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正德怒道:“放屁!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这么一件嚼不烂地事,翻来覆去说个没完,我朝洪武皇帝没有带兵打过仗?永乐皇帝没有亲自伐过北?”
        杨凌也有点儿发慌,他定了定神,忽然说道:“既如此,臣愿辞去内厂厂督之职,做一个军前小卒,为皇上征战沙场,誓死杀敌!”
        正德一愣,随即大笑道:“你?不行不行,朕是习过武艺地,你一个读书人,若让你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朕是信得过的,上阵杀敌实在非你所长。”
        杨凌微微一笑道:“皇上说的是,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和作用,皇上是天下之主,有您坐镇京师,天下归心万民不乱,若是亲自挂帅上阵指挥那就大材小用了。皇上想率兵亲征,如今却不是时候,边关危急,急需一员老将坐镇呀。”
        苗逵也叩头道:“皇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您是天子呀,奴才愿替皇上亲征,上阵杀敌、斩寇立功!”
        正德一听,冲动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些,他抿了抿嘴儿,问道:“杨卿有何建议?”
        杨凌沉吟道:“皇上,此事还需召集各部大臣计议,臣是厂卫的人,不宜与百官论政。”他迟疑一下,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地见解:
        “臣派探马详细了解了鞑靼人的情形,鞑子人人乘有良马,来去如风,我军以往对敌,常常跟在敌人后边随着他们东奔西跑,最后说是将鞑子赶走,不如说是他们劫掠之后,顺势退兵,行军速度不及鞑靼,是我军之短。
        所以,臣认为朝廷出兵,不可沿袭以往分兵制之的策略,应集重兵于一处,步步为营,逐寸蚕食。同时塞外苦寒之地,人烟稀少,能战之力想要补充起来极难。
        而且我们的城池鞑虏并无意久占,所以不必计较与他们的一城一池之失,应以杀伤敌寇为主,杀的多,他们就肉痛,明年再来时,各部落间必然要好好考虑。
        再者,火筛一直野心勃勃,必不甘久居人下,所以此次出兵,主帅应有所侧重,重击小王子,放过火筛,忍一时之怨,此消彼长之下,火筛必起异心,如果鞑靼内部起了纷争,我大明正好坐山观虎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出手帮帮弱的一方,让他们继续咬下去。”
        正德喃喃道:“步步为营,杀人为主,不可分兵,打小让火。好,朕记住了!”
        杨凌目光一闪,又道:“其实……还有一支奇兵,若用得好,可为大明臂膀,只是这件事只有皇上您才决定得了。”
        正德眼神一亮,急问道:“甚么奇兵、杨侍读快讲来。”
        杨凌一字字道:“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地威名正德如何不知道,只是这些年来朵颜三卫名义上虽然仍是大明的藩属,彼此却没有太多的往来,而且领着大明的官衔,时不时的他们也来边境劫掠一番。只是闹的不甚厉害。大明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德倒未想到朵颜三卫可用。
        他疑惑地问道:“朵颜三卫如今对大明貌似恭顺,其实早已不听调遣,杨卿要如何用他们?”
        杨凌微笑道:“朵颜三卫在大明、瓦刺、鞑靼之间求生存,基本上就是棵墙头草,哪边网在哪边倒。瓦刺蒙古和鞑靼蒙古也常常劫掠他们。唯有我大明一直给予恩遇,所以他们对大明更亲近一睦。
        只是,当初瓦刺的亦思马因抢朵颜三卫,他们曾分别求救于大明和伯颜,当时伯颜出兵助他,大明却没有举动。随后辽东总兵李杲为了冒功请赏。无端杀害互市的朵颜三卫百姓,使三卫与大明更加疏远,现在近乎伯颜地藩属了。”
        那时大明天朝思想之严重,就是在军方也蔓延成风,在他们眼中,关外地野蛮人纯是一群流寇,根本没有关注他们地政治形势,杨凌自然知道军情瞬息万变。但是事先掌握他国的政治形势,有时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因此吴杰组建关外探马时,他便要求重点放在鞑靼人的政治经济方面。
        这些情报竟连正德也知之不详,不禁听的极为入神。
        杨凌继续说道:“花当(朵颜三卫首领)的势力自辽东远达于宣府。有他们屏捍在外,平滦诸州甚少受到鞑靼侵扰,如果将他们牢牢掌握在皇上手中,就是一柄开了锋的利刃。
        再者,如果河套地区不在我们手中,大明地良马大多要靠与朵颜三卫互市供应,所以,朵颜三卫一定要争取,不可放弃!”
        正德点点头,想了想又摇摇头,迟疑道:“现在分得关系是不是晚了些?他们肯公然与小王子作对?”
        杨凌解释道:“不需要他们出兵,元廷政权更迭,向来最是不稳。只要我们诱之以高官厚禄,许喏加大双方互市地货物和数量,朵颜贵族必然动心。
        介时让他们略施小计,和如今势力衰微、又与他们有仇的瓦刺蒙古起些争执,彼此打上几仗,花当一定不会拒绝。双方和伯颜统一的各个部落间各有亲戚关系,势必牵连在内,介时伯颜后院儿起火,他还放心领军在外么?
        两个藩属之间打架,就算他恼不得恨不得,到时候咱们再施以离间之计,朵颜就算不会马上回到皇的怀抱,也要眉来眼去一番了。”
        正德听的哈哈大笑,他歪着嘴角瞪了杨凌一眼,想想又笑起来,边笑边嗔道:“就你能说,那里全是虬髯大汉,向朕投怀送抱?恶心死了。”
        杨凌笑嘻嘻地道:“皇上,塞外也是有美人儿的,气质绝佳者堪称雪山之莲。”
        正德哪里肯信,他笑着摇摇头,说道:“好,朕马上召集六部、选拔将帅”,他瞧了杨凌一眼,有心让自己最信任地人率军出征,可是又舍不得他远离,想了想只好作罢。
        七日之后,朝廷大军终于出发了,正德从团营中抽调精兵五万。由西厂苗逵监督军务,保国公朱晖为总兵官,都御史史琳提督军务。
        杨凌不知这位朱总兵指挥打仗本领如何,听说李大学士提议由刚刚免职赋闲的杨一清任总兵,可惜却被刘瑾等人暗中破坏了。
        杨凌想起狱中还关着个兵部主事王守仁,虽说有自己关照没吃什么苦,老待在那地方也不是个事儿,何况自己还欠了王华人情,从他屡次进言来看,在军事上定是个人才,杨凌也对正德提过,只是他的官儿实在太小,同时也是个没打过仗的。刘瑾那儿一想起这个小官直呼他是权奸。仍是余怒未消。这事儿就暂且搁下了。
        不过正德牢记杨凌的另辟嘱托,登坛拜将点兵之时,倒是再三吩咐苗逵他们不可分兵为敌所趁、要集中兵力以消灭鞑寇为主,朱晖都唯唯应了。
        正德汇集六部大员商议用兵之策时,吏部侍郎王鏊曾上谏御敌八策:定庙算,重主将。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
        这其中有虚有实,定庙算严法令交待礼部去做就是了。至于对前线抗敌是否有效也懒得理会了,反正每次出兵都要来这么一出。
        重主将的事杨凌私下也和正德谈过,正德对这事也不糊涂,他才不信没打过仗的宦官书生比得了领兵大将,所以严厉告诫苗逵、史琳不得过多干预军务。
        恤边民那得是战后的事了,现招募士兵也来不及,至于分兵恰与杨凌地策略相反,正德想也不想。立即便驳了回去。
        正德提出用间分化火筛和小王子,刘大夏以为是正德的主意,顿时赞不绝口,正德受到当朝第一武将地赞美,顿时飘飘然地如在云端,反下他也没觉得和杨凌见外,便厚着脸皮将这功劳笑纳了。
        杨凌领了正德地秘旨,这几日正筹划联络朵颜三卫,离间蒙元内部的事情,这几年朵颜三卫的首领和明廷芥蒂很深,虽然许以重利,如果没有一个足以让朵颜三卫信服的人,恐怕很难得到他们的承诺。
        但是接拢朵颜三卫,利不仅在于这一战,所以杨凌甚是谨慎。同时刘瑾的四十六条变法,如果全部搁置,不但刘瑾那里脸面上过不去,而且外廷势头大胜,对自己解禁通商地政略也将大有影响。
        所以杨凌变相妥协,劝刘瑾将变法方略交予焦芳修改、润色,然后提交三位大学士共同讨论,刘瑾地政策中还是有许多是有好处的,比如那条户部加大监察力度,不但对朝廷有益,而且可以加强户部的权力,杨凌不信外廷会全部驳回,只要取其十几条给予施行,这场内外廷的风波便可以平息下来,自己的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