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5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紧急,奏报送上京城,再经各部大臣议毕,一来一回总得半月有余,时机稍纵即逝,是以臣以命大军出征。
                                皇上既暗暗来了大同,想必臣的奏折还没有收到,臣再向皇上禀奏一番。”他舔了舔嘴唇,指着沙盘说道:“鞑靼今年遭遇暴雪,再加上伯颜猛可有心为其子复仇,故此挟各盟各部进犯中原,七万铁骑已是草原上的所有精兵。
                                往昔作战,打败进犯之敌,将之驱出关外便是大捷,但臣以为,在我边关歼敌一万,不及侵入敌寇本土,在其家中杀敌一百对其军心民心的打击之大,往昔我们不了解敌情敌势,贸然出兵犹如盲人瞎马,而今则不然。”
                                杨一清赞许地看了杨凌一眼,说道:“杨大人的内厂在关外活动极有成效,情报源源送来,微臣心中有数,才敢大胆定下此计。”
                                “皇上你看”,杨一清指着起伏不定的草原地图,正德、杨凌和张永都凝目望向他手指的地方。“这里是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盟,这里是伊勒呼里盟、尔雅范盟、额尔完纳盟,和哲里木猛,这片青色小旗所在是昭乌达盟。”
                                杨一清踌躇满志地道:“派一孤军深入敌后,本是军中大忌,但是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此次鞑靼精兵倾巢而出,后方空虚之极,每个部盟所余皆是老弱妇孺,留守可战的士兵极少。
                                鞑靼人流徒而居,没有城池,本来就算知道他们的营寨空虚也无法在茫茫草原大漠上找到他们的位置,现在有了准确情报,再依据详细的地图,事先划定一条撤退的路线,安排大军随时接应,这个一本万利的险是值得冒的。”
                                张永倒吸一口冷气,动容道:“杨总制派了一支孤军深入敌后作战?”
                                杨一清颌首道:“是,一支轻骑,一支五千人的,完全以破坏为目的,而不以杀戮为职责的尖兵。这支孤军将得不到我们的支援和供给,他们必须从鞑靼人的部盟间掠夺粮草给养,以战养战。
                                鞑靼人骁勇善战,但是他们远在后方草原上的部落却根本没有战力,我的命令是尽量少杀那些老弱妇孺,他们活着就是我们的盟友,伯颜猛可的负担,但是要尽量破坏他们的一切。
                                鞑子每逢九十月份,就开始割蓄大量草料如山般堆积起来,冬季就以草料养牛羊。以牛羊养人口,我的命令是:吃掉他们的牛羊,烧光他们的草料,象蝗虫一般卷过他们的草原。
                                这最近的七盟要隔盟劫掠,让他们有富有穷,有人能活、有人饿死,游牧民族视劫掠如天经地义,相信当伯颜猛可返回草原时,除非他能拿出足够的粮食救济各部落灾民,否则内部将烽烟四起,就算是他,也弹压不住!”
                                杨凌听完看了一眼这位儒将,杨一清瘦削的黑脸上一片杀气,牛油灯下神情似乎有些狰狞。杨凌不禁暗赞一声:“好一个斯文中的败类,名将中的流氓!”
                                正德怔怔半晌,忽然长长吸了口气,问道:“这战策是你决定的?”
                                杨一清不知皇上心意如何,毕竟这战法虽可大大减轻明军压力,就算明军不主动攻击鞑靼,只要严阵以待不让鞑靼占了便宜,就可以坐视鞑靼内乱,至少可保边民三年平安。但是总有些太过无赖,有干天和,所以一直未说出是何人想出的战策。
                                这时他偷眼一瞧皇上神色平静,不似愠怒,以小皇帝冲动个性,如果真有不满恐怕早就表现了出来,这才大胆说道:“回皇上,这是臣的副将王守仁接了内厂详细情报后想出的办法。
                                臣与军中将领们又共同细化、力求完善才予以施行的。为求稳妥要求他们整个行动全部时间只有二十天,当求援书信送至伯颜猛可,蒙古大军回援时,他们已按预定路线返回。”
                                杨凌嘿嘿一笑,赞道:“好一条反客为主、上屋抽梯的绝户计!”
                                他是正德第一宠臣。他开口称赞,杨一清心中大定,忙笑道:“这计再妙,也得有大人准确详尽的情报,否则这五千人马就如肉包子打狗,往茫茫雪原里一丢,恐怕一个部落也未找到,就饿死冻死在那儿了。”
                                正德怔怔半晌,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杨一清心中一凛,微窘道:“臣也知道此计狠辣,有失天朝上国仁和之。。。。。。”
                                他还未说完,正德已叹道:“可惜,只可惜了鞑子七万大军还横在关前,他们只能轻骑而出,不带负担,不然真该把蒙古贵族的王子公主们都掳回来当太监宫女的。”
                                杨一清一下子愣在那儿,看着比他还无耻的大明天子喃喃地说不出话来,想奉承两句,可是赞美三皇五帝仁德之君的词儿好像又不合时宜。
                                一心想过强盗瘾的正德皇帝还在遗憾地大摇其头,杨凌已忍着笑问道:“杨总制,如今大军出发几天了?何人带队?”
                                “啊?喔喔。。。。。。”,杨一清一直担心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残酷,只在饱读诗书的大儒教导下学过圣贤文章的小皇帝会对这条计谋不以为然,听了杨凌的问话才醒过神来。
                                他忙回道:“已走了九天了,王副将本想亲自带队,但苗公公自愧督军不利,有负圣意,执意要亲自挥军,以求将功赎过,是以本官派了参将许泰与他携五千精兵出发。”
                                杨凌略略一怔,便明白了苗逵的用意。苗逵比不得刘瑾、张永,这几人是看着太子爷从小长大的,彼此极有感情,而正德皇帝又非寡恩之君,极重个人情意,所以除非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否则正德断不会冷落了他们。
                                而苗逵不同,他是先帝的宠臣,和正德却没有私谊,象邱聚、魏彬这些没有捞到大权的八虎中人,对他的西厂提督之职一直垂延三尺,此次出兵指挥不利,回去后这些人若进些谗言,不但捞不到战功,便连既得权力也要失去,所以才发狠随军出征冒险。
                                最初的西班牙海上强盗,本就是些在内争中失意的伯爵、将军,跑到海上冒险,牟取新的出路,象苗逵这样的野心家,殊途同归,为了捞取权力,现在也摇身一变,化身草原马匪了。
                                “许泰?”正德想了想,笑道:“是弘治十七年的武状元许泰?武举时朕为太子,曾微服去科场观战,此人武艺十分了得。兵书战策也极精通,杨总制用将得当,若是他能大胜而归,朕晋封他做总兵!”
                                ******************************
                                杨一清听杨凌述说了与朵颜三卫的秘议,思忖再三倒也没有再劝皇帝回京,可是待他加派了五千人马亲自将杨凌一众人送回大同后,立即飞马驰回,急召已返回青牛关的王守仁。商议改变战略,调重兵把守大同外侧诸关,毕竟再大的战功也不如护得皇帝周全。
                                王守仁听闻伯颜可汗将重兵向平顺、壶关一带转移,担心他们趁势脱离主战场,返回蒙古草原,现在苗逵、许泰的大军尚在鞑靼各部盟间游走。万一不及撤回,可就全交待在那儿了,是以向杨一清提出异议。
                                杨一清想也不想,立即驳了回去。皇帝在此的消息,在与朵颜三卫会盟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虽知王守仁绝对可靠,而且是自己的心腹,杨一清也未敢将真实消息告诉他。所以王守仁对杨一清的战略十分困惑。
                                不过他对杨一清不止是钦佩,而且是真心尊重这位上官,沉思片刻便提出亲领一军尾随伯颜可汗的大军,如果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