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琅趁此良机,向父皇嘉和帝举荐了一人,此人乃是剑北道的巡抚丁春海,剑北道正是与成贼对战的前线,巡抚是一省主官,丁春海不仅要为作战大军提供粮饷,也有权提督军务。
  丁春海是个猛人,他不仅文章好,治理地方的手段也不错,而且他还懂得领兵打仗,贺琅前世为太子时,因为打了太久的仗,死了太多的武将,到了嘉和帝后期时实在无将可用,嘉和帝不得已启用了一些文臣来领兵,有一些实在不行,瞎指挥,但也有几个有意外之喜,丁春海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丁春海?”嘉和帝不认同,“他乃是一介文人,如何能镇得住那些武将?”
  贺琅却觉得完全可以了,因为他比他父皇更加了解文臣对武将的压制,其实大燕的文武势力早已失衡,在他皇伯父庆平帝在位时,朝中就已呈现文强武弱之势了,待他父皇登基,因为他父皇仁弱,太过听从文臣的意见,武将的地位就被压的更低了。
  看兵部的官员构成就知道了,开国前两代的兵部官员,几乎全由武将构成,从第三代承元帝起,文臣进入兵部,到了第四代庆平帝,文臣多过武将,且多居于要位,到了第五代嘉和帝,几乎上下全是文臣了。
  所以叶奉超这样的草包废物,以金钱说动关侯爷,关侯爷就能助他夺下剑北道数万大军的主帅之位,若是以叶奉超的出身、资历和能力来论英雄,根本轮不到他来坐这个位置。
  知道朝中文强武弱现状的贺琅,并不一味说服嘉和帝,他只是把他举荐的人选透露出去,朝中的文臣立刻就附和而上,赞同由丁春海来接掌大军,说动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丁春海是文臣,是他们的自己人,不推自己人,难道还去要推武莽子吗?这是立场问题。
  在文臣们的鼓动下,很快,嘉和帝发出了令旨,削去叶奉超的一应职权,立即押解入京,剑北道巡抚丁春海加封总督之职,担任大军元帅,执掌军权。
  令旨下达,下朝之后,贺琅又去向嘉和帝求旨意。
  “父皇,儿臣担心丁大人压不住那些武将,毕竟他是文人出身,从未学过兵书,也从未领过兵,故而儿臣想派些人马前去为他压压阵脚。”
  嘉和帝皱眉,刚想说兵力紧张,贺琅继续往下说。
  “儿臣有五千辅兵,虽然只是辅兵,但好歹操练过,也能勉强用用,儿臣想派出两千辅兵,让他们听命于丁大人,有兵马在手,丁大人也能轻松一些。”
  嘉和帝眉头一舒,果然是他的好儿子,愿意拿出自己的兵来帮他。
  “好,好,你想的如此周全,朕很心慰啊。”嘉和帝一脸慈和的看着他的儿子,“朕这就给你一道令旨,许你派出两千辅兵前去剑北道。”
  朝廷对于兵马调动是十分谨慎的,两千兵马,数量实在太多,若是没有合法的公文手续,是不可能在明面上行走的,一旦发现,立刻会被各地衙门和驻军当成匪徒进行追击。
  “谢父皇。”贺琅拜谢。
  “不必谢朕,是朕该谢你,你替朕想的周到啊。”嘉和帝亲手扶起儿子,“今日你就留下用膳吧。”
  “是。”
  贺琅回了私邸,召来了单壮。
  “单壮,孤如今有一要事要交托于你。”贺琅拿出一管漆筒,“此乃孤的亲笔手书,加盖太子印,你拿着这份手书,领两千辅兵,前往剑北道,保护剑北道巡抚丁春海。”
  单壮惊住了,领两千辅兵,保护剑北道巡抚丁春海?
  这真的是保护,而不是监视?
  贺琅盯着单壮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你一定要保护好丁大人。今日父皇下旨,削去叶奉超的元帅之职,丁大人加封总督之职,接替叶奉超执掌军权。孤担心丁大人文人出身,压不住那些武人,所以派你前去为丁大人站阵,虽然你无朝廷官职,但却是孤的人马,你去就是代替孤,你护着丁大人,就是孤护着丁大人,懂了吗?”
  单壮听懂了,抱拳大声应是:“卑下领命。”


第127章 丁春海
  剑北道, 林州,巡抚衙门。
  “大人怎么办?越来越多的难民向我们这里涌来,该如何安置?”一位属僚着急地向巡抚大人丁春海寻求指示。
  在哪里安置?丁春海也没有头绪, 林州城内能够安排人住的地方都已经住满人了,从去年起,成贼就攻势凶猛, 接连攻破了几城,林州城已经接纳了很多出逃的难民, 如今又一个城池被攻破,涌来的难民就更多了。
  “大人, 这几日粮价接连上涨, 是不是再请那些粮商过来聚聚,压一压粮价?”另一个属僚向丁春海寻求指示。
  聚来了又如何?丁春海心中更烦。
  他还能再说什么许诺?上一座城破之时,他已经向他们许诺减免他们粮行的五成税赋了, 如今他还再许诺出什么东西来呢?
  全免吗?怎么可能。
  丁春海满心烦躁, 可是他不能在属下的面前露出无措之色,只能强装镇定,向他们说:“你们先别把人放进来,让他们在城外歇一歇,我再想想办法。”
  如今是能拖一时是一时,不能让难民们疯涌进来, 不然要是没有地方安置,没有粥食供应,只会让局面更加麻烦, 难民变成匪徒不是新鲜事,当人饿急了、穷疯了、看不到生路了,做出什么事来都可能。
  可是这样的拖也只能拖半天,此时已经是近午,若是等到夜晚还不让他们进来,只怕难民们就要闹事了。
  时间一刻又一刻的过去了,丁春海召来了城中的大小粮商,向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他们发发善心,救济救济难民,与林州城共度难关,不然若是难民们闹起来,只怕会出大、麻烦。
  为了让粮商们更有动力些,丁春海又许诺,等到此关度过,他们会向皇帝陛下上书,为他们求一块“积善人家”的牌子。
  有的粮商动心了,可是更多的粮商在观望,他们对大燕朝廷已经没有什么信心了,一场又一场的败仗,叶奉超的草包无能和贪得无厌,令他们不再相信朝廷的能力,与其把米粮捐给官军,捐给抚衙,还不如把米粮握在手中,等到成军兵临城下,他们向成王献上粮草,岂不是能得一个投奔之功。
  局面在僵持着,丁春海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心中恼怒,可他面上却不能显现出来,只能想方设法以情说理。
  天色越来越暗了,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眼看就要到城门关闭的时候了。
  城门外渐渐起了喧哗声,喧哗声越来越大,开始形成声浪,一波一波的向四方传去,难民中的男人们很快聚集在一起,手中还拿着木棍、石头,似乎就要硬闯城门了。
  城门处的守军也迅速集结,拿着刀,持着箭,严阵以待。
  本是同一方的同胞,此时却分列两方,一场内部厮杀就要开始。
  就在局面一触即发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踏地声。
  除了马蹄踏地声,还传来大军行进的独特的步伐声。
  城门外,安静无声,但是一时的安静之后,难民们立时发起攻击,他们以为敌军来袭,拼了命的想进入城中。
  城门的守军也以为是成贼来袭,立刻又降下第二道城门,并在城墙上堆集起滚木、石块。
  局面越来越失控了,就在守军想要杀一儆百,杀几个头子立立威之时,城头上突然有人高声大喊。
  “是官军,是朝廷的官军。”
  城门口的攻势一下放缓了,难民们拼命的垫脚抬头,甚至踩在了别人的背上,想要看清远处那支军队的旗帜。
  大红的燕旗!
  果然是官军,难民们一下子就安静了,如水波般缓缓退去,不再包围城门。
  当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时,没有人会真的头脑发昏的自寻死路。
  守军们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军队在城门前二里处,也就是一千米处,停了下来。
  然后军队中分出一支骑兵小队,朝城门疾驰而来。
  小队越来越近了,城头上负责望风的小兵看清了来人的服饰,大喊:“是传令官,传令官。”
  传令官领着小队冲到了城门前,拿出大红色的漆筒,朝城头上一举:“圣旨到。”
  圣旨到,不可轻忽,守军头领验明传令官的身份,便开了城门,将传令官迎了下去,同时命人前去巡抚衙门报信,请丁春海丁大人出来接旨。
  一听圣旨到,丁春海立即抛下粮商,换上官服,到抚衙门口跪地接旨。
  传令官捧着圣旨站在抚衙门口,当众宣读圣旨。
  圣旨内容是两项,一是削去叶奉超所有官职,夺去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