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提前通知了。”

“不通知,一定让您看到真实的中船。”孙道孚说的言不由衷,怎么可能不通知。

苏振国自然不会真的严格要求。

去下面的工厂一线已经够呛了,再搞突击,那就是让工厂的人没法活了。

一群人结束大华船业的行程,继而前往江南造船厂。

原地只留下思考中的苏刑。

苏东元往前走了两步,回头看到他,不由一阵气急,低喝道:“傻站着做什么,快走。”

苏刑眼中几乎要噙出泪来了:老爹以前可不会这么粗暴的。

……

苏城也随同前往江南造船厂。

那里的总段工厂里面,还有许多大华的工人呢。

他们负责培训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以熟练的操作新机械,特别是对流水线的流程进行指导。

这些大华工人里面,不免有些是从江南造船厂或者其他中船下属的船企跳槽过去的。

所谓风水轮流转,当他们以大华船业的成员身份回去的时候,得到的只能是更好的礼遇和接待。无论江南造船厂的官员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来自大华的培训工人,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生产率提高,哪怕每个总段的生产时间缩短一天,所带来的都是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利润提升。

在这么高的收益面前,就是荣尚国都淡定不了,何况普通的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

苏振国的车队抵达的时候,正好是倒班的时间。

熟悉的自行车海,像是潮水似的,从江南造船厂涌出来,塞满了自行车道,以及郁郁葱葱的大树隔开的宽阔四车道。

自从出售了20%的股份给大华实业以后,江南造船厂迎来了一轮难得的扩张,建成的3个总段工厂占地面积不小,挖下来的树木全都移到了厂子外的马路边上,倒是让这条路变的很有些氛围。

90年代的市政是没有钱的,漂亮的花坛巨木,只是国企里面才有。

不过,这年月的国企生活都艰难的很,全国的国企全年的利润总计200多个亿,就能判断里面的惨淡。维持现状已属不易,能够扩张,自然令本埠的许多国企,羡慕万分。

在自行车的阻塞中,苏振国的车队也被迫缓行。

苏振国干脆让车靠边,下车来看。

孙道孚跟着下车,不好意思的道:“没计算好时间……”

“没事,正好看一看。人很多嘛。”苏振国打断他的话笑道。

“江南造船厂有万人的规模了。现在,一次倒班就有三四千人的规模,你看到的是离开工厂的人,前面还有来工厂上班的工人,也是这么多。”孙道孚是颇有些骄傲的。他虽然是集团总裁,但曾经也是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江南造船厂之于中船集团,就像是大庆之于石油总公司一样,不光是最大的分厂,同时也是最出干部的分厂。

“不错不错,工人们很有朝气啊。”

“工厂的效益好,工人们就有干劲,蹬自行车,也有力气。”孙道孚哈哈的笑了起来。

苏振国高兴的点头,道:“我当年在工厂车间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上下班的。那时候是翻砂工,可是真不轻松,下班就想好好洗个澡,那时候来回走一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如今不行了。”

“苏老身体好着呢。”

孙道孚正说着,一排“轰隆隆”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竟是让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听不清了。

如此大的动静,不光是苏振国,随从的官员都探头探脑的议论起来。

须臾,红蓝黄绿黑灰白色的摩托车大军,像是一波五颜六色的机械大潮,扑面而来。

骑着摩托的,多是工人,半数以上穿着来不及脱的工作服。由于车多的缘故,摩托车的速度也起不来,大家就压着车把,大声说笑。

几百辆摩托车,远远的看起来,比自行车大军可要壮观的多。

“这是?”苏振国看向孙道孚。

孙道孚挑挑眉毛,也向后看,他也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啊。集团总经理,不可能天天下基层。

还是江南造船厂的人跑出来,笑道:“这些是大华船业派来的培训师傅。”

苏振国奇怪的问:“都骑摩托车?”

“有的骑摩托车,有的坐班车,也有骑自行车的,不多。”

“这是……大华船业的福利?”

苏城此时过来了,笑道:“工人自己买的。大华的住宿区和其他船厂比较远,我们的培训工人往来就不太方便。当然,大华提供了通勤车,不过,年轻人总喜欢自由一点。”

话音刚落,一辆摩托车就载着个女孩子,嚣张的从众人面前通过,大大的嘉陵摩托的标志,很有种时尚气息。

对90年代初的官员们来说,这种场景,已经偏向于劲爆和限制级了。

没有人呵骂,也是看在苏城的面子上。

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渐渐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泛起的青烟下,显露出各自不同的脸孔。

一人突的问道:“大华实业,派出了多少培训工人?”

“派出了千人左右吧,也是轮换的。”苏城回答。

“都有摩托车?”

“想买的都有吧。大华实业不限制。”

“想买就能买得起?”

“差不多吧。”

两人的对话,引来一阵古怪的表情。

90年代初的摩托车可是比后世的私家车还要拉风的东西。要说人手一辆,的确是令人难以理解。

曾几何时,中国的工人,这么富了?

苏相岸干笑着插口,道:“大华的工人还真是时髦,这个摩托车要几千块吧,怎么买的起?”

“派往各船厂做培训的工人,多半在大华实业的特殊贡献列表上。”苏城点到为止。去年的分红,最少都有万元,此时的工人又没有买房之类的压力,花销起来自然痛快。

知道分红的人,不在少数。苏相岸张张嘴,最后还是摇摇头,心想:这个苏城,怎么就有噎住人的本事?这得噎多少人才能练出来。

苏振国意味深长的看向苏城,道:“看来,大华实业,的确是改变了一些东西。”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苏城远望着摩托车大军离开的尾烟,微微昂首。

苏振国一笑,道:“哦?大华实业要在船舶行业,继续走下去?”

“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做出LNG船。”一年的时间,大华实业对现代重工转让的LNG船技术,也吃透了很多,但还没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作为民用船舶上的明珠,LNG船比平地造船法等工法技术,要艰难的多。

“这样说来,船舶制造将会变成大华实业的主业?”

“大华实业的主业,仍然会以能源,特别是石油产业为主,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苏城对此很是认真的道:“对大华实业来说,能源产业是根系,其他业务只是利用根系滋养的枝干。”

“那……大华的海沧基地,做的怎么样了?”

“80万吨乙烯运行正常,进驻的企业也超过了400家,我们正计划申请再多5000公顷土地,用于配套工厂的安置。”苏城一边说,一边奇怪苏振国的问题,就身份而言,苏振国问的有些太细致了。

“不错不错。”苏振国笑呵呵的,却是越看苏城越喜欢,作为长辈,他对苏城的感情是复杂的。

听他们说到此处,与苏振国同来的祁蒙急的抓耳挠腮。

就在不久前的3月,中央再次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五年前组建的能源部取消,重设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祁蒙也再进一步,工作范围涉及到了能源改革和协调工作。

与此同时,1993年的中国,开始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石油缺口的增幅与日俱增。

在没有能力命令中国石油总公司的情况下,祁蒙不禁将主意打在了大华实业身上。

这种场合,祁蒙也没有发言的资格,他只能等大家重新上车的机会,流窜到苏城身边,低声问:“苏董,大华就没有关于石油开发的计划?”

……

第四百四十七章 里海石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往往令高级领导也难以预料,经常是有事情出现了,才去思考里面的原因和联系。

石油进出口的问题,也是如此。

90年代以前的中国,石油外汇是主要的外汇收入,占比一度超过50%,相形之下,国内其他的出口产品,无论是手工艺术品,瓷器煤炭,或者农副产品,单位都是百万美元级的,偶有千万级的交易,必然大书特书,满世界的作报告。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石油大包干的政策,还是国家领导的意见,都要求石油企业尽可能的多生产石油,多出售石油。每年由此产生的50亿美元以上的外汇收入,帮助当时贫困的中国,完成了工商产业的升级换代。

1993年,成了一条分界线。

这一年,中国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