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数风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想着,荀氏略染岁月沧桑的脸上不由微微笑了起来——那是独属母亲的,对自己所珍爱的子女放心欣慰的笑容。

王琅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母亲的思虑。

她心不在焉地扶着母亲的手臂,脑海里仍想着吴地少女最后投来的古怪眼神,亏得她天生平衡感极佳,平素对身体的调养又很得法,一路上才没有因为分心而闹出什么岔子。

就这样走出数百步,到了山路尽头,豁然明朗的天光一瞬间洒满视线。

王琅下意识抬起手遮了遮眼,心头忽有一道亮光如电闪过。

不,与其说是她的价值观不合时代,或许只是因为……

『比起惯性的力量,作为她这个人的力量太过弱小而已。』

动念如泉水铺地,一发而不可收拾。王琅双眸熠熠,思绪越想越清。

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存在,世界因此发展,社会因此进步,文明因此绚烂。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拥有他们那样的力量……

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拥有他们那样的力量……

王琅下意识在心底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忽然就愣住了。

见鬼,她明明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而已,什么时候拥有起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了?

蹙着眉头浸入记忆深海苦苦思索许久,王琅猛地一击掌:

就是从她见鬼以后!

啊啊啊没错,她遇上的所有倒霉事都是从那开始的!可恶的只会压榨人的混蛋,会变萌物了不起吗!懂得多了不起吗!强买强卖了不起吗!可恶可恶可恶可恶可恶……

“夫人,娘子,前面就是了。”

吴地少女怯而软糯的声音唤回王琅出走已久的神智,她甩甩头,改扶为挽,跟在母亲身后半步左右的位置走着。

她和母亲在山间步行了近半个时辰,为的是拜访定居山阴的族亲,从伯王旷之妻,从兄王羲之之母。

至于拜访缘由,说来就有些话长了。

大约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太尉郗鉴在京口遣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王家挑一位女婿。王导告诉来人:“我家子弟众多,您到东厢房随意挑选一个吧。”门生看完后回京口禀告郗鉴:“王家的公子都很值得夸奖,听说太尉来挑女婿,又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坦腹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拊掌笑道:“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坦腹东床的公子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他。

这也就是成语东床快婿的典故由来。

王琅与王羲之同出东晋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王琅的父亲与王羲之的父亲是堂兄弟,王琅与王羲之就是从兄妹的关系。对于历史知识极其贫瘠的王琅来说,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这个时代里少数能让她感到亲切的人。在王琅有意识的接触之下,两人间竟也能称得上熟识。

这次王琅随父亲南下会稽,途中经过王羲之母亲所定居的山阴,新婚燕尔的王羲之便与夫人郗璿各写了书信,托王琅转交独居山阴的母亲。

说起来,她还从未见过这位从伯母呢。

抬手略遮了遮细碎入眼的天光,王琅理理衣衽,跟着母亲一起向院内走去。

园池移步易景,竹木自相映发。

穿过这座书圣幼年居所的前院,王琅隐约有了些属于晋人的感慨。

她记得自己高中时背诵过王羲之被选入名篇《兰亭集序》,如今时过境迁,很多句子记不得了,只对其中一段印象特别深刻。

那段话的原文如下: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其中最精华的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大概是:

“人间的美,在于仰观宇宙的博大,俯瞰品类的繁盛。”

不知怎么,王琅忽然想落泪了。

第3章 王谢

十一月,诏复以卞壸为尚书令、领右卫将军,以会稽内史王舒行扬州刺史事,吴兴太守虞潭督三吴等诸郡军事。

——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七岁以前,王琅平日修习的课业与其余王氏子弟并无多少不同,大抵可归类为礼、乐、诗、书、谱五样。

礼是礼仪。

小到穿衣吃饭、言行举止,大到社交祭祀、贺庆凭吊,世家望族都有一套足以用优美来形容的完整规范。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最早,占据的地位最重,王琅学得很用心。

乐是音乐。

包括演奏乐器、吟颂歌唱、品评赏鉴三个方面。王琅本着认真热情的态度刻苦学习了一年,再一次验证了一个真理——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她的乐感虽然不至于让教授自己音乐的夫子产生对牛弹琴之感,但也着实称不上高明。

诗是诗赋。

早知道自己没有文学才华的王琅打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挣扎,只求说话写信传情达意,赋诗作文差强人意就好。多亏性格认真又足够努力的缘故,她的诗赋水平总算达到了世家女子的平均线,可喜可贺。

书是书法。

琅琊王氏世代精擅书法,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空前绝后也离不开家学渊源,这一点只要稍作推想就能明白。

王琅前两样都是平平,书法上便狠下了一番苦工。可惜同辈里就有书圣这样的参照对象,王琅找不到任何成就感。

谱是谱系。

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官员基本都是从世家大族中选定。为了防止庶族假冒士族,世家大族便编写谱牒,记载本族世系与相关重要事迹。这也是世家内部加强宗族凝聚力、激励宗族子弟上进的有效手段。王琅在建康所接触到的社交圈子便是由族中长辈根据谱系划定的。

反正没有话语权,让背就背吧——本着这样不负责任的想法,谱学成了王琅所有课业中最轻松的一门。

至于授课夫子的问题,则完全不需要考虑——

作为东晋第一望族,在这些有钱又有闲的世家子弟才会掌握的技能上,王氏族学的水平总是顶尖的。

七岁以后,王琅开始随母亲学着操持家务。

她的父亲王舒不营时名,不重财物。当年在西晋,青州刺史王敦因为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留下的辎重金宝很多,亲人宾客争着夺取,只有王舒看也不看,受到世人称赞。

话虽如此,因为门第显赫,频领望府的缘故,她家家境也算不错,只是日常用度上较为节俭而已。按照次兄允之的说法,即使没有金玉珍宝装点门楣,他们家也是当之无愧的晋朝第一望族,这话王琅很欣赏。

在她的理解中,喜欢炫耀财产的大多是暴发户,真正的贵族则更注重尊严和荣誉,宁可死去也不肯让家族的声望因自己而损毁。从这一点上来说,世家子弟们所坚持的高贵倒是有些可爱了。

自从离开建康进入会稽,王琅的母亲荀氏见会稽山灵水秀,士族聚集,于是在会稽郡治山阴置下大笔田地产业,算是为自己宠爱的小女儿日后出嫁准备的嫁妆之一。

王琅对母亲的行为既感动又无奈,向来俭省的母亲花下大笔积蓄置办田产给女儿,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但王琅也不认为自己会甘于相夫教子平凡度日,尤其是身边还有个甩不脱的讨厌鬼……

啊啊啊不行,想到那家伙就烦躁,忽略他。

王琅按住乱跳的眉毛与抽搐的额角,强迫自己换一个思考方向。

想点开心的事情,开心的……

嗯,春天到了,她的房子可以建起来了!

想到乐趣所在,王琅转脸将烦心事抛到脑后,去房间取出冬天无聊时指使工匠做的微缩园林模型,兴致勃勃地察看起来。

这个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的残酷年代,科学技术居然极其先进。假公济私地通过兄长允之从父亲手下抽调了几名工匠之后,王琅大致描述了一下自己想要的东西,没过多久就被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实现出来。

晋人崇尚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王琅设计时便很注意营造幽深曲折的气氛。

她先写了一封信给远在建康的从兄王悦,索求汉、魏、晋三朝在洛阳营建园林的图纸。

对方既是丞相长子,又与她平素相善,隔月便送来大量卷轴,图纸外甚至附了很多注解——王琅是几年后回到建康才知道,图纸上的注解乃是丞相王导为修建宅西园林所请的营造大家所书,水平在整个天下首屈一指。接到从妹书信的王悦特意登门拜访,请对方依据会稽地势对图纸做了挑选和注释,这才送到会稽。

对此毫无所知的王琅兴冲冲抱了图纸给工匠看,让他们借鉴这些图纸,结合她选中地点的地势设计出一套园林方案来。

这些工匠知道她家世高贵,父亲又是一郡长官,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