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琉球之谜-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觉得,这《浮生六记》卷五有什么内容?我要说,那太重要了,重要到我们研究琉球王国的历史都得看《浮生六记》卷五。信不信?我来念一段,这一段说:“每日乘潮行一二十里。至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十一日(按:应为十二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遥见远山一带,如虬形,古名流虬,以形似也。”你看人家这段写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很明白了。他说的是,11日到了五虎门,12日过了淡水,13日就到了钓鱼台,我们现在称为“钓鱼岛”的地方,祭祀了天后、妈祖,过了黑水沟也就是中琉海沟;14日到了姑米山,看到姑米山这才看到琉球国界。要知道黑水沟就是中琉海沟,是中琉两国的海上分界线。琉球国的最西南部领土是哪里呢?姑米山,也就是冲绳久米岛。沈复的记载,比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对钓鱼岛的记载早76年。

3。周煌《琉球国志略》

除了汪楫的那本《使琉球杂录》,再给大家介绍一本,一个叫周煌的还写了一本《琉球国志略》。他也是出使琉球的一个册封使,回来写了这本书,其中有很多资料与汪楫的那本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来看。当然,这本书成书比汪楫的晚,在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1756年,琉球的国王去世了,乾隆皇帝就派一个叫全魁的为正使、周煌为副使去琉球册封,那时候琉球即将登位的叫尚穆。周煌等人也和以前一样,觐见皇帝领取指示,提提要求,再选好船只,于1756年的六月初二这天从福建起航,一路去了琉球,一直到次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才回到北京。他的这次任务也和汪楫差不多,在《清史稿·列传·周煌》中就记载了他这次出使:

二十年,命偕侍讲全魁册封琉球国王尚穆。寻迁右中允,再迁侍讲。二十二年,使还,奏上《琉球国志略》,命以武英殿聚珍板印行。

我们这里主要讲讲他写的这本《琉球国志略》,希望对琉球有个更好的了解。这本书共十六卷:

其卷首于凡例、书目、图绘外,首列御书、诏敕、谕祭文;次则星野、国统、封贡、舆地、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为目十有六——而各目中有须条析者,列小目附之,分为十六卷。

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卷一“星野”介绍琉球的地理、方位、面积以及由福建到琉球的航程情况。卷二“国统”介绍琉球与清王朝的关系实为藩属关系,琉球的历史及与明清王朝历代以来的交往历史,并说明尚氏在琉球的继位传国情况。卷三“封贡”另附招抚恩赐入监诸事,非常详细地记载了明清王朝和琉球的封贡情况。卷四(上)“舆地”附建置疆城形胜城池炮台,卷四(下)“风俗”附形质气候习尚仪节节令服饰舍宇等。卷五“山川”介绍国中岛山海潮风信针路附水泉桥梁。卷六“府署”介绍王府世子府附使馆学校。卷七“祠庙”附寺院。卷八“胜迹”介绍其风景名胜。卷九“爵秩”介绍其官职等情况。卷十“赋役”介绍赋税情况并附钱法。卷十一“典礼”介绍礼制礼节情况。卷十二“兵刑”介绍其兵制律法情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卷十三“人物”介绍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如贤王、忠节、忠义、孝义、列女、文苑、方外各种人物。卷十四“物产”介绍谷货、蔬果、草木禽兽、鳞、介虫等。卷十五“艺文”介绍其图籍。卷十六“志余”附有前使的各种文字材料,如“使琉球录序”,各次使节的游记、诗词和书序等。《琉球国志略》基本上包罗了琉球国各个方面的内容,是周煌在琉球的所见所闻,并依前使及各家著录情况写成,正如周煌自己所言:“伏念臣自奉使之初,亲承圣训,以前此使臣类有纪录,意存润饰,传闻异辞;兹当就耳目所及,加以订正,务求徵信,无事铺张!……遵即于往返途次及使馆余间,随时采辑,略具草稿;续自回京数月以来,分门比类,以次造竣。”

周煌说我承蒙皇帝的信任和教诲,出使琉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且是实事求是地记录,没有夸张不实的地方,再参考以前使臣的一些记录,作了些整理,写成的这本书也得到了历史的认可。“是书广征乾隆以前诸录,旁及百家记载,取材详博,考证有据。”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是非常可靠的,它有两大特点,也可以说有两大贡献:第一,就是对琉球的官制、赋税、兵制、法律、物产、社会观念等方面作了非常详细的记载。我们就说说琉球的刑法,这本书写了:

其国刑法,有死刑三:一凌迟、一斩首、一枪刺(用木椿作十字架,捆手足,以枪刺其心令死,即枭于其处,椿倒乃止);轻刑五:一流(流有三等:有配定流置某岛安置,不准放还;有为恶不悛,族人共禀法司请加流罪者,则限以年数,配遣所流之岛。头目等申其改过,许遣还。否则,至期复流远岛,仍前法申遣。再不悛,颠转流于三十六岛外之别岛矣。有犯罪重者,则缚其手足,以独木小舟配遣西马齿山,颠转递至外岛,然多有漂没者)、一曝日、一夹、一枷(有轻重二等:轻者数十斤、重者数百斤)、一笞(窃盗最严,初犯,笞若干、夹一次,曝日一次;再犯、三犯以次递加,亦有时竟立斩者、立配流外岛者)。

他们的刑法很多,轻的、重的都有,轻点就流放,他们不是“三省并三十六岛”嘛,选个远点的荒凉的岛给他发配到那边去,越重的发配的越远,再重的就把他的手脚绑起来,给他一个独木小舟,发到三十六岛之外,海上那么大风浪,一个小舟还指不定飘哪去呢,一般也就回不去了;另外还有拿鞭子抽,拿夹棍夹的;再犯大罪的就判死刑了。这死法也不一样,凌迟、斩首,还有一种枪刺,可不是枪毙啊,比枪毙残酷,枪毙一枪就完事了,枪刺不一样,这枪是长矛,先用两块木头做个十字架,把犯人绑在上面,拿着矛刺犯人的心脏,很残酷,不详细讲了。琉球的律法也非常严格。看来,在任何情况下还是要遵纪守法的。周煌这本书就记载了这些刑法什么的,记得很详细,他也可能亲眼见过。

这本书有一个更重要的贡献,就是这本书上有个附录,附的是什么呢?《使琉针路图》,也就是线路图。他画的这个线路图非常准确,汇总前人航海的经验,对从福建到琉球的路线以及从琉球回福建的路线都标的非常清楚。我们可不要误以为是原路返回,在陆地上是,在海上可不是。我们都学过地理,知道洋流方面的知识,什么太平洋暖流、什么千岛寒流,这都不一样的,要是一不小心走错了,还指不定漂到哪儿去了。前面讲的汪楫去琉球的时候挺快挺顺的,可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如果遇到了飓风,那就是九死一生。

飓风三昼夜,舟上下倾仄,水满舱中;合舟能起者仅十六人,厨灶漂没,人尽饿冻。

你看,飓风刮了三天三夜,船舱也被水淹了,吃的、住的、用的都被淹了,一船人又饿又冷,死伤了很多人。周煌就吸取教训,把这个航海路线总结和优化了一下,哪条路更好走、更快,他都研究了。

(乾隆二十一年)择六月初二日,恭捧诏敕安官舱正中,由南台江登舟。初五日,至太平港。初六日,祭江,取水。申刻,到怡山院,谕祭海神,天后宫行香。

琉球海道虽与福州东西径直,然船身宜上、不宜太下。

历考前使自陈侃有“录”以来,封舟不至落北者,惟前明册使夏子阳及本朝使臣汪楫,余皆多用卯针,以致飘过北山。臣兹役深鉴前车,独删“指南广义”主用卯针之说,折衷于夏、汪二录,时饬本舟夥长敬谨遵用。以故由五虎开洋,三日之间直至姑米,方谓媲美前封。

周煌详细记载了航海的一些经验教训,好好地写成了这本《琉球国志略》,非常有参考价值。不过,这仅仅是出使琉球的一部分路线,这是海上。此外,还有陆上。坐船去琉球不是从北京直接坐的,得先从北京到福建,当时的陆路交通可不像今天这么发达,有高速公路、火车,还有天上的飞机,很不好走。中间不时遇上狂风暴雨、泥石流什么的,很不容易。否则,怎么会有使臣把陆地上的经过也给详细地记下来。这个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