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世家子-第10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聂振邦的旁边,左侧是宋州市的彭世凡和欧阳立明,右侧是红都市的市委书记林阿满。

    林阿满在旁边面带微笑,向聂振邦介绍道:“聂书记,这是大丰村的村支书杨喜华同志,和村长廖秋生同志。”

    大丰村的支书,年约五十多岁,朴实的面孔,皮肤黝黑。手掌上厚实的茧子,这是一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廖秋生的年纪,和杨喜华差不多。

    聂振邦微笑着,走了上去,不光是和大丰村的村干部握手,一路下来,还和大丰村的不少村民们握手,并挥手打着招呼。

    在聂振邦的提议之下,一行人,前往大丰村的村委。

    大丰村的村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青砖黑瓦。在当时,绝对算是十分大气的房子,在建国之后,进行土改,这房子,是没收的地主财产。

    经过一番改造。就成为了村委办公的场所。

    在房子两端,墙壁上,正中心,还有用水泥浇筑的五角星,红漆斑驳。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沿着墙边,则是一些具有六七十年代的标语。虽然很多都掉漆了,看不清楚了,但是,上联下窜,还是可以看出来标语的意思。

    几条木制的椅子,破旧的办公桌,这就是大丰村委的会议室。聂振邦一行,并没有那么正式的就坐。而是将凳子挪开了,围绕成一个圈,中间,烧着炭火。省市领导,陪同就坐。在聂振邦的身边,则是大丰的支书和村长。

    在众人前面,几条方凳上,摆放着果盘,里面,放着瓜子花生、糖果和桔子。

    聂振邦转头看着大丰的村长廖秋生,微笑着道:“老廖,咱们大丰,今年的收成如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此时此刻,聂振邦的表情很和气。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在座的人,并没有因为聂振邦的年龄而有任何的轻视,在红江省,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清楚,聂书记的威信,在红江省,在现在,那绝对是说一不二的。

    聂书记的询问,看似是在唠家常一样,但是,却在无形之中让红都市让英桥镇的领导都紧张起来,生怕廖秋生稍不注意说出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语。

    但是,当着聂振邦的面,所有人,却又不敢说什么。只能用眼神去提醒廖秋生。

    廖秋生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些拘谨。五十多岁的人,坐在比自己小十多岁的人面前,廖秋生却是有些紧张。

    好在廖秋生的皮肤比较黑,看不出脸色有什么变化,顿了一下,廖秋生开口道:“收成还行。就是道路不好走,进出太困难了。山里的孩子,上小学还好,上初中,就只能去英桥读住学。山里的山货出不去,山外的东西进不来。日子过得下去,但是,钱没有多少。”

    廖秋生的话语,让英桥镇的领导,面色一沉,这个老廖,说话太耿直了,怎么能当着聂书记的面说这样的话语。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聂振邦却是没有任何的生气,也没有任何的情绪变化,饶有兴趣,接着道:“老廖,人均的收入怎么样?”

    说到人均收入,这一次,不光是英桥镇的领导,包括红都市的领导,都紧张了起来。

    老廖此刻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道:“人均,大概就是四百多吧。”

    听到这个数字,聂振邦的心中却是有些震撼了。大丰的情况。虽说早有预计,但是,却没有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人均四百多,这算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一家五口人的话,一年下来,能够收入个两千块钱,当然了,这里的收入,指的是纯收入,除去了所有开支的。但是,这一点钱,能够做什么?聂振邦是无法想象的。

    顿了一下,聂振邦环视其他的领导干部,缓缓开口道:“老区的情况让我很震撼啊。在这里,我要感谢宋州市委、红都市委的同志。让我能够看到咱们红江老区的真实情况。这将为红江省下一步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说着,聂振邦看着英桥镇的领导,道:“大丰的交通问题,省里面,届时会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规划和部署。大丰的山路难走,在路线的规划和选择上,不光是要考虑大丰的情况。还要综合其他一些贫困地区的情况。才能真正动工。在外出务工的问题上,英桥镇,红都市,也要认真考虑,仔细的权衡,大丰人口多,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在大丰这里开设技能培训班。让人民群众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再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让村里的年青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见见世面。也算是变相的促进大丰的发展。”

    聂振邦的话语,让大丰村的支书杨喜华面露喜色,迫不及待的道:“太好了,这实在是太好了。聂书记,咱们大丰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技能,出去之后,都只能做苦力活。当保姆。干工地。苦累倒是不说,工资也不高。要是能够学到一技之长。那真是太好了。”

    随着杨喜华的话语落下,聂振邦却是站了起来道:“老杨,我们一起去村里面走一走吧。”

第973章 请相信我

    聂书记发话了,其他的领导,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而且,在韦林和许红专的带头下,所有的领导干部都站了起来。

    杨喜华和廖秋生虽然只是一个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基层的干部。甚至,都不能纳入体制系统这一个行列之内。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了山里人的智慧。这种场面,他们也明白。聂书记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杨喜华沉吟了一下,随即道:“聂书记,您看,要不先去我们村里的五保户家里走一走?”

    在村子里,一位叫杨九斤的老人家里,老人,已经有八十多岁了。老伴已经过世,唯一的一个孩子,在当年,大修水利的时候,被炸药炸死了。孤苦一人过日子。

    老人的身体还很硬朗,一行人,走到九斤老汉的家里的时候,老人家双脚夹着一个风笼,双腿上,搭着一张破烂的小毯子,坐在屋檐下,蹭瞌睡。

    杨喜华已经走了上去,廖秋生在聂振邦的旁边介绍道:“聂书记,我们村,一共有十个孤寡老人,村里面,按照各组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抚养政策,每家每户,轮流送饭一个星期。”

    聂振邦点了点头,道:“这样很好,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大丰的民风很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除去吃饭问题以外,对老人的生活,以及日常用度方面,也要多加的关心和照顾。”

    接下来,聂振邦亲手将一笔慰问金送到了杨九斤老人的手中,这让老人十分的激动,双手都有些颤抖。连连说着感谢的话语。

    接下来聂振邦一行。在大丰村走了一圈,看望和慰问了大丰村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之后。

    聂振邦一行。留宿在大丰村这边。吃着农家饭菜,聂振邦却是有着前所未有的胃口,吃得很香。

    在主人家腾出来的最好的房间里。聂振邦并没有休息,坐在了床边,心中却是十分的沉重。老区人民的朴实,给予了聂振邦太多的震撼,老区人民的生活,也给了聂振邦太多的冲击。

    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廖秋生的话语,大丰村人均年收入四百多块。

    四百多块,能做什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这不过是一次下饭馆的钱,不过是一顿普通西餐的钱。对于有钱人来说。或许。一顿饭的花费,就可以让大丰村一百个人奋斗一年。

    心情。是沉重的,老区的发展,红江的发展,所有的,都萦绕在聂振邦的心间,千钧重担。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房门口,传来了敲门的声音,省委宣传部长韦林站在门口,很是恭敬道:“聂书记,您也睡不着么?”

    聂振邦面带微笑,站了起来,挥手示意道:“韦林同志来了,进来坐吧。”

    说着,聂振邦看着韦林道:“韦部长,你也没休息?”

    韦林此时此刻的内心,却是震撼的,一方面,震撼在中部还有红江这么贫困落后的省份,在韦林的思绪记忆之中,似乎,只有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才是如此。可是,事实却告诉他,红江的情况也不好。

    另外一方面,韦林看到了聂振邦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堂堂的一个省委书记,徒步几十公里的山路,留宿农家,这种亲民的态度,这种朴实的作风,也让韦林深受感动。

    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韦林坐了下来,微笑着道:“聂书记,这一次,我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