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数风流-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褚对“虎士”这个名号喜爱得抓耳挠腮,却不明白王琅的意思,有些奇怪地问道:“吾砍下贼子的狗头立马就来此投军,怎生会迟?”

这话言辞粗鄙,然王粲被他这股纯净痴气打动,竟没有拂袖离去,而笑道:

“将军是夸汝勇猛如虎,恨未能早点见汝呢。”

这回许褚听懂了,摸着头傻笑一声,提起黄邵首级:

“此狗贼求饶时自称黄邵,被吾一刀砍了,献予平西将军。”

随后忽然反应过来,一脸惊奇地看向王琅:“君也是将军?”

汉时将军之号极其尊贵,即便近十年来战火四起,添置了许多杂号将军,如王琅这般年轻却已拜将者依然世间罕见。

王粲哈哈大笑:“平西将军就在汝眼前,汝竟不识么?”

“君为刘平西!?”

看着许褚瞬间瞪大的牛眼,王琅也笑了笑:“正是。虎士来投军?”

虽然和想象中平西将军的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人以后,许褚竟觉得将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惊叹一会,想起对方刚才的问题,立刻抱拳行礼道:“闻将军善养民,能爱人,故携部众来投。”

他这一抱拳,手中拎着的黄邵首级就落了地。自有军中士吏捡起首级,交由认识黄邵的黄巾俘虏验看。

王琅却没有多看首级一眼,向许褚笑道:“今日不喜得黄邵,喜得卿也!还请虎士入营说话。”

自入豫州以来,奔着刘表与她善养民名声而来的百姓不计其数,没想到连许褚这样闻名淮、汝、陈、梁之地的壮士都因此投奔。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对于不愿离开故土的乡人而言,得到一个善于养民、能够爱民的官员自然是天幸之事。南阳兵算是越境击敌,理论上来说应该在击退黄巾之后返回南阳,然而两郡的百姓都声泪俱下地请求她不要返回,便是这个道理。

话又说回来,乱世中除了这两条,最重要的其实是善于用兵,能够击退来犯之敌,保护境内安宁。许褚之所以只提前两条,大概是觉得以自己的武勇,不需要考虑这些?

王粲头脑中想的事情却与她不同。

他近日发现一个现象,身边这名公子虽然一直着男装,但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性别。奇怪的是所有新来投效或是初次见她的人都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最初意识到,很快又忘记。

他想了一两日都没有头绪,刚才突然明白过来。

大概是这位公子的言谈风度太过让人心折,而且总善于掌握主动。与她交谈的人纵然一开始各怀心思,两三句话之后却不知不觉被她主导,顺着她的话题思考,自然而然忘却先时顾虑。

真是天生的英雄之率。



四名黄巾首领悉数被击杀,颍川、汝南两地基本平定,身为颍川人的三位军师被轮流放了两天回乡假。虽然三人均表示家人已被接到南阳,不需要放假,但王琅本就抱了假私济共的念头,打的是让他们这些本地人看看家乡变化,回来给她交报告的念头,因此没有理会。

同属颍川郡,郭嘉是郡治阳翟人、荀攸是颍阴人、徐庶是长社人,三地在黄巾之乱中遭受的破坏不同。比如阳翟就被颍川黄巾首领波才攻破,长社则因皇甫嵩的火攻之计得以保全。

然而十三路诸侯讨董后,位居九州之中、农田极多的豫州成为各方势力竞相争夺的地盘,孔伷、孙坚、周喁、刘备、郭贡均曾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抄掠颍川、周喁与孙坚在豫州相互攻打、颍川汝南一带黄巾趁机作乱,几场大仗打下来,豫州就像被梳子梳过,又被齿更密的篦子篦了一遍,十室四五空。

从繁华富庶的南阳回到凋残破败的故乡,对比之下,感触更深,即使是常常用冷酷心境计算得失的谋士也不能不为之伤怀。

陆续从故乡返回军营的三名颍川人相顾默然,谁都没有开口的情绪。

倒是刚陪王琅在汝南逛了一圈的王粲看见了,很富有牺牲精神地安慰道:

“汝颍一带的情况还算不错,想想兖州,该知足了。”

兖州先有曹操、吕布交兵,后有蝗虫肆虐,连用人脯充军粮之事都出来了,民间的惨象自不待言。以他的印象,最坏是落到程昱手上,其次吕布,最好则是荀彧治下。不管怎么说,荀彧的人品还是比较值得相信的。

而他的故乡,也是刘表的故乡,现在被吕布占据,只希望身为兖州人的陈宫能够劝服吕布,不要抄掠太过,给普通百姓留条活路。

郭嘉的家境不好不坏,上能与荀彧、郭图、辛评这些颍川大族里的精英子弟结交,下能与贫寒单家、乃至从事贱役的底层民众结交。入王琅幕府之后,与出身天下名族,性格通脱的王粲关系也处得不错,王粲刚才那句话主要就是对他说的,因而勉强回了他一个惨淡的笑容,道:“仲宣不妨想想伯侯。”

伯侯是杜畿的字。

王粲“啊”了一声,也说不出话了。

杜畿是京兆杜陵人。今年四月至八月关中持续不雨,一斛谷五十万,一斛豆麦二十万,百姓无以为生,遍野都是累累的白骨。除了已经搬至南阳的杜畿一家,留在京兆的数百族人中能够存活的可能只有个位数。

他们自然不知道,这还远远只是乱世的开始。

到明年,关中百姓相食略尽,长安城内强壮些的人四散逃去,病弱些的人以彼此为食,二三年内,关中找不到一个活人。

到后年,徐州吏士相食,江淮百姓相食。到了袁术败亡前,江淮间相食殆尽。

三国鼎峙以及西晋初立时的情况要稍好一些,却只是病人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束光亮。

仅仅距此百余年后,前秦苻坚领兵征战,将杀死的敌兵称为“熟食”,出战前鼓励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肉食,不必担心挨饿。”于是部下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敌人尸体,吃饱后继续作战,因此勇猛异常。

这不是特例,也不是最恶劣的情况,仅仅是当时社会的常态。

可以说,在三国以前,中国社会的历史从未发生过如此惨痛恶劣的事件,即使战乱不休的春秋战国也没有。而在三国以后,社会的底线一跌再跌,似此竟成为乱世中时常发生的事情了。

“对了仲宣,这几日公子在汝南巡行,可有什么特别之事发生么?”

诗人的心思总是比较多愁善感,不愿看王粲好心来安慰人,最后却自己陷入低落,郭嘉另起了个话题。

王粲知他好意,不让自己再沉湎于伤痛的情绪中,想了想,道:“确有几件事值得一提,奉孝见过公子就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彻底进入冬天了,昨天吹了风,头一直很疼,大家也要注意保重身体》3《

关于上一章人设里的衣冠形制问题,你们要相信我画之前肯定考据过很多东西。

但是完全按照时代来真心……不太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_(:з」∠)_

而且姜尚在这篇文里的设定部分参考了封神,神仙的话……不必拿时代约束吧……

所以权衡之后,我是按照人物特点做的人设。比如姜尚这身常服,是他梦境中经常穿的,参考了隋唐时期的袍服,将下裳两侧裁开。而为他设计的齐侯装则更多使用了青铜器上的图案,以及根据齐桓公喜爱紫色,齐人衣着宽大的特点,最终选用了宽大飘逸的紫色深衣+广袖大氅。

我再考虑看看。

=3=

第53章 群而不党

在中军大帐外第一次见到许褚的三位军师齐齐被他惊人的体型震撼了一下;进帐后纷纷恭喜王琅招揽了如此虎士。王粲先前卖关子也就是为了让三人充分感受许褚带来的震撼;这时候进了中军大帐,便笑着向三人介绍起自入汝南郡以来新投效的士人。

他的博闻强识是全天下都出了名的;这半月里前来拜访王琅的士人无一遗漏;连带特长、籍贯、家世都一清二楚,与王琅交谈中受王琅赞赏的一些妙论也重述得一字不差;连自认记忆力很好的王琅都听得津津有味;最末含笑点评道:

“尝闻汝颍之士利如锥,信非虚言也。”

东汉后期清议之风盛行,士大夫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且多用押韵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主要特点。“利如锥”是汉末士人对汝颍两地名士的共识,王琅当年就读过晋人对此的议论,最有名的莫过于祖纳与钟雅间的一次对话。

祖纳是范阳逎县人,为后人留下中流击楫、闻鸡起舞成语的西晋著名将领祖狄的异母兄长。钟雅是颍川长社人,死于祖狄之弟祖约与苏峻联合发起的内乱中。

衣冠南渡之前,两人某次在一起相互排调,钟雅对祖纳道:“我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