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柯澜的外星电脑-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那个是假三维。LISA的芯片使用的是碳基半导体材料,而且是真三维结构。此外,虽然用的都是逻辑电路,但设计肯定都不一样,指令系统全都不一样……”

“碳不是导体吗?我记得电池里面的芯子就是石墨做的啊。”石坚强问了,柯澜在一旁也附和着点头。

“那不一定,钻石的成份完全是碳,但却是绝缘体。要看结构的。”胡启蕴插话道。

申屠接着解释道,“实际上,LISA里面的硬件技术资料非常艰深难懂,软件方面好多了。现在让我回到硬件这个问题。芯片的制造原理,根据资料上的描述,用的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需要原子层级的加工。我在网上查过,IBM有实验室在探索这个概念,不过他们的结果依旧是否定的——目前的顶尖科技,无法控制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你的软件为什么一定要霍洛斯人的芯片啊?”石坚强问完了又解释说,虽然他囫囵吞看了不少书,但是计算机方面没什么基础知识。

“因为操作系统的核心跟具体硬件设计结构有关。比如说,苹果的操作系统目前是没办法在X86架构的硬件上运行的。所以,霍洛斯人的软件必须在霍洛斯人的硬件上才能运行。”申屠答道。

这时柯澜想到刚才说的钻石,他打断了申屠,建议道,“哎!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十个小怪物生产钻石?”

胡启蕴摇了摇头,“就单一物质的原子堆叠速率来说,十个小怪物肯定不如专用机器。你看看那个‘药丸’的产量就知道了,幸好每个灯只用到几毫克。以后我们制造专用生产设备,例如每小时堆叠速率达到千摩尔级的巨型设备,这就厉害了。一小时十二公斤钻石啊!哈哈!”

“不不,那还是不行,”石坚强插了进来,“以后到了非洲可以假借开矿的名义做这个。钻石品级、证书很复杂很专业的,现在新出的碳化硅莫桑钻,用普通仪器都难分辨。所以咱们要是拿出很多顶级钻石那就太吸引市场目光了,没法大批走货。如果拿次级品、工业用的去冲市场,那没多少钱。”他顿了一顿又补充,“再说我们也没意思赚那个钱。”

“哦,石大哥,你对这个很在行啊。”申屠说。

石坚强呵呵笑着,“哪里哪里,一知半解。你知道缅甸人很多都是拿宝石名称用做自己名字的么?我稍微知道一点。”

虽然钻石梦现在做不成,不过申屠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为苏小荷做一个很大的钻石,“大得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说是假的。”

申屠的意见已经说完,最后结论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必须一起发展才可以。我们目前的芯片,不能运行霍洛斯人的软件,而我们的软件,同样不能直接运行在霍洛斯人的硬件上。对于未来的生产和发展,计算机的作用是最基本的,因此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个是应该放在优先考虑位置的。申屠最后又谈到了中微子联网的问题,但这只能作为第二步了,眼下还是优先考虑咱们人类的互联网。

胡启蕴做第二个规划发言,他说,在柯澜四人动身去缅甸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问题了,“我当初的思路是这样的,那个霍洛斯人布莱泽内尔留下了一个‘大盒子’,他虽然没说明他会如何利用这套东西生存和发展,但我可以按照里面的内容推测:第一是能源,第二是食物。”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走到墙角的饮水机倒了四杯水,“来,喝水喝水,我的发言比较长篇大论,你们要保持耐心。先来说说那十个小怪……”

“保持耐心,行!”石坚强说,“不过咱们给‘十个小怪物’换个名字吧,又长又不好听,再说它们也不怪啊,四四方方的。”

七嘴八舌了一会儿,决定还是按原本的意思,称为“原始机”吧。

胡启蕴说,“原始机总共可以升级六次,每次升级都需要两至三天时间,边长翻番,体积翻八倍,需要的能源也翻八倍。第一次升级需要4000多度电,完成六次升级总共需要一亿五千万度的电能!但‘大盒子’里面的碳纳米纤维蓄电池跟超导动力电池加起来总共不到一万度电,里面连太阳能电池板都没有——当然有了也绝对不够,那么我想,布莱泽内尔如果打算依靠LISA三件套在北宋生活,他将用什么方法来让氢聚变器开始工作呢?”

柯澜笑着说,老爹,你这是讲故事呢。就直接说结论吧,时间紧张啊。

胡启蕴清了清嗓子,“啊,这个……真的不好意思,我的老毛病。”

他接着说,在这个思路启发下,他把翻译进度还不是很完整的氢聚变器组装应用这一块终于完全弄懂了。现在他要从基本原理说起。

一听到这个,其他三人哗啦一下全瘫在椅子上做瞌睡状。

胡启蕴简直是用哀求的口气请他们稍微听一听,说这是人类梦想中的清洁能源啊,花你们一分钟时间不行吗?一分钟,就一分钟哦。

他说,先是用电解水等方式搜集氢,然后将氢气灌入那个重达800多公斤的桌面粒子加速器前部的储气罐和前置处理装置。在粒子加速器中,氢将被电离成等离子体,随后用电场将电子与氢原子核(质子)分开。加速器让质子像冲浪一样在距离很短但又精细控制的电场波浪中不断加速,最后非常接近光速,质子能量达到万亿电子伏特级别,这与人类预计于2008年才能建成的最大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基本结构是一个直径约为3公里的隧道)的设计能力一个档次。它的原子级反馈校正系统能让质子在一个精准的微小聚变区对撞。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中间过程中产生的氘、氦3、中子、正电子等等粒子全都会被湮没或循环加速再聚变,核反应的最终产物只是氦气和中微子。电离过程中用来约束等离子体的装置与我们的“托克马克”装置差异很大。总之,从头到尾整个过程没有放射性和其他污染。厉害不?

三人昏昏欲睡地频频点头,厉害,真厉害。

胡启蕴说,聚变方程一共有几十个,所以就不写了。

三人又忙说,您老最好还是别写了,写了反正也看不懂。

“好了,原理讲完了,你们就别再装睡了。”胡启蕴接着说道,“在粒子加速器的外面安放多层转换装置,主要是热电、光电转换装置和中子吸收剂,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它发电不需要通过蒸发水、驱动发电机这种古老模式,直接将电能输出。核心部分体积并不大,加上中微子通讯功能、输变电模块,那么最后的体积才会弄得像个小房间那么大。很有意思,聚变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所以霍洛斯人的发电设备又同时还是通讯设备。”

至于如何让目前手上的那个桌面粒子加速器变成氢聚变器,胡启蕴说,很简单、很意外。关键就在那个“大盒子”上。大盒子本身就是辐射电能转换外加几十级热电转换功能的装置,它的两端各有一个回字形绝缘区,回字形中间是发电时输出的电源正极,盒子其他部分是负极,加速器输出的是直流电。在发电期间大盒子最终的外壳温度不会超过400-600度,热机效率接近极限。

布莱泽内尔的办法是这样的:把加速器以及配件按照指示在大盒子中放置,然后把电解后获得的氢气压缩注入到加速器的储气罐,设定好加速器的聚变功率,然后就开始让加速器在里面进行氢聚变反应。手上的储气罐和前置处理器每次最多消耗大概10克氢,总共可以通过大盒子的转换获得大约90万度的电。只要持续不断地电解水,那么能源就源源不绝而来。

“这样,一切问题的核心就解决了!”胡启蕴高兴地大声宣布,看到其他三人也很兴奋,他继续说道,“下面来具体说一说氢聚变器到底能获得多少能量,与我们当今的发电情况比较一下。”

他拿过放在一边的一个小白板,边写边说,“加速器需要维持聚变的能耗同样非常大,所以最后的结果比理论计算推测的聚变获得的能量要少很多。根据LISA里面的资料换算显示,一升水,经过电解后可以收集到大约110克的氢,这些氢经过加速器聚变,最后能够得到的能量大约有1000万度电。”

“一升水就两瓶农夫山泉啊,这就能搞到1000万度电!”柯澜睁大了眼睛,“那以后就干发电这一行吧!两瓶农夫山泉,就能收500万块钱电费!啥都不用干了,哈哈!!”

胡启蕴倒没见得怎么太兴奋,他说,“从我们现在能耗水平看,霍洛斯人是野蛮地采用了巨量能耗的方式从原子层面加工物件,很多情况下是对能源的巨大浪费。如果一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