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1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的异姓王只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在京里做无兵无权的逍遥王,比如徐达,一个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无价值不大地八荒极远之地守边,比如沐英。
                                问题是依照皇帝对他的感情和倚重,断不会让他去边塞。别人代为讨封的话,形同鼓动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国不知番外之事,在他们眼中,除了通过苏武牧祟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贝加尔湖)这个名字,对那里地印象只有:极寒、穷荒、杳无人迹、不毛之地。
                                总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该待的地方,漫说封个王爷,封个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风么?那种皇帝怕还不如霸州胜芳镇上统治一百多人的‘大顺国皇帝’赵万兴呢。然而自已主动讨封呢?
                                正因为人人认为那是个苦差事,谁会相信他放着子子孙孙在京享福地安乐王爷不做,偏要去做野人王?此人定是怀有异心,意图勾结蛮人造反了。只怕就连皇帝也不免会有这种念头。这才是无法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理解和信任的难处。
                                杨凌回京之前,早已密嘱焦芳动用可以力量开始了行动,先让一个小小的六品言官上书列举杨凌开疆拓土、前所未有之功勋,请封王爵。试探满朝文武反应。待见反对声浪不大,这才出动职衔较高地官员逐级上本。
                                百官反对声浪低,是因为杨凌立的功,实在是开国之后有功之臣从不曾立国的功绩,而且他原来的功劳就够大了,想再进一步,除了封王也实在没有别地办法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那位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地皇帝一点城府都没有,百官还没表态。他自已先跳出来摇旗呐喊,鼓掌叫好了。现在的朝廷……,你说还有哪个吃饱撑的管这闲事儿?
                                这事杨凌回京前就已经知道了。探询焦芳,只是担心又有什么临时变化。果然,皇帝褒奖一番后,礼部尚书王华咳嗽一声,上前一步自袖中取出一道呈表。高声朗诵起来。
                                进表列数皇上之德、杨凌之功,最后便是例举史上有此功勋者封王故事,请求循功晋威国公为王。这些都是官面文章。满朝文武早就明了的,于是百官轰然拜倒,齐声请封。
                                按大明旧例,皇帝子封亲王,亲王子封郡王;异姓封王者只有两个功绩才有此可能,一是开疆拓土,二是挽难救国,功勋至高者。尽管如此,朱元璋所封的六个异姓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生前爵位仍是国公。死后才追封为王爷。
                                不过这不是问题,因为能不能封王,是由皇帝决定的。封王之所以困难,不是臣子们不愿意,而是皇帝不想封。否则的话,大明开国之初,百官巴不得多封几个异姓王爷,就算自已封不了王,起码挡在前头的人上升了一位,自已地爵位也能跟着。。。。。。长一级,有哪个蠢蛋会出面阻挠?
                                到了这一代,国公已经不止开国时的那几位了,不说多如牛毛,起码也是不怎么值钱了,杨凌现在的功绩,活着封王也是应该地。于是,皇帝接受呈表,宣杨凌接,威国公晋爵为武威王。
                                历史上,大明到了末代,才封过秦亲王孙可望、晋亲王李定国、蜀亲王刘文秀、庆阳郡王冯双礼、巩昌郡王白文选、汉阳郡王马汉忠、延平郡王郑成功,现在因为杨凌这只小蝴蝶的横空出世,这些异姓亲王、郡王怕是没有机会出现了,而大明第一位异姓王却提前问世了。
                                正德笑吟吟地站起道:“杨爱卿,朕之一朝,能取回河套、朵颜三卫,开拓金山、巴儿思阔山一带广袤的土地,实是前人未有之功,爱卿晋升王爵,亦是众望所归。
                                朕,赐永福公主、淳公主、张天师之妹符宝与你为妻,皆为王妃。钦天监已选定明年三月初三为宜婚之日,介时朕当亲自主婚,为爱卿完婚”。
                                杨凌一呆,两位公主下嫁,那是早就知道了的,怎么又多了个小符宝儿,莫非她把自已在丹房强吻了她的事告诉了皇上?杨凌心里一跳,当着满朝文武可不敢多问,连忙领旨谢恩。
                                正德又笑道:“三日之后,两位公主和符宝姑娘地八字、婚书和妆奁会送到王府。爱卿也回府去,好生准备三份厚重的聘金、聘礼,办的热闹一些。”
                                杨凌连声答应,正德又道:“诸位爱卿,我朝开疆拓土,建前朝未有之功,朕心喜甚。朕已祭告太庙,不日还将登临泰山,封禅告天。内阁、礼部,议定相关仪程和随行文武官员、内外命妇、各国使节人选,钦此!”
                                皇上要封禅?众文武皆是一呆。
                                自唐中叶之后,封禅于泰山之帝王,正德算是第一人了!
                                ——————————
                                公主下嫁,对礼部、内务府来说,整个礼仪过程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这一次却不同。因为公主嫁地是王爷,不能按成例住在十王府。这些礼仪官员们就得绞尽脑汁,制订一套与往昔不同的大婚礼仪。
                                而且皇上突然别出心裁地宣布封禅泰山,更是令他们措手不及。自唐中叶之后。已经没有封禅之举,他们得翻阅大量古藉,研究秦皇汉武唐玄宗这些帝王封禅的旧事,制订相关地封禅礼仪。
                                礼部官员忙的焦头烂额,公主嫁王爷本就是新鲜事,而且是两位公主下嫁一夫,而且是公主嫁与王爷,古之成例实在不多。唐朝时虽有一位驸马迎娶过两位公主的事,可那是一位公主过门后病死,续弦迎娶的第二位公主。同时出嫁,那得上溯到上古年间去了。
                                各路官员研究来研究去,始终研究不出个方案。便纷纷去请示王华,王华也没了主意,便去询问皇上地意思。此时,唐一仙已身怀有孕,正德皇帝整天眉开眼笑。再加上大明开疆拓土之喜,这几日心情好的不得了。
                                王华还没说完,他便把手一挥道:“朕地两个御妹出阁。当然要与往昔不同。再说她们嫁的是王爷,这更是前所未有之事,给朕加双份,不管是仪仗、妆奁,统统双份!去办吧!嗳,回来,不能便宜了他,告诉杨凌,他的聘礼、聘金也得给双份”。
                                正德说完。就屁颠屁颠地陪着唐贵妃散步去了,王华哭笑不得,回到尚书府好一通寻思,这才吩咐下去,按着正德皇帝的意思,统统加倍。
                                这一下可乱了套,两位公主的仪仗妆奁全都加倍,那就变成了四套。而蜀王府送的东西更多,蜀王富甲天下,就这么一个嫡亲妹子出嫁,那还能不好好陪送一番?何况对方的身份,又不是普通的仪宾。
                                另外妹子被太后认做女儿了,太后地亲生女儿出嫁,他朱让栩怎么好意思不随份子?所以他给永福公主准备的那一份比湘儿还多。这一来光是妆奁就是整整六个公主的份额。
                                那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到了三日之后送聘之期,仪仗浩浩荡荡,四套仪仗、六份妆礼,连起来之后是前不见尽头后不见结尾,前边地仪仗都到了城外西郊的武威王府了,后边的车马还在京师大街上晃荡呢。
                                张天师没跟着两位公主搀和,排场比人家大了不好,比人家小了寒酸,还不如分开来办。所以一早上皇家送嫁妆,张天师就开始着手准备,到了正晌午,张家才开始向王府送妆奁。张家倒也大出风头,那些妆奁之物就不提了,光是来宾就够瞧的了。
                                皇帝嫁妹,是挑选了些双亲、夫妻、子女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