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数风流-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下皆乱,荆州独安。南阳官吏待遇之厚,天下皆知。荆州士民之殷富,亦天下皆知。若取他郡,则必先以荆州补之,待其稍复元气再自治。故三五年内无处可与荆州相比。皆有好逸恶劳之心,离开繁华富庶的荆州,前往荒凉败落的残邑,人心安得平?刘平西以荆州形胜与己身才智养护荆州一方固然可敬,然实不可取。”

“主公无物飨民,民已归心主公。则主公可循序渐进,以外地繁华激励人心,鼓励士民对外作战,取得粮秣财帛。此主公之第三胜。”

条理分明地将三得三失说完,荀彧并不停下,而是喝了一口被仆人重新烫过两遍的陈酒,稍微润了润嗓子,说出他这些天真正思虑筹谋的大计:

“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最终能完成大业。主公的当务之急,是击败吕布,夺回兖州。”

见曹操点头,面露赞同之色,荀彧继续道:

“平西不向南夺取豫章,而向东侵吞中原之地的颍川、汝南,她统一天下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没有继续挥兵,是为了将战线控制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而调整兵力,北上夺取司隶。这个时候,袁本初应该也已经彻底平定公孙瓒,稳固冀、幽两州,成为当世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用兵之道,无非是多方以误之,靠敌人的失误取得胜利。因此在双方势均力敌时,往往要么伤敌一万,自损八千,要么规避大规模战争,等待并诱使另一方犯错。

我看刘平西的性格,喜欢用巧妙的方法取得胜利,厌恶势均力敌的大战,尤其厌恶损耗极大的攻城战。因此一定会尽力避免在袁本初实力稳固后再与袁本初交兵。即使已方刚刚取得关中,也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巩固,但她更相信自己的实力,宁可在双方都不稳固的时候出兵夺城,也不愿意在双方都稳固的时候展开大战。这就是主公你的机会。”

“荆州与兖州之间隔着一个豫州,刘平西没有能力在吞下豫州之后继续征伐兖州,对袁本初来说,西方的青州比主公的兖州更加重要,更何况主公与袁本初还是盟友,只要巧妙设辞,一定可以脱身局外。”

“此后,无论刘平西与袁本初谁胜谁败,主公都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时机,可以在两者交兵期间尽情扩充自己的力量,取得与战胜者角逐中原的资格,决定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曹操听到这里再也按捺不住,跃过席位握住荀彧的手,激动道:

“文若,你就是我曹孟德的子房啊!有你在,何愁大事不成!”

暴第56章 风暴中心

历史上的建安四年;官渡之战前;曹操集团内部就是否抗袁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认为“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曾经在袁绍帐下待过一段时间,力主抗袁的荀彧对此逐条反驳:

“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直犯上;许攸贪婪不检;审配专权无谋;逢纪果决自用;这两个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宽纵放过。不放过,则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

与从前的每一次相同,荀彧的话在官渡之战中再度应验。

“刚而犯上”的田丰应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j□j,并在官渡之战结束后被袁绍诛杀,“贪而不治”的许攸家人果然在后方犯法,被审配、逢纪收押,许攸因此怒叛袁绍,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颜良逆战,被关羽击斩,文丑兵乱,被曹操击破而死。

至此,荀彧战前所做的判断全部应验,没有一条误叛,一切清晰地好像曾经在他眼前发生过一遍一样。

这就是超一流谋臣的能力,真真正正的料事如神,胜者先胜。

统一北方的曹操评价他“吾之子房”,建立晋朝政权的司马懿评价他“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奠基东晋政权的王导评价他“荀文若,功臣之最”。这三位离他最近,对他的事迹了解最多的顶尖政治家均给予他至高评价,可见史家对他曹操帐下首席谋臣、功臣的评价没有丝毫水分。

孙子兵法说,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极有智谋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大的功业。

这一点在伊尹、姜尚、张良身上一一应验,同样应验于荀彧。

寻常人在敌方做间谍,受困于才智限制,往往无法得到准确的结论,就如盲人摸象般,得出象的样子是萝卜、蒲扇、柱子、草绳的荒谬答案。对才智卓绝的人来说则不同,只要他们亲眼去看,亲身去感受,就一定能看清事物的全貌,将对方的优势、劣势全部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曾经依附于袁绍的荀彧可以对袁绍及袁绍帐下的臣子做出极准确的判断,在官渡之战前一口预言战争的结局,而没有丝毫错误。

荀彧曾经去过荆州,也在洛阳见过刘表,却没有在南阳见过王琅,无法通过自己的眼光观察。

他心里其实很清楚,除非面对中庸之主,否则必须亲自去判断,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尤其是面对天才型君主,更要自己去看,去感受,去判断,决不能根据普通人的言论下决断。因为普通人只能看到她的出色,却根本无法理解她出色的地方在哪,出色到什么程度,传回的情报一定不得要领。

但荀彧也没有办法。兖州这里百废待兴,一切草创,他实在脱不开身,只能仔细筛选暗探传回的情报,挑出荀攸、郭嘉、赵俨、裴潜等人对于对方的评价,渐渐在头脑中拼凑一个英气勃勃,天才卓出的年轻领袖形象。

他毕竟是荀彧。即使条件有限,无法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但他还是拿准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对王琅厌恶持久战,试图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平定乱世的判断。

他心里其实还有很多想法,比如结盟孙策或者袁术,从南方豫章牵制荆州,攻打黄祖所领的江夏郡。黄祖才具平平,不见得能守住,刘景升麾下也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这就可以迫使王琅分兵回援。天子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成就齐桓晋文甚至周公的功业,用不好可以将刘景升之前积累的所有名声全部毁尽,成为众矢之的,其中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太多了。

不过这些都是需要因时制宜,结合事态变化使用的计谋,荀彧压下了没有说,而是将重心放在眼前的兖州事务上。

在机会出现之前,必须做好一切迎接机会的准备,才有抓住机会的可能,这一点他再清楚不过。



《诗》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无论由关中入蜀还是从蜀中入关,益州北部屏障的汉中郡都是必经之路。早在战国时期,秦国、蜀国、楚国就围绕汉中地区展开了数次争夺。

初平年间,益州牧刘焉以五斗米道首领张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张鲁进入汉中后,遵照刘焉的意思,破坏了由关中穿越秦岭进入汉中的三条栈道:褒斜、傥骆、子午。如此一来,想要通过汉中进攻关中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王琅当初攻下蜀中后,没有立刻对隔岸观火,占据汉中的张鲁动手,而是接受了张鲁的请降,允许他继续留在汉中,作为蜀中的北部屏障,缓冲与占据关中的李傕、郭汜辈的关系。

荆州与关中的关系一直很微妙。首先刘表是被董卓任命为荆州刺史,因此与山东诸侯貌合神离,其次刘焉割据益州,与李傕、郭汜交恶,曾经暗中联络马腾、韩遂共同进攻关中,因此李傕、郭汜与刘表结盟,试图利用刘表牵制在益州的刘焉,对刘表的封赏非常大方。

在刘焉发背疽病逝,荆、益连为一体后,形势不免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就是从原本的互惠互利、势均力敌变成利益冲突、此消彼长。当此新形势下,原先的结盟自然作废,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考虑到天子还在李傕、郭汜手中,逼迫太紧,可能会使此辈狗急跳墙,王琅留下张鲁制造己方兵力不足、对蜀中控制力较弱的假象,又利用秦岭道路难通的优势封锁消息,进一步作假。

从长安细作传来的消息和李傕、郭汜的反应来看,这条计策似乎是奏效了。

兴平二年初,李傕、郭汜、樊稠相互夸耀功劳,争夺权力,很多次想要相斗,每每被贾诩用大体责备,因此勉强能够一致对外,但每部的矛盾依然日益累积。樊稠将出关东,请求李傕增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