差不多是中国学界最顺畅的奋斗史了,这也得益于他的十足的斗志。

国内的工业企业,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得有斗志,否则就会在无数的难题里败下阵来。现在,麦文贵明显不太喜欢苏城未战先言败的说法,语气虽然称不上是质疑,但也含着浓浓的怀疑。

这也是他对韩国不熟悉。中韩建交以前,国人对南朝鲜的印象,差不多就停留在抗美援朝阶段。南朝鲜有什么东西,技术和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那是只有高层和外交官员们关心的事。

麦文贵也是不清楚状况,才用疑问句。

苏城轻轻的啜了一口酒,用叙述的口吻道:“大家都知道,分段制造工艺能够将一艘船分成大小不同的几十个乃至上百个部件。这样一来,在生产相同或相似船型的时候,船厂只要设立数量众多的车间,就可以大量生产相同的分段了。所以,生产的船只越多,自然生产速度越快。这方面,韩国人已经比我们提前了5年时间,说不定已经积累出了数量不少的分段,能够直接使用。”

一些常用的分段是可以提前制造的,就像是工厂生产普通的工业品一样。分段制造工艺,就是将船舶制造工厂化了。

目前只有大华船业才在使用的巨型总段制造工艺,则是把船舶制造全球化了。

苏城这么一说,麦文贵就陷入了思考。一会儿接着问:“连接分段,会不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上百个分段,要严丝合缝的焊接,不容易吧。”

他看来是了解过分段造船法了,只是对具体的生产过程不很清楚罢了。

苏城点点头道:“计算机辅助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能应用激光测距的技术,准确率还能大大提高,国内的一些遥感院,就有相关的技术储备。韩国大概是直接买来的,所以速度比以前只快不慢。”

“那大华呢?”孙道孚问了出来。

苏城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大华一向很注意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工程软件,所以,我们已经有成套的计算机辅助的软硬件设备了。”

大华在这方面,远远的走在国内企业的前面。这与苏城的个人经验有关。

早在两年前,当国内企业还在讨论计算机有什么用的时候,大华实业就已经建立了电子化采购平台,用于海上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的采购和制造。供应链等项目的长期需求,也使得大华内部的IT部门迅速成长起来,不光负责维护企业内的网络,而且研发新的工业软件和技术。

由于苏城很早就向周老做过展示,借此获得了一些部门的支持,在争取资源方面,颇有优势。到93年元旦,经过4次招聘的大华实业,已经聘用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这也得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