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孕连连-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太夫人杨氏发话,赵老爷自不多言,按下心中的想法不再表示异议。

    次日,大夫确诊,杜明月怀孕一月余。

    这下子,赵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赵家本是吏员之家出身,已去逝的老太爷昔年从书吏升到了八品县丞的位置。后来,老太爷过逝,赵老爷赵传福上下打点不少,在县衙里接着父亲的班,同样做了书吏。这些年来,靠着经营下来的人脉,赵老爷总算是升了八品主薄的位置。

    区区八品官,在世家名门眼中,自是区区末流。但不过嘛,在一县之地中,却是真正掌握了当地百姓命运的官佐老爷。

    这个时代,以东为贵,以左路为尊。赵家的宅邸位于封县的县城东区,是一座四进的大宅子。整个大宅子说是四进,实则,是前三进里各带了东西两个小跨院,只第四进的倒罩房,是专门给予仆人住的下人房和赵宅中的大厨房。

    位于第一进,是赵宅的福字堂。名字的缘由,是因为一进宅院的壁上多处刻有福字纹,才得了这么一个喜庆的名字。福字堂的东跨院,名叫悦然轩,是赵宅的客院。据说,赵老爷当年取这个名时,出自论语中“有客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福字堂的西跨院,则赵宅中的马厩,同样得了一个雅名,叫平安轩。

    位于第二进,是赵宅的喜字堂,名字的缘由,同福字堂一样,亦是因为壁刻多处有喜字纹,得名于此。喜字堂的正院,是赵老爷和夫人李氏的居所。它的东西跨院,分别唤春晖苑、夏实苑。

    春晖苑,是夫人李氏嫡子赵子齐的居所。夏实苑,赵老爷赵传福的红袖添香之所,杜姨娘和白姨娘二人,就是居于这个小跨院。

    位于第三进,是赵宅的如意堂。太夫人杨氏居于如意堂的正院,抱厦则是赵宅的茵姐儿居所。

    如意堂的东西跨院,分别唤秋明苑、冬藏苑。

    秋明苑,是夫人李氏嫡子赵子厚的居所。冬藏苑,是赵子殷和杜明月夫妻二人的居所。

    赵宅之中,各个跨院的正面半圆拱门,通往各自的正院;各个跨院的角门,则是通往相连的夹道。赵宅中的夹道,东边夹道起于一进福字堂的正院,连悦然轩、春晖苑、秋明苑,与四进的倒罩房相通。西边的夹道同样起于一进福字堂的正院,连于平安轩、夏实苑、冬藏苑,最后亦是与四进的倒罩房相通。

    如意堂的抱厦里,丫鬟马莲儿看着大姐儿赵茵坐立不安的小模样,不禁担心的问道:“大姐儿,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奴去求孙嬷嬷给您请大夫瞧瞧?”

    孙嬷嬷就是赵宅管事的媳妇,同时,也是夫人李氏管家的得力助手。这赵宅上下的事情,哪样要禀明了夫人李氏,自然也就得过一遍孙嬷嬷的嘴。

    “不了。”赵茵摇摇头,脸上是复杂的小神情,道:“我没事。”

    “莲儿,母亲怀孕了,要给爹生下弟弟妹妹,你说,到时候爹还会多关心我吗?”赵茵的眼中,她娘只有她的生母。所以,对于继母,她逼于规距,就是唤一声母亲。在心里,对于这个抢亲娘位置的继母,赵茵自然是满心不喜的。

    这要如何回答呢?马莲儿有些苦恼。她听孙嬷嬷身边的翠环姐姐讲过,说是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特别是大姐儿还是一个女儿家,将来总要嫁去别人家里做媳妇子,哪比得少夫人肚子里给大少爷揣上的哥儿重要?

    只是,马莲儿又想到嫂嫂杨兰花与她讲过,不能听别人的挑拔,把大姐儿和少夫人的关系弄坏了。将来,大姐儿寻亲事,还得少夫人这个母亲做主的。若真是惹恼了少夫人,大姐儿的婚事就会凭生波折的。

    “大姐儿若是实在担心,不如跟太夫人讲讲。”马莲儿最终挑了最不出错的法子,出了主意。

    年纪尚小的赵茵最终还是没什么好的主张,便是顺着丫鬟马莲儿的意思,把心头的担忧说给了太夫人杨氏。

    太夫人杨氏活了大半辈子,半截身子都没入黄土的人。一听着曾孙女的话,眉头就是微动。她瞅着这事情,总感觉像是有人在挑事儿一样。

    “你是不是听了什么人在耳边多嘴?”

    太夫人一问,赵茵直摇头,道:“不是听人讲,是我自己害怕。”

    听曾孙女这么一说,太夫人仔细打量着赵茵的神色,见是真没什么异样,她心头一松。杨氏想着,许还真是她多想了。赵茵这孩子,八成可能是幼年失母,心思过于敏感了。

 第3章

    冬藏苑,三间正屋,正屋左侧是围拢了一个小花圃,右侧是两间厢房的格局。

    正屋三阔间,左右两侧分别用屏风隔断。右边自然是杜明月夫妻的卧室,左边则是赵子殷个人的书房。此时,正屋的的木榻上,摆着小茶几,小茶几之上,两杯带着甜腻味儿的红糖姜茶散发着渺渺香气。

    杜明月夫妻二人分坐于小茶几的两侧,杜明月是慢慢端起了红糖姜茶,轻轻饮一小口,细细品尝着。赵子殷一边瞧着杜明月的动作,一边嘴角含着笑意,道:“外面天凉,红糖暖胃,姜茶去湿,你饮些温热的汤水,这等凉意透人的天气,人会舒服些。”

    在古代的女人一辈子求什么?

    不就是求一个夫宠子孝,儿孙满堂嘛。

    对于在赵家的日子,又是夫君护宠着,杜明月脸满是开心快乐。

    “你也多饮些。”杜明月抬头,满面开怀道:“我尝了味儿,确实不错的。”

    望着眸中含有爱意浓浓的杜明月,赵子殷一阵的精神愰忽。这样的日子,仿佛在眼前,又仿佛在很多年以前。

    景泰四年,这一年,在重活一世的赵子殷眼中,是真正不折不扣的命运转折点。

    大梁朝,是一个世家贵族掌权掌势的时代。有一句话,叫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短短十字,道尽了寒门的势微,以及进身之阶的难求。赵子殷出身吏门之家,自然是寒门。他一个寒门庶子,想博得前程,何止是难,简直是难如登天。

    前世,赵子殷不甘心他的身份,他想奋斗出一个光明未来。于是,他走了从文之路,求学于天下闻名的白鹿书院。多年的经营与人脉,总算在今年拜入书院的内门之中,学于师傅丹秋子门下。

    天地起英豪,厚德载物量。

    万物起于势,众生命称量。

    四句的五言《物量歌》是赵子殷接触了师门之后,方才知晓天地之间的另一类求道之人。与儒家学者以匡服天下,辅佐君王,治理社稷,求得“大同祥和”之不变治世不同。求道之人更乐于动用术法,辅英豪,扶龙庭,劫众生气运以求长生之事。

    长生与否?

    赵子殷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这等劫众生气运之事,实是窃者大盗也。

    至少,前世赵子殷就是受此之害。

    术法神奇,变幻莫测。非人主,非天眷,非地佑,普通之人如何不惧?

    赵子殷前世就是怀着忐忑之心,怀着敬畏之情的踏足了别人为他布好的前路。前路一片荆棘,他最终是落得家破人亡,满目疮痍。

    “怎么了,哪不对吗?”伸手理了理衣摆,杜明月没发现自己哪里不妥当。便是在夫君一直灼灼望着的目光中败下阵来,如此弱弱的问了话道。

    “不,都挺好。”再回六年前,想一想景泰十年的物事人非,赵子殷如何不感慨万千。重生一回,赵子殷想,他不敢再求显达,不敢再盼长生,只唯愿家族子嗣繁茂,一代一代人稳步进取便好。

    思绪万千下,赵子殷起身走到杜明月跟前,拢她入怀中,道:“这一生,我定不负你。”

    没什么见识,又是一头陷在夫君的甜言蜜语中,杜明月同样欢喜的回道:“我也是。”瞬时,她的心底好似抹了世间最甜味儿的蜂蜜。杜明月想,姑姑待她真好,为她挑了这一位疼人的好夫君。她以后定要对姑姑很好很好。当然,还有夫君……嗯,就是那继女赵茵再不喜她,看着夫君的颜面,她也定会爱屋及乌的。

    景泰四年,腊月一过,就是新春佳节。

    正月元宵,是年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小小的封城县,也是有花灯会的。

    只是,杜明月腹中怀有胎儿,尚在两月间,正是当要注意之时。所以,县城中的花灯会,她只闻其名,未得缘见识。

    “县城的花灯会,不甚热闹。来年待孩儿出生,我陪你好好逛一逛省城的花灯会。”有了赵子殷的许诺,杜明月对于封县城的花灯会也不是那么的期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