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随后的交谈中,有几件事给吴天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伯祥干的“荒唐事”:命令全县干部去卖菜。

王伯祥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当年刚刚走马上任三个多月的他就做了一件今天看起来有点“荒唐”的事儿。

1986年11月11日,王伯祥一声令下,要求全县一百八十九个副科级以上的单位主要领导,按人头分配把六千万斤蔬菜给卖完。一时间,寿光大大小小的党员干部,差不多全跑出去卖菜去了。

整整一个月,卖菜成了最大的政治。干部们托关系,找门路,好赖把菜卖完了。

今天的王伯祥再回忆起来,摆摆手说:“现在可不能干这个。当时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总不能眼瞅着好好的菜烂到地里,我挨几句骂也没有关系。”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年代,干什么事儿都是步履维艰。

寿光县一穷二白。南面,农民守着几亩薄田受穷,北面更糟,“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

王伯祥的思路是,南边抓菜、粮、果,北边抓盐、棉、虾,工业也不放松。可是菜种上了,却销不出去,“干部兼职当销售员”总不是长久之计。

“摸着石头过河”的王伯祥脑海里为寿光蔬菜的销售设计了五条“通道”。正在这个时候更大的麻烦来了。

有上级领导找到王伯祥,要“兴师问罪”,“地里都种菜了,以粮为纲还要不要抓了?”

当时,社会上“姓社姓资”的讨论还很激烈,好心的同事就劝王伯祥,“还是收收手吧,弄不好要犯错误的”。

王伯祥一面笑呵呵地面对领导的质问和同事的劝阻,一面甩开手脚干事。“心里装着全县老百姓的吃饭穿衣,上不怕丢乌纱,下不怕挨骂”,改革年代,王伯祥是个敢闯敢试的人。

破天荒重奖,留住了冬暖大棚的技术人才;为了寿光蔬菜行销全国,架桥修路建厂子;为了企业主更好了解省外市场行情,去找副省长要电话指标;鼓励老百姓去搞私营,一批菜贩把寿光菜销向全国……

从最初三元朱村的十七个党员带头搞冬暖大棚,几年间,山东寿光就成了全国知名的蔬菜集散点。又经过几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如今的寿光已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蔬菜之乡”。

王伯祥流传下的佳话:中央部长工地寻官记。

在如今的寿光市候镇东北部通港路两侧有几间不起眼的破旧瓦房,在布满白色盐堆的广阔地里显得格外扎眼。这曾作为当年寿北开发指挥部,是王伯祥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在寿北开发的第三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工地。四间破房子,一张老式桌子,扯上一根电话线,安一部摇把子电话,就是王伯祥的全部办公设施。

王伯祥天天卷着裤腿,穿一双黄色解放鞋,在坑坑洼洼、沟沟坎坎的工地上察看、劳动。

有一次,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和山东省副省长朱奇民到寿光视察,在县城却没有找到县委书记,找人找到了北大洼工地。

王伯祥满腿泥巴,从窝棚里钻出来,林乎加部长错把王伯祥当成了民工,问他:“你们的‘伯祥书记’在这里吗?”

王伯祥答道:“我就是。”

老部长惊异地打量了一番王伯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好长时间没有说出话来。后来,他非常感慨地对朱奇民说:“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

这个故事成了佳话,广为流传。

如今,从原寿北开发指挥部往四周去,大大小小遍布着3。5万亩盐田,年产150万吨盐。侯镇居民1980年人均收入409元,到2006年是人均7000元。

总结工作经验,王伯祥说,凡事党员干部做开路先锋,搞蔬菜大棚,党员干部先上,挖虾池,党员干部先上,开盐田,还是党员干部先上。等摸索出路来,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益处,自然会紧跟上来。

王伯祥“带队伍”原则: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王伯祥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从来不在提拔、任用干部上“开口子”。他毫不回避自己的观点和激愤:“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把不住这个‘口子’,一切莫论!”

寿光县三十多个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三百多名合同制乡镇干部,全是实行公开招标和考选确定的。

1988年1月,大张旗鼓地公开考选八名副科级干部。干部们说:“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理当如此!”“县委在用人上有‘真事’,咱就有奔头!”

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家队伍。王伯祥就马上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全县一百零二个经济单位中,先推荐出一百个有事业心的能人,再从中选四十名,作为企业的后备厂长、经理,分期分批派往新班子中去。

王伯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公开选拔的每个环节,并且不动声色地搞起了实地考察。

晨鸣集团的陈永兴、供电公司田其祥、仙霞集团王金栋、化肥厂的张世钦,磷肥厂的杨志强,啤酒厂的宋祥州,白酒厂的刘子祥,百货大楼的舒安,富康制药的王树功、杨维国……一个人口、面积中等的县后来能崛起了许多国家级大中型企业、名优企业,这支企业家队伍功不可没。

回想当年,找王伯祥托人情的也不少,办公室电话比平时多了好几倍。王伯祥的回答一律是:“只要符合条件,就一定行”。那就是说,“不符合条件就没办法啰”。

王伯祥总是强调: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绝不可以凭关系、论亲疏、索钱财选人用人,更要杜绝选人用人上的“跑”、“要”、“买”。

吴天然面对面接触了王伯祥,感到这个人不仅仅是艰苦奋斗的典范,而且还开拓创新的典范,很有时代意义。

吴天在当即指示随行的小陈继续沉下身来,多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采写出一篇有尝试的报道。他准备回北京后,就向部里的领导汇报,力争把王伯祥同志树立为全国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421章 惊天矿难

正当吴天然在山东调研时,K省发生了一起惊天矿难。这是K省建国后发生的最大的一起矿难。

从8月8日开始,K省的凤凰山地区就开始连降暴雨。雨来得是那么急那么猛,当地人讲这是百年不遇。特别是8月12日这一天,更是暴雨倾盆,像是从天空中往下倒,如注大雨噼里啪啦铺天盖地下了整整一天。8月13日凌晨1时,龙腾公司位于山阴市的3号矿井被一家邻近的私营小煤窑挖通,小煤窑里突然发生透水事故,汹涌的水流一下子就将小煤窑及龙腾公司的3号矿井淹没。

当夜,小煤窑里的23名矿工就全部遇难,而3号矿井里面正在作业的228名矿工也全被困在了井下。

小矿主毛兴中事发后当即与两个包工头达成“5人被困”的“攻守同盟”,商定按统一口径上报入井、出井和被困人数。

如果有人来调查,就按一个包工队入井8人,出井6人,被困2人;另一个包工队入井11人,出井8人,被困3人。加上其他包工队,“出笼”了“下井42人,升井37人,被困5人”的事故情况报告。为了达到瞒报目的,事故发生后,矿方将井下工人的上岗证全部拿走,只留下5个证件,企图制造假象配合“5人被困”的谎言。但当毛兴中得知下井的23名矿工已全部遇难后,就与事发后的第二下午和几名责任人相继逃匿。

在国有企业龙腾公司那边,当透水事故发生时,有98名矿工安全升井,但仍有130名矿工被困在井下,生死不名。但据出来的矿工讲,里面的水量极大,下面的人凶多吉少。

龙腾公司的老总杞忧天在凌晨3天接到了矿上打来的电话,一听人命关天、大事不妙,他立即就从省城的公司总部赶往山阴市。平时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这一次他顶风冒雨一个半小时就赶到了。

杞忧天在现场听取了矿长的汇报后,当他得知小煤窑那边已经有5名矿工遇难,而在自己这边仍有130名矿工被困井下时,心急如焚,他当场拍板:“现在先不说矿难是谁的责任,立即救人!”

十几个大型抽水机就迅速地轰鸣起来,但抽了半个小时,仍不见竖井中的水位下降。

看来,想瞒是瞒不住了,必需火速上报。当省委、省委省政府于8月13日上午得到消息时,山阴市的市委书记朱胜利还一无所知。因为,龙腾公司是省直属企业,杞忧天并没有向他们山阴市通报此事。而那个毛兴中,虽然是山阴本地的煤老板,但他准备隐瞒不报,私下里处理此事。这样一来,当省委书记白中杰就要赶往山阴市时,朱胜利才从省委副书记王国庆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