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琉球之谜-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得准备会议材料。这份材料第六条提到了琉球问题:

六、日本应将以下所列归还中国:甲、旅顺、大连(两地公有财产及建设一并无偿交与中国);乙、南满铁路与中东铁路(无偿交还中国);丙、台湾及澎湖列岛(两处一切公有财产及建设一并无偿交与中国);丁、琉球群岛(或划归国际管理或划为非武装区域)。

这里面说琉球群岛应划归国际管理或划为非武装区域,反正不管怎么样,这名下属建议蒋介石开会的时候提到琉球,可下属不能决定领导,蒋介石在日记里说还是不提。就这样,蒋介石在之后考虑会谈方案时就没有再提及琉球。在11月17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载:

此次与罗、丘会谈,应注重于最大之问题。甲、国际政治组织;乙、远东委员会组织;丙、中英美联合参谋团之组织;丁、占领地管理方案;戊、反攻缅甸之总计划;己、朝鲜独立;庚、东北与台湾应归还我国。

11月17日,就是在他启程到开罗的前一天,他说此次开会还是要侧重大问题,比如说什么国际政治组织、远东委员会组织等等,就是没有提及琉球。就带着这样的决议,18日蒋介石一行飞往了开罗,就有了当罗斯福提出将琉球交还中国时的罗蒋问答。而这次问答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也有详细记载,时间是1943年11月23日。

七时半应罗总统之宴,直谈到深夜十一时后告辞,尚未谈完,相约明日续谈,而今晚所谈之要旨,一、日本未来之国体问题;二、共产主义与帝国主义问题为重心,余甚赞罗对俄国共产主义之政策,亦能运用成功以解放世界被压迫之人类,方能报酬于美国此次对世界战争之贡献也;三、谈领土问题、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应皆归还中国。惟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议,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区由美国共管比为我专有为妥也;四、日本对华赔偿问题;五、新疆及其投资问题;六、俄国对倭参战问题;七、朝鲜独立问题,余特别注重引起罗之重视,要求其赞助余之主张;八、中美联合参谋会议;九、安南问题,余极端主张战后由中美扶助其独立并要求英国赞成;十、日本投降后,对其三岛联军监视问题。余首言此应由美国主持,如需要中国派兵协助亦可,但他坚主由中国为主体,此其有深意存也。余亦未明白表示可否也。今晚所谈者尽此而已。

在这天的日记里,蒋介石回顾了他与罗斯福会谈的详细过程以及他个人的详细考虑。就说我今天跟罗斯福见面商议了,在谈到琉球问题时,我提议琉球可以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为什么这么说?有三个理由:第一,为了安美国之心;第二,因为琉球在甲午以前就已经属于日本;第三,琉球由中美共管比我们自己专有更合适。这里提到一个为了安美国之心,蒋介石担心提出将琉球与台湾、澎湖列岛一并交还中国会引起美国不安,也许他想,美国主动提出将琉球归还是不是试探我们?他们是不是真心的?他们是出于什么动机呢?我可不能不清不楚地瞎表态,我也得试探试探他们的目的。这样双方就相互试探。

第29节 蒋介石二拒琉球

开罗会议第三天后的25日,罗斯福与蒋介石再次举行会谈,罗斯福又提到琉球群岛,并再次建议说:

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与你们管辖?

据记载,蒋介石当时听到罗斯福再次建议将琉球交与中国管辖时,还是犹豫不决,半天不说话。罗斯福以为蒋未听清楚他的话,又再次明确地说:“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犹豫再三才答道:“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蒋介石的回答令罗斯福也很感到意外,之后就再也没有提及琉球问题。这样在此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谈到日本应归还中国之领土时,只说到“日本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并没有明确提及琉球群岛。那么,蒋介石为什么再次拒绝琉球呢?

其中之一可能是为了讨好美国,这个时候蒋介石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

蒋介石早就意识到琉球地位与台湾不同,他在会谈中也意识到美国对于这一区域的战后安排、尤其是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有着长远的规划,而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规划明显是针对苏联的,从蒋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态度看,他显然准备积极配合美国的安排。另外,在会谈期间,罗斯福还提出中国应该在军事占领日本问题上扮演主要角色,蒋介石表示中国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这一责任,中国愿意在美国的领导下参与行动。

这也表明蒋对美国的态度。另外一个原因是:

蒋心底一直有恐日情绪,他怕琉球归还中国,中日又结新怨。这从蒋在抗战胜利后对日本采取的“以德报怨”政策来看可谓一脉相承。

罗斯福总统提出中国未来应该作为四大国(美、苏、英、中)之一参与这一机制的一切决定;二、关于未来日本的国体,蒋介石提出应由日本人民决定,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留下影响国际关系的持久后患。(中文档案原文:“至于他国体如何,最好待日本新进的觉悟分子自己来解决。”)“因为战争胜利,便去过问一个国家的国体,实在并非上策。而且,日本的天皇制在其民族的精神构造上自有地位,西方人未必会有认识,而同为东方人的中国人则是比较了解的。”

第30节 蒋介石后悔

蒋介石未采纳罗斯福的建议,实属下策。事过之后,王宠惠对蒋介石说:“琉球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从军事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要。”蒋介石就说:“将来日本与我们扯皮怎么办?”王说:“琉球在历史上就是我们的附属国,日本扯皮是没有道理的。再说,日本是战败国,即使扯皮又能怎样?”听了王宠惠的一番话,蒋介石似乎有些后悔,说:“你当时为什么不提醒我?”王说:“你是委员长,我是下属当然要和你保持一致了。”蒋这时候大梦初醒,就后悔了,说:“这事过去了,就不要向外人说了。如果有人问到,就说没有条约根据,没有理由提出。”他怕此事泄露有损“领袖”形象,故叮嘱王宠惠不要“往外说”,万一有人问及,就以“无条约根据”解释。而且蒋对王叮嘱了不止一次,可见蒋自己对如此重大事件的草率处理亦有所忌讳。蒋介石是个不肯认错的人。可王宠惠回到国内,还是忍不住向极少数国民党高层人士透露了。但传开之后很多人欲详加了解,王宠惠深知蒋的性格,绝不讲出实情。此后,国民党政府在所有文档,甚至图书、报刊中凡遇及琉球问题,均统一口径:因无根据,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才未提及琉球归属问题。因而,除极少数人外,都不知是因为蒋介石连拒罗斯福两次建议而未收回琉球。1962年3月19日,台湾《联合报》记者司马桑敦知悉美国政府私自欲承认日本对琉球拥有主权,立即撰文抨击国民党政府不负责任,在开罗会议上不提琉球问题,致使本该归还中国的琉球终落日本之口,使中国东部海防“被撕开一道大裂口”。当时作者只是激于义愤,他还不知蒋在开罗会议上竟然执意不要琉球,丧失了大好良机。此文引起舆论及台湾最高当局的关注,蒋为了遮掩颜面,在出席一次国民党高层会议时自我辩解云:“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认为琉球是我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这番谈话有轻描淡写、推脱责任之嫌,第一,他未承认是他两次拒绝罗斯福让中国收回琉球。第二,东海屏障及军事重要性之类是罗斯福的分析与谋略,而不是“我们”!第三,“将来”已近十年,要延至何日“再说”?又有何机会“再说”?

第31节 二战后琉球群岛划归美国管理

历史真是没有给蒋介石“再说”的机会。《开罗宣言》规定,琉球群岛本不是日本历史之固有领土,乃依武力及贪欲攫取之土地,理应将日本驱逐出境,还其本来之面目。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