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猪星高照-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年男人挺憨厚的样子笑道:“我这两件是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青铜蒜头瓶,当时花了好几个月的工资,买回去之后老婆还跟我闹了好几次,说我没事乱跟风把钱白白浪费了。说起来我也挺后怕的,只是在书上看了些古玩知识,以为是那么回事就买了。”

    中年男人的话通过话筒传了出去,场中和场外众人一阵大笑。其实像这类的藏友最多,对古玩的了解别说是一知半解,连皮毛都不算,只是多看了些相关书籍或是视频就敢到古玩市场上淘宝。运气好的或许能小赚一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血本无归。

    傅其昌笑道:“看来你事后有研究过,这两件确实都是青铜蒜头瓶,是古代用来装酒用的一种盛具。不过这种蒜头瓶的数量很大,主要流行于战汉之间,因为数量大所以价值并不是特别的高。一般来讲什么样算好,什么样算差,一般皮厚,皮厚的大多都是秦代造的,皮薄的大多是汉代造的。换个幽默些的说法,这铜称斤卖也是重的一个贵些吧。你这两件东西从造型,上手的份量还有这个锈色应该是汉代而不是秦代的。但是你这两件也有个优点,就是瓶身上的木头塞还在,腐烂得并不是很严重。整体保存得比较完好,还有相当的升值空间。我刚上手摇了下,里边已经空了。说明没有酒。如果有酒的话那价值就更高了。”

    场下众人听到纷纷议论。从汉代到现在都多少年了,这酒瓶里还能有酒。中年男人也微微一愣,问道:“这么多年都挥发掉了吧?”

    听到场中议论,傅其昌回答道:“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流失和挥发掉,但保存好的话一样可以保存下来。96年在迁'安'城发现的金代古墓群,其中三号墓出土了三瓶保存完好的大千酒。比它更早的还有73年在平'山'县发掘的两座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古墓,这两座墓中有两个酒器中还存有实物酒,这不仅成为了国内考古第一次发现实物酒。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如此古老的实物酒。墓中藏酒虽然经过两千多年,仍能散发出浓郁的醇香之气,说明当时的酒业之发达和制酒技术之高超。”

    全场又开始热议起来,热议的焦点已经不是台上的两件青铜蒜头瓶,而是放了几千年的酒还能喝不。

    这事傅其昌也答不上来,不过国内的白酒和国外红酒不一样,在国内常常可以听到五十年茅台多少多少钱,一百年茅台多少多少钱,也就是说这酒存放得越久就越香越可口。但是国外的红酒最好的饮用期一般是五年,如果超过二十年就完全不能喝了。会变成近似于糊状的东西。外国人高价买回去只是为了收藏,不会有人真喝那东西。

    虽然没人找自己鉴定东西。曲文发觉看身边的专家鉴宝也是挺有趣的事。大家说的东西有些是他平时不懂的。不过再这么下去,自己又变成了最冷场的一个人。

    正当曲文觉得无奈的时候,一个美女缓缓的走到了他的桌前,非常有礼貌的鞠躬,然后微笑道:“曲老师你好,能请你帮忙鉴定下这两件玉佩不?”

    “可以,当然可以。”曲文示意让美女坐了下来,不仅是今天第一个找自己鉴宝的藏友,还是个能让人看了觉得赏心悦目的美女,曲文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见轮到曲文鉴宝,两台摄影机同时推了过去。

    曲文先看了下美女递过的两件玉佩,过了一会后问道:“能说说你这两件玉佩的来历不?”

    “这两件玉佩都是我和我男朋友去旅游时买的。这块长方型玉牌花了一万四,这块雕花的花了一万一。我对玉器不太懂,所以想让曲老师帮忙看看。”

    两件玉佩一上手,不需要用灵觉探察就知道是近代的东西,玉倒是真玉但料子不怎么好。

    “我先说说这件玉牌,一万四说真的贵了些,玉虽然是玉,但不是华夏料而是俄罗斯料,而且不够白还有泛青,所以价值没有你买的那么高。另一块玉就好得多了,这块是和田料,而且是和田的流水料。料要比子料差一点,但是要比山料好,白度,致密度都不错,一万一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价钱。两块玉加在一起,你还是有些小亏。”

    美女的表情明显有些失忘,但还是很礼貌的双手接回玉佩,回道:“这样啊,谢谢你了曲老师。”

    因为没什么特别的古玩珍品出现,在场的专家鉴宝的速度都出其的快,平均三分钟就能鉴定完一件,一上午过去整组专家团就鉴定了几百件东西。

    中午就在古玩城边的酒店较随意的吃了餐饭,下午两点专家团成员又回到了鉴定大厅,随着专家团回归,在外边等待的藏友们又变得躁动起来。曲文发现很多藏友都没有离开过,只是托人买了个饭盒就在烈日下凑合解决。

    因为还有很多藏友在外边耐心而热情的等候着,周申决定不再是针对性的鉴定,而是恢复像武'汉'那样完全开放似的鉴宝,如此一来鉴定的速度便加快了很多。相对的专家团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许多。

    因为工作量的增加,又没什么特殊的宝物出现,曲文也懒得细看,每当有人上前,曲文直接放开灵觉一扫而过,是真的就直说年代和价钱,是假的就说出它假的地方,在他桌前的藏友像车轮一样轮换。

    见曲文的速度这么快,开始有人质疑他的准确性场下又一阵议论。

    “这个姓曲的年轻人行不行啊,这么快就鉴定完一个,感觉连看都没看。完全是在敷衍了事。”

    “年轻人嘛难免心态急躁些。但是能进专家团多少总该有些本事吧。”

    “这谁说得准。听到传言没有,这个姓曲的年轻人不但是专家团的成员,还是送仙桥市场即将开业的大型古玩店老板。你说天底下那有这么好的事,年轻帅气,多才多金。我想八成是地方和中央一起做的一场秀。”

    可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曲文的速度依就没有放下,此时他倒想早点鉴定完毕早点收工,因为整整一个上午到现在还没发现什么特别让他值得心动的东西。虽然不能说没有精品。可上边蕴涵的灵气对现在的他来说太少太少。换句话说曲文如此喜欢古玩,有很大成分跟上边的灵气有关。

    刚停下来想喝口水,就在这时一位姓田的专家突然冲曲文招了招手:“阿文你有空不,过来帮看看。”

    “啊,来了来了!”曲文听见走了过去,很好奇是什么东西让这位姓田的专家也吃不准。

    曲文走到旁边一看就知道这位姓田的专家为什么会犯难了。都说术有专攻,古玩的门类众多要想门门精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专家一生苦研下来只能专精一门,对于别的只是略懂。

    这位姓田的专家就是这样,主攻玉石瓷器。对书画类并不是很了解,没想到有位藏友见他这里有空位便坐了下来。拿出一幅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让他鉴定。

    等曲文过来田专家尴尬的指着桌面上的《九峰雪霁图》对曲文小声说道:“这应该是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吧。”

    曲文笑了笑没说出来,开玩笑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不管是真迹还是民间人的摹本都在故宫博物院,这一幅要是真的那玩笑可就大了,放开灵觉上边没有任何灵气存在。

    不过曲文还是很认真的看了下,不得不说这幅高仿的《九峰雪霁图》仿得非常的好,画中雪山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体洁净清幽,宛如仙神居所。在用笔上笔力十足,落笔有顿挫,转折自然。唯一欠缺的就是山石上的明暗石质,墨色浓淡略欠变化,和原作一比就显得呆板了许多。曲文曾经去过故宫博物院见过那幅真迹,所以能很快分辨出来。

    “这幅你知道是什么图吗?”曲文向持宝人问道。

    “知道,这是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持宝人倒是一口答了上来。

    “哦,那能说说你这幅图的来历不?”

    “这是我从朋友买过来的,花了我八十万呢!”

    “八十万。”曲文带有些冷嘲的意思,八十万买一假货,这学费交得就大了。“那你知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还有一幅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吗?”

    “知道,在故宫博物院。”持宝人倒是知道得挺多。

    可曲文就闹不懂了,既然他明知真品在故宫博物院,为何还要花钱买一幅赝品。虽然后仿的精品也有一定的价值,但仿的就是仿的不可能值得了这么多钱。

    “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买呢?”

    持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