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南宋射雕 by 橘子梗-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师傅……”赵拓再次谢过后,回身坐于下手位置,端起茶喝了两口,似有些不安,看了看陆津,面露犹豫。
  陆津看了他一眼,“拓儿,你来便是有话想问为师,直说就是。”
  “师傅……”赵拓咬了咬牙,“拓儿来此之前见过竑……见过太子,他虽没对我说什么,但我能感觉似乎形式并不太好。”
  陆津放下茶杯,却闭上眼没有说话。赵拓一见,不禁有些着急,“师傅蒙金已经开战,朝上那帮人却还犹豫不决。我虽知道阿竑此时的立场不易轻举妄动,但若真拖到金国垂垂朽矣,被蒙古钻了空子,说句不该说的,即便到时阿竑击垮了史弥远,只怕也再无力回天了!”
  陆津身子颤了下,却沉吟了良久,缓缓道:“拓儿,你自幼便对鞑靼格外关注,那时太子殿下及为师还认为你不过是一时起兴,如今看来,倒是你最有远见。”
  赵拓一愣,陆津继续道:“早在之前,太子殿下便已秘密派人打探蒙古的消息。那铁木真当真了得,鞑靼人本就擅长骑射,他更将骑兵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真论起来,怕是只有当初的□穆能与之一抗。每战只以一两个最为要害的目标为主攻,迂回包围,快速追击,一击不中,从不恋战。且他极力避免两面作战,力求全歼敌手,只这点便比如今的金人要强上数百。哼,那金宣宗尚在的时候,竟不顾蒙古人的进攻和西夏的趁火打劫,冒然侵我大宋,三面用兵,看不清形式,足见其愚蠢之极。”
  “但是,陆师傅……”
  陆津挥手示意赵拓不要插话,“现在哀宗即位,但想要就此缓和两国间的仇恨,谈何容易。只是那蒙古虽与金兴时相仿,却显然更是危险。自两国开战以来,蒙古多次派使者与我宋商谈配合之事,他们虽信誓旦旦的说过后要将河南归还与我朝,却决口不提立下合约之事,足见其居心。且据我所知,凡蒙古骑兵途径之处,烧杀抢掠,不留活物,比之当年的辽人、金人更为凶残。可以断定,我大宋最后的敌人必将是蒙古!
  “既然如此,那您要阿竑现在按兵不动是……”
  陆津长叹一声,“你离京时间久了些,以致不知临安城这表面下暗藏的波涛。如今太子殿下可谓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是被废的下场。”
  赵拓一惊,他先前并未听赵竑说过什么,只觉他神色不佳,却不想以到了如此险境,“怎么会?!可是史弥远又使了什么诡计?!”
  “那史弥远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个太祖皇帝的十世孙,叫赵与莒,用花言巧语力哄骗圣上,将他过继于沂王,并改名贵诚。”
  “啊!”赵拓虽极少参与朝中这些,但好歹混了多年的亲贵,自然知道这意味这什么,即便他与当今皇帝宁宗同为太祖后裔,但到了这个时候,彼此之间的血源关系已甚为疏远。而立为沂王之后却不同,乃是人为地将他作为宁宗的亲侄子,正是创造与赵竑竞争的前提条件!
  “好在太子殿下与杨后关系尚佳,史弥远虽几次劝皇上增立赵贵诚为皇子,都被杨后搪塞了过去。而陛下亦考虑到二人如今名义上虽都为沂王之后,但毕竟太子殿下才是他真正的亲侄子,这才没同意史弥远的建议。”
  赵拓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心中尤为懊恼,赵竑遇到这多的困扰阻碍,他竟是一无所知。此刻他更是埋怨自己前世不曾好好学习历史,也不知这突然冒出来的赵贵诚是否便是将来的理宗赵昀。不是还好,若真是,他……
  赵贵诚?赵贵诚……似乎这个名字有些印象……赵拓用心想了想,突然“啊”的一声,此人岂不是那日他与郭靖在‘翠微亭’遇到的那人?!
  赵拓急道:“师傅,我曾与这赵贵诚有一面之缘,此人谈吐不凡,见识远卓,彼有一番抱负。”
  陆津“咦”了一声,“想不到拓儿也见过此人。我不过是听太子殿下的描述,便以看出这人甚懂韬光养晦之道,很能隐忍,比起多数皇子更懂得如何在权力斗争中生存的策略。看样子他也知道自己如今的地位都是来自史弥远,两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而他自身在朝中无丝毫根基,是以对他言听计从。”
  “那阿竑……”
  陆津一摆手,却道:“拓儿,此事你不要参与。”
  赵拓一听,顿时急了,“陆师傅!您说的这是什么话?!阿竑如今在刀锋上游走,我岂能袖手旁观?!”
  “拓儿!”陆津大喝,却看赵拓愤愤之色,无奈道:“我与太子已经有了十全的安排,现下不过是时间问题,你不用担心。”
  “但……”赵拓犹豫了下,“师傅,这回我去看阿竑,总觉得……总觉得他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哦?”陆津疑惑道:“有何不对劲?”
  “他……他似乎与我不像以前那般亲近,无话不说,除此之外像是还瞒着我什么。我怕他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
  陆津身子轻颤了下,只是赵拓低头沉思于赵竑之前的种种举动,并未注意。
  “拓儿多虑了,太子殿下乃大宋储君,未来的天子,自然需严于律己,不能再如你二人幼时那般胡闹。”
  “但……”赵拓扭眉细思,却仍没有什么结果,“也许是我多想了……”
  “拓儿……”陆津突然出声,“你……你不若从此往后便彻底遁入江湖,成为江湖人可好?”
  赵拓一愣,“陆师傅,您这是何意?”
  陆津慌忙举起茶杯,抿了口茶,“没……为师不过是见你在江湖活的更为率性洒脱,才有此一言。”
  赵拓咧开嘴,“我虽更喜江湖无拘无束的生活,但赵竑处我却无法放下。”
  “你……算了……你今后多加小心便是。”
  “谢师傅。”

  第三十章 蒙金战祸(三)'VIP'

  “十年兵灾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赵拓勒住马匹,入眼所见皆是疮痍一片。三人进入山东境内已有几天,却见沿途十室九空,城破户残,男女老少,逃难之人无数。
  “哼,无论金人、蒙古人,都不是好东西!”此回竟是向阳满心的怒火。
  赵拓心中不忍,悠悠念道:“唉,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咦?”向阳忽的转过身,左眉上挑,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明教的教义?”
  赵拓这才想起来,似乎明教教义中是有这么两句话,而他心中郁结,不自觉地便念了出来。
  明教建立之初,也是存了救世之心,其中教义经文便是“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几句。
  只是因明教从波斯传入中原,属外来教派,教中之人行事又较为乖僻诡秘,多造杀孽,行为、信仰等亦与中原武林各门各派大有不同,再加上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曾震动到宋氏东南半壁河山,被朝廷定位邪教围剿,以致世人再提起明教,都称其为“魔教”。
  “呵,呵呵……”赵拓干笑两声,含糊道:“以前曾在内府书阁的某个经书中见过,便记了下来。”
  向阳听他这么说,便不再问。明教入中原之初,称摩尼教,为求得发展,自然向中原的统治者贡献过教中典义经书。
  待到济水畔山谷,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村落。三人策马上前,正要讨口水喝,却听远处传来马蹄声,渐行渐至,没多久,便看从东侧冲来一小队人马,看装扮是蒙古兵,为首的那个骑兵还举着面大旗。
  就看这队蒙古兵各各手持弯刀,高举过头,马匹尚未行至,数只强箭已射到眼前,几名村人惨叫一声,捂着胸口倒下。村内顿时哭声,哀号声,逃窜声混成一片。那铁骑如闪电般转眼便急奔至村口,不辨男女老少,明晃晃的弯刀如割麦子,划过溃散作一团的村人的身躯脖颈,高高飞起的头颅引得周围又是一片恐慌的尖叫。数十具身躯顿时就这么没了生气,或交错,或叠落的倒在一起,鲜血浸黑了黄土地。
  一个年轻少妇紧紧护着怀中一个啼哭的婴儿玩命的奔跑,蒙古兵一刀砍在了这少妇的背部,少妇绝望的惨嗥,滚了几圈,倒在地上跪趴着攒成了一团,却将婴儿密不透风的紧搂于胸前。那蒙古兵促马毫不停滞的冲上前,身后的十几骑人马随之蜂拥而过,烟尘四起,铮铮铁蹄就这么从她身上踏过,那少妇发出一声悲厉的嘶喊,顿时血花飞溅,头破肠流。
  “都给我去死!”
  呼的一声风啸,刹那间,那个又纵马冲向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