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6年,一位叫高锟的教授发表一篇名字十分拗口的论文,主要是论述光在玻璃中通过时所携带的信息量。不久,发达国家根据这篇论文制造出了光导纤维,因此掀起了一场通讯领域的革命。高锟也被誉为光纤之父。

但是,光导纤维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几个发达国家手中,在世界上形成了对光纤产品的垄断。那位委托周建松生产光缆钢丝绳客户的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那位客户讲,如果一段光缆的价格是一百元钱的话,钢丝绳只有2元钱,而光纤厂商能拿到20元钱,剩下的78元钱,都属于光纤预制棒了。这也是周建松第一次看到光棒时双手紧握,不愿放开的原因。

2001年,法尔胜光子公司开始建设,当年就生产出第一只周建松心目中的大鱼——光纤预制棒。法尔胜的产品上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国外发达国家光纤棒在中国的价格就飞流直下,从每芯公里1200多元急降为100元左右,相当于法尔胜光通信产品上马前的十分之一。

当周建松看到自己生产的光纤预制棒时,他已经戴上了2300度的近视眼镜。

这一天的中午,周建松陪同我们来到一座写字楼内,这是法尔胜集团目前最高的建筑。周建松站在23层尚未装修的一间办公室内,窗外,是法尔胜集团的老厂区。在那里,周建松曾用搓过麻绳的手,缠出了第一条钢丝绳,又在那里,决定生产光绳。

三十多年,周建松一直都在跟绳子打交道,甚至集团改名时,他一度都想改成法尔绳。

根据江阴城市建设规划,这一带的工厂不久就要全部拆除。透过刚刚配制的眼镜,周建松久久望着窗外的法尔胜。

我知道了周建松与绳子的故事,感受到了故事本身的传奇性。我更想解开的谜团是,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为何能成长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法尔胜的成功在于六个字,那就是:创业、创造、人才。

关于创业。周建松曾说过:“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先人一步的创新战略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魂,是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保证。”

法尔胜的艰苦创业,前文已经做出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只要从周建松曾经戴过的从800到2300度的近视眼镜即可窥见一斑。

关于创造。周建松曾说过:“办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目标,就缺乏内动力。我信奉‘为明天而工作’,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应该是明天的创造者,而不应是今天的欣赏者。”

“大雾天开车,敢冲到前面的就是领头人,不敢冒险的人都只能跟着前面的车。”很显然,如果让周建松自己开车,他肯定选择冲到前面。因为他喜欢快人半步,喜欢“人无我有”,喜欢超前,那是创造者的性格。

从“麻绳”到“钢绳”,再到“光绳”,被戏称为靠“搓”起家的法尔胜,在不断变革中,实现了产品由“软”变“硬”,由“黑”变“白”的升级换代。

1965年进厂的周建松,当时是厂里惟一的一名高中生。从小就爱琢磨的周建松觉得钢丝绳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麻绳,想到了转产,并四处学习,终于在1968年生产出第一根合格的光面钢丝绳。

1969年公司全面转产钢丝绳。这一历史性的转产,给法尔胜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1978年,30岁出头的周建松当上了厂长。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周建松获悉,被用于码头、矿山输送胶带内的一种镀锌钢丝绳,由于技术含量高,全部要依赖进口。周建松意识到这是一次企业跨越发展的机遇。他亲自组织科研小组进行攻关,在塑料棚内开发出了第一根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能代替进口产品的胶带钢丝绳。

早在1979年,周建松即以“抓机遇、快半步”的理念率先将钢丝绳打入东南亚市场,迈出了公司外贸出口的第一步。1985年,周建松带领法尔胜人首次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11届国际钢丝绳博览会,迈出了中国金属制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第二年,法尔胜成为全国同行中唯一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建松就看到“要想产品领先,首先要设备领先”。他先后花费294万美元和297万美元首家从意大利GCR公司引进了生产镀铜钢丝的全套设备及辅机,并用三个半月时间,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无毒工艺的“热扩散镀铜机组”。1987年,镀铜钢帘线荣获江苏省“金牛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外大型桥梁建设的兴起,大型桥梁用钢丝、缆索成为金属制品领域新热点。当时这一领域基本为国外产品垄断。

第三卷 风云诡谲 第214章 结绳记事(绳子也能玩出花)二更

经过不懈的技术研发,法尔胜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并在国内第一座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上一举中标,结束了国内大桥钢丝依赖进口的历史。**泡!书。吧*随着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用上法尔胜生产的钢丝和缆索,周建松的理想实现了!尤其是在苏通大桥的建设中,100%由法尔胜提供的桥梁缆索创造了斜拉桥主跨1088米的新纪录,法尔胜人骄傲地说:“我们‘拉’起了世界最长大桥斜拉索”!

当企业一天天强大,周建松想得更多更远,他对“走向世界”充满着憧憬和好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建松就极有远见地与贝卡尔特合资钢帘线项目。10多年来,周建松决策与比利时、日本、台湾、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2个合资企业。通过合资,企业在技术、管理、体制、人才、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了轨,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做强做大金属制品主产业的同时,法尔胜将目标瞄准具有更高技术含量、一直为国外所垄断的光通信产业。

正如很多人所评价的那样,周建松眼睛是高度近视的,但眼光是远大的。他看到了海的那头,尤其是欧美企业及产业的生生不息留给他极深的印象。普通员工也说他是“看小事物近视,看大事物精准”。

成绩面前,法尔胜很清醒。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守名牌,安现状,终究会倒牌子。

“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两条路:在别人后面爬,或等死。”周建松更是这样坦言。

当初,法尔胜公司开发胶带钢丝绳的新品,是在国内几家知名企业均告失败的背景下起步的,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靠250万元的贷款,从科技创新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但拥有了一个新产品并不等于企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持续不断地研发高端新品成了企业能否完成“惊险的一跳”的关键。

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金钥匙开启了法尔胜通往产业高端的阳光之路。1999年,法尔胜联合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对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给予科研支持,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将我国超导线材生产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IKM的超导线材生产技术被列为当年全国的十大科技新闻。2002年,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预制棒并进行产业化,由于法尔胜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国外光通信企业不得不降价争市场。公司以技术含量最高的光棒为龙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民族光通信产业链。

从风险投资到产学研,再到打造孵化平台,法尔胜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热忱,他们期待更多民族科技成果在法尔胜的栽培下开花结果,希望科技前沿成果能带着法尔胜由跟着市场走跨跃到领着市场走的更高境界。目前,这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500强企业创造了营业收入达到118亿元,属下多种体制的企业达40余家,总资产超40亿元。

曾经的梦想,在创新的作用下,慢慢成真。因为法尔胜这一民族的品牌,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一款款普通的产品上,它更是富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

关于人才。周建松曾说过:“企业间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生不息,没有人是不行的。办企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人团结人,坚持培养所有人对企业的感情。”

对法尔胜的成功,周建松从来都是归结为“以人为本”,他特别强调“团队的力量”,也特别看重人才。“人才”在他心里,就是企业的生命力。

正是在这种主导思想下,法尔胜1986年花8000元“购”进了第一位本科生,1987年又花24000元“买”进江阴第一位研究生,2000年和2001年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