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猪星高照-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劝架并不用说太多,说到正题稍微理智的人都会回悟过来。

    听到赵海峰的话,曲文很快冷静下来,别说对方是个美女,就算是个男人也没必要为了这事吵,大不了甩开了直接干架,只是陶晶莹的一句刁民惹恼了自己。

    曲文的祖父一辈都是难民,其中有平头百姓,贩夫走卒,也有逃兵,因为被强行抓了壮丁又不想打仗所以逃了出来。最后不约而同的逃进老家深山里,建起几个屯子,相互间共守一片土地,有着过命的交情。别看平常也会有小摩擦,但遇到外人挑事,都一哄子的全上。

    听祖父一辈的话,当年小'日'本到了山下,就是不敢进屯,一来地势太险,进屯只有一条道;二来不是某党主力,没必要硬打;三虽然都是些普通老百姓,但不乏胆大不怕死的人。在高山上垒起高高的石台,加上**木弓石茅,具有相当的威慑力。

    那年帮龚海德打架完后被学校强制停学,曲文闲得无聊回老家呆了好几个月,刚好遇到有人想收购屯子里的土地,说里边发现了米石矿。可是开采商给的搬迁费太低,只按每家多少个人头给钱,在当时看起来不少,其实也就够在城里买套房。

    可是光买房,让生活在大山里一辈子的人上哪去找生计,没有了土地什么都不会做。于是双方为这事争了起来,屯里的人死活不愿往外搬。

    为了开发石矿,开采商请来了外边的地痞,做了些令人瞧不起的勾当,想以此吓唬屯里人。可谁知,他们这么干立即激起了全屯的怒火,加上附近几个屯子,但凡沾亲带故的全都赶了过来,连夜把开发商的临时工程部和铲车,勾机都给推山里,打伤人就更不用说了。

    曲文记得当时开发商的一个小头目在对峙前曾经这么叫过:“你们这群刁民!”

    话声未落,“砰”的一下,不知是谁在他脑门上用石块砸出了个血洞,于是双方大打出手。

    等警察来了,还是一个样,几个屯几百号人都有份,咬死了口供都说是对方先挑衅,没有主谋,这让警察如何去查。后来事情越闹越大,惊动到省里,关注面一大又是民生问题,也就不了了之,开发商赔了一大笔钱后,灰溜溜的走了。

    那一次曲文跟着屯里人没少出力,事后觉得无比的畅快,刁民的血性在他内心深处被完全释放出来,却从此不喜欢听别人说刁民这个词。

第五十八章 飞涨的连环画

    冷静下来,曲文也觉得和一个女人吵架挺没品的,瞥了陶晶莹一眼没在说话,否则又会继续吵个不停。

    “我们走吧,明天再到别地去看看。”

    曲文三人一走,陶晶莹再闹下去也没意思,回头想想自己为什么非要拜对方为师,在香港还有一位更了不起的收藏界牛人,大不了回去后让父亲帮忙介绍。

    可是和对方吵了半天,竟然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这让陶晶莹非常不爽,否则一定让人给他制造无数麻烦,如今只能在心里暗暗咒骂对方刁民。

    二十世纪,年轻人的夜生活大多富丰多彩,可三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却围坐在宾馆里聊古玩知识。老师是赵海峰,学生是曲文和谢单。

    别看曲文学了几个月的古玩鉴赏,可知识面还很窄,最少在他看来,若连历史朝代都弄不清楚,又怎能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范畴,也就无法正确分清每一件古玩的真时年代。

    白天陶晶莹还说这是低层次的东西,其实不然,华夏数千年文明何其繁盛,真要弄清那就不止是牛,几乎可以称之为神。

    而赵海峰是考古系专科毕业,又在鲍国强门下学了多年,对历史常识非常了解,由他暂代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是性格和文化水平的缘故,谢单的兴趣就没有曲文那么高,听了一会就开始猛打哈欠,一副天生不是读书料的样子。

    答应龚海德照顾谢单,曲文也不要求他能学到多少,只要让他脱离原来的生活,就算完成了朋友交代的任务。

    第二天,曲文三人来到了gui阳城的另一处古玩市场,和昨天的相比,这里明显低了几个档次。

    此处说是古玩市场倒不如说是花鸟市场,一大堆花草飞禽中间稀稀拉拉的摆着些旧物摊子,东西也不算多,基本上一眼就可以扫完。不过跟昨天的古玩市场比起,这里的人流反倒多了些,老百姓看不懂古玩奇石,但对花鸟摆设的需求还是有的。

    经过昨天的事谢单不敢再乱说话,深怕一不小心又坏了古玩行的规矩,这行行都有自己的规矩,不在其行还真不明其道。

    一路走去,曲文居然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了许多小人书,用纸箱一箱箱的装着,目测而观最少有上千本。

    小的时候曲文就爱看小人书,那时家里穷买不上电视,所以小人书成了曲文的最爱。如今再见到不由的勾起他深深的回忆与兴趣。

    随手翻了几本,曲文向摊主问道:“老板,这些书怎么卖?”

    见有生意上门,摊主立即露出满脸的笑露:“这要看是什么书,像你手中的这些三元钱一本,再往后一些的五元,如果是成套的就得私下谈,你真感兴趣的话就先给个价。”

    曲文记得小的时候这类书大多是一毛到两毛钱,再贵一些冲顶了也就是五毛,后来很多人都把这类小人书当成了废纸称斤卖,成捆成捆的也就是大白菜的价。没想到转眼十多年,只要是留下来的都成了颇有价值的老物件。

    “老板,我还真有些兴趣,不知道你有没有七九年版的三国全套?”

    摊主年纪不大,看样子也就是三十五六,相貌憨厚,听到曲文的话呵呵的笑起:“这位兄弟,你算是来对地方了,这七九年版的三国演义虽然世面上留下的不少,可是成套的不多,刚巧我这里就有一套,你等下我这就拿给你看。”

    没多久摊主搬来一个纸箱,一打开从里边传出浓浓的樟脑味,应该是用来防虫的,在里边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四十八本蓝皮小人书《三中演义》。

    “你瞧瞧,这品相有多好,足有**成新,一共四十八本,一本也不差。如果喜欢的话就给个合适价。”

    七九年版的三国演义曲文曾经也有过一套,记得是四十八本没错,后来搬家时却不知道放那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找见,成为他的几大憾事之一。如今再看着这套小人书,有种特别的亲切感。

    仔细的看了下,曲文给出了个价:“老板,三百块怎么样?”之前摊主说过贵的五元一本,这套三国演义一共四十八本,给三百元应该合适了。

    听见曲文的话,摊主呵呵笑起却连连摇手:“小兄弟,你这是要我做亏本生意啊,不瞒你说,这套书我收来时三百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三百连三分之一都不到,那岂不是要上千。

    这回轮到曲文发愣,如此算来这一本岂不是要二三十块钱,按原出版价一毛八分来算,足足涨了一百多倍。

    “老板,你这是买书还是在买古董啊!?”惊讶之余,曲文问了句很笨的话。

    摊主听见又笑了笑:“小兄弟你还真说对了,如果是十多年前,这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书,可现在却都成了古董。如果你还想按小人书的价买,就算你走遍全国也买不到。特别是现在,成套的越来越少,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这套《三国演义》是七九年才正式出版的一套小人书,按年代谈不上真正的古董,但因其类型,出版年份,又有沾有古董的边。

    曲文把头转向赵海峰:“阿峰你在这行久了,知不知道早期的小人书都是些什么价,有什么**。”

    赵海峰从小也爱看小人书,家里还存有一大堆,七九年的三国自己就有一套,可是仅此一套,所以不能割爱给曲文。在古玩行里混了这么久,多多少少对早期的小人书市场也有一定的了解。

    “连环画最早兴于上海,一般是六四十开每本,因为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尤其是穷人。早期的连环图往往只有一副大饼油条的钱,就连拉黄包车的车夫每人手上都有几本,放在车上坐垫下,闲时翻上一翻,最能解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连环画最鼎盛时期,不少画界名家参与其中,如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等人最为著名。那时的连环画编排精粹,图画精美,效典型的就是三国系列。”

    “到了近几年因为连环画被新一代漫画取代,慢慢淡出大家的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