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猪星高照-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随着见到的东西多了。收藏的东西多了,眼界也高了,只是稍有价值的东西都还入不了曲文的眼。转了一圈走到柜台前,指着柜台内的几方看似挺古旧的老砚问道:“老板能看看吗?”

    “等等。”老板把书看到的部份折了一个小角方便一会接着再看,起身打开了柜台玻璃从里边拿出了曲文指着的老砚。

    不用灵觉光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就知道这几方老砚都是民国晚期到民国初期的东西,年代算不上久远,但保存得还比较好。

    老砚要保养首先要避光,否则砚就会出现干裂的迹象。如果是在温度过高的地方放久了也一样容易干裂。为了保养砚台有人会在砚台上涂满蜡,还些还会涂植油,更有些会直接涂沫墨以为这样可以养砚,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的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在砚上抹植物油,因为植物油属于慢干性油脂,涂在砚上会容易招尘土,最后适得其反,使砚台变得污秽不堪。更有可能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而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用蜡涂在四周跟底部,然后经常擦拭并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止潮气侵入。

    老板见曲文看砚时的样子。似乎懂点门道,心想应该是个爱墨之人,对这种人可不能深藏着,一但有货被看中,就可以赚到不少,想着对曲文招了招手让他附耳过去。

    “这位客人如果想找好墨和砚台,我另外还有一些,不过价钱嘛会稍微贵一些。”

    曲文还真不怕东西贵,就怕没有好东西,要知道好东西越来越少,每一件都有升值的空间,今年买是一万,明年卖就可能是两万,像这种事多的去了。

    “贵些没关系,那麻烦你拿出来给我看看。”

    老板转身从柜台底下翻出一个纸箱,里边又好好的放着几个软木盒子,将其一一放在柜台上让曲文自己看。

    在华夏人们常常把有知识有涵养的人称为“文人墨客”。一声“墨客”,点明了墨对于文化的重要性。“文房四宝”之所以被称为“宝”,是因为这些东西为华夏民族数千年文明,不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石代,祖先们就曾经用带有颜色的氧化铁矿石,也就是墨的一种,将其压碎兑水,然后就可以拿来写字绘画。后来到了殷商时期,开始有商家批量造墨。

    而最早的名家制墨史见于汉代,当时的名墨有榆麋(今陕'西'千'阳')的松烟墨和延川(今延'安')的石油墨。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韦诞在松烟中加入了蛋清、麝香和珍珠,开创了在松烟墨中添加珍贵辅料的先河,制造出香味独特的高品质墨锭,树立了华夏墨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唐朝时期之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制墨业也得到长足地发展,出现了奚超、奚廷圭这样的制墨名家。这时也开始在墨上加印刻字,使华夏墨不仅是一种写字的颜料,更成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唐朝制墨名家李阳冰曾经制做过巨型的御用墨,如果能留到现代可想而知其价值会是多少。

    后来到了南唐五代时期,为躲避战乱,易州(今河'北'易'县')墨工奚超、奚廷圭父子逃难到歙州,发现黄山一带的老松树油脂很多,品质优良,是制墨的好原料。于是开始在歙州制墨。由此,徽墨变成为华夏文房四宝中墨的代名词。此后各朝各代都有名墨名家出现,像宋代的张遇、沈桂、潘谷等等都是制墨大师。

    将老墨跟砚台拿了出来,细细看了会,几块老墨黑亮如漆,质地细腻无杂质,凑到鼻前可以闻到淡淡的墨香,有两方上边还有描金,清晰刻着商家的款识,是清末的大商号,加上上边包将自然莹润,一看就知道是清末的老墨。

    若是从前曲文可能会直接问价然后买下来,现在眼界高了这些东西最多是看看,买回去不会拿来用,又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不会出手。

    将几块老墨放回去又看了几眼桌面的砚台,年代差不了多少,全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在心中微微叹了下,果然这样的小店很难找出好东西来。

    “老板麻烦你把这些放一下。”

    见曲文不买,老板失望的捡起老墨和砚台,在他放东西的时候曲文看见纸箱里边还有两方老墨,便随口问了句:“老板那不是还有两块墨吗,既然拿出来了就都一起让我看看。

    “这两块吗?”

    店主应了声从纸箱底拿出两块墨,说实话要不是讲究顾客至上他连拿都懒得拿,因为这两方墨都是残缺品。之前那几方曲文都没看上又何况是这两方。

    老板倒是个老实人,将两方墨拿出来后对曲文说道:“我也不骗你,这两块墨是我朋友从别的古玩市场上淘回来的,墨有很多年头了,你看上边还有金线痕迹,包浆也很好,这还有个几个字有些模糊不清,拿去让别人看了下说应该是瘦金体,所以我们又怀疑是宋朝的东西。可是后来我们又找了几位行内的朋友看过,都说这宋代制墨名家不多,每个人制的墨都各有特点,就唯独没有这个款的。想来应该是个普通墨师做的墨,可这墨啊——”

    老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有年代没名气,卖得贵了没人买,卖得少了我们又不舍得,你若是喜欢就给个价,差不多就拿走。”

    曲文也不知道老板说的差不多是多少,在没有仔细看过之前也不好下定论。笑了笑接过老墨,仔细的研究起来。

    这两方墨和前边的几方相比品相明显差了许多,墨身头尾都有些残缺,腰身部份也有不少的划痕,但给人一种历经历史岁月的沧桑感。

    看了会问老板要来把软毛刷,曲文又轻轻的扫了下上边的细尘,上边刻着的瘦金体字好像是“宁王”二字,另外在宁王上边又有一个字,可是这个字已经被刮得模糊不清,依稀只见一个走之底。

    “宁王!”曲文愣了下。

    历史上的宁王有不少,唐、辽、元、明都封有宁王。其中较著名的有两位,分别为明初代宁王朱权和四代宁王朱宸濠。也不知道这个宁王是其中的那一位,又或者是其他的人。(未完待续。。)

第325章 墨妖(二)

    “对啊历史上制墨名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没听说过有宁王这个名号的制墨大师,我朋友收下来时只是见这是一方老墨。”老板自己研究了很久也觉得好奇,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他说的话可信度很高。

    大栅栏跟琉璃厂因为以正规店铺较多,不像潘家园满地地摊,所以店面除了讲究赚钱,对店面信誉也是很看中的。这价格可能会翻个一两倍,两三倍,但绝不会漫天乱喊价,所以这也是外国游客喜欢来的原因。

    一时半会研究不出,但极大的勾起曲文的好奇心,暗暗将灵觉放开,顿时瞳孔也跟着放开。

    也不记得有多久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能见到新收藏的东西上边有精光闪现。

    而这方不知名的老墨上就有。

    “老板你开个价吧!”看到精光也不管是出自那位名家之手,先买下来再说,太贵了曲文拿不出,百来万还是有的。

    老板见曲文诚心想买,想了下比了个八的手势。

    “两方老墨这个价你觉得如何?”

    如果是外行人可能不懂,内里人一看就明白,先不管是不是名家的东西,光是这年代,宋朝的东西就要万数以上,老板开价八万说不上便宜也不能说贵,差不多就是市场价再偏高一点。

    “行,麻烦你帮我包好。”曲文说着直接从背包里拿出八万块钱,看得老板忍不住发笑。

    “真没看出你年纪轻轻还是个老淘。”

    老淘是指经常在市面上淘东西的买家,也只有这类人会随时随地背着一大捆钱。

    曲文傻笑道:“才入行一两年。淘到些东西偿到不少甜头所以就爱上了这行。”

    聊了会。老板觉得曲文这人还行。说话和气做事爽快,先不说鉴赏能力有多高,就他刚才看东西的样就知道下过苦功夫。所以老板才没把他当成行外人乱敲一通。

    “说实话我当初也是淘到了些好东西才进到这行,可是越淘到后边就越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干脆专攻一门于是就开了这家店。要说咱们老祖宗的东西真是博大精深,别看我只攻一门,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没弄通。我看你现在的年轻入行比我当时还早,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开家比我这还大的店。”

    曲文的脾气向来是你对我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