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身材不高、穿着蓝色军礼服的海军上将不请自来地坐到罗根旁边的沙发上,手中拿着一杯白兰地。在外人看来,吕特晏斯是一个巨舰大炮的狂热崇拜者,也是一个固执的传统军官,他拒绝佩戴带有纳粹徽标的短剑,在元首登舰时仍然行普通军礼。由于出色的战功,他在1940年一年之内获得了两次晋升,实现了从海军少将到海军上将的飞跃,并且从侦查舰队指挥官升迁为第三帝国舰队司令!

四个月从上尉升到少将,五个月从少将升到上将,很难说两者之间谁的速度更快一些——军界的发展历来都是基层爬升难、巅峰迈进更难。只是对于这位海军将领,罗根更多的记忆还是来自于《俾斯麦号的最后九天》,那本传记详细记录了英德双方指挥官在战斗之前和过程中的部署、指令与应变,可以公正的说,作为德国舰队指挥官,吕特晏斯是称职的,败就败在形势和运气!

罗根礼节性地举起自己的酒杯:“难得闲暇,好好品味一下法国勃良第产的优质红酒!过了今晚,我们又都要为了生存而战了!”

“是啊,为了生存,也为了胜利!”吕特晏斯半举起自己的酒杯,相敬之后,悠然抿了一口。

“将军,听说我们的海军已经未雨绸缪地征募了新兵?”罗根看似漫不经心地问着,其实是在考虑一些跨越军种的事情,但这又不同于戈林那种什么都想要插上一脚却又只能把情况弄砸——在军种的均衡协调发展方面,穿越者终究拥有更为超前的远见!

“嗯,我们确实提前征募了两万多名新兵,并且从中挑选出适合远洋航行和海上战斗的八千人进行专门训练,可眼下汉诺威、西里西亚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这三艘老舰只能相应承担一半的人员训练,其他人只好暂时借用巡洋舰、改装货船甚至是风帆船进行训练。啧啧!大家都在为这件事情头疼呢!”海军上将毫不避讳地说道,毕竟在德国这样一个传统的陆上强国,陆军规模远甚于其他军种之和,而空军自3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扩张,如今总兵力也已经达到了海军的两倍、武装党卫军的十倍。

相比于武装党卫军,德国海军的规模迟迟没有太大的增长,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舰艇数量有限——德国的军工体系每个月生产出来的枪炮战车可以装备一个集团军,每个月生产的作战飞机可以武装4…6个空军联队,但自1939年以来,德国的造船厂每年只能够为德国海军提供两艘主力舰、十艘轻型舰艇和两百艘左右的潜艇(战争后期数量有所提升),规模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呵呵,我记得有一条格言是这样说的:宁可让人等装备,不可人装备等人!”罗根顺口“剽窃”了PLA叔叔们的至理名言,而这个道理放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成立的。紧接着,他继续以漫不经心的姿态说道:“提尔皮茨号应该就快服役了吧,为什么不让一部分新兵上去轮训呢?还有暂时没有远洋破交任务的吕佐夫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也可以临时充当训练舰吧!在我们空军,目前就是通过类似的方式提高后备飞行员训练效率的!”

“喔?……哦!……噢!”吕特晏斯想了想,猛然一拍大腿,“这句话说得实在太好了!”

更好的还在后头呢,罗根一连淡定的微笑,心里却小小地得意了一番。

第28章 巨兽出击

1月份的北海,寒风凛冽、怒涛汹涌。由于战争的缘故,它如同二十多年前一样再度被数以万计的水雷变成了一片致命的危险水域。这些水雷形成了三个主要雷场:西南部靠近泰晤士河口和英吉利海峡雷场、丹麦半岛西侧雷场、北部雷场。最前者是英德海军处于作战需要而“共同”布设的混合雷场,自战争爆发以来在此触雷的舰船最多;第二个是德国海军由于战略防御所需布设,又称“海上西壁”;这最后一个,则是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舰队突入大西洋以及利用挪威水道运输铁矿砂而布设的,它的布设面积最大、耗用水雷量最多,在战争期间也确实炸沉了一些德国舰艇,于是,不论是德国潜艇、运输船还是水面舰艇,穿过北海北部水域时莫不小心翼翼。

阴沉沉的天幕之下,十余艘大小不一的舰船正平缓地航行在靠近挪威海岸的水面上,领头的几艘体形较小,看上去并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船尾拖着外形奇特网状器具,功能与大马路上的清洁工相仿,而享受着高等待遇的六艘战斗舰艇拥有大小不一但形状颇为相似的飞剪状舰艏,即垂直舰艏水线上部外飘并与下部垂线圆滑过渡——在德国海军,舰艇使用的飞剪状舰艏又被称为“大西洋艏”,这个简单的名字已经充分反映出了它们的作战目的。

扫雷艇开路、驱逐舰伴航,三艘厚甲重炮的战斗舰艇排成一字纵队航行其中。领头一艘,体形之巍峨如浮动的巨大冰山,鲜红底色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战旗正在风中高傲地飘扬。自从斯卡帕弗洛之“彩虹”以来,这个国家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强大的战列舰,以至于从动工建造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为整个德国对海洋的精神寄托。

在经过了1515天的建造工期和整整5个月的严格训练之后,“俾斯麦”号这头德意志的海上巨兽终于出笼了,舰上配备了近2200名官兵,它安装有德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海上节拍”雷达、雷达告警仪、无线电测向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并秉承德国军舰一贯重视防护的传统,舷侧水线达320毫米厚的优质装甲,加上水密舱设计精巧周密,称得上是“不沉的海上堡垒”!

“将军,指挥部发来密电:我方侦察机一小时前在彭特兰湾(苏格兰最北部的海湾,毗邻奥尼克群岛)发现了英国本土舰队的四艘主要战舰,可以辨别出其中两艘已经下锚。估计目前只有2到3艘巡洋舰和一部分驱逐舰在冰岛与苏格兰之间的海域巡逻,而丹麦海峡中未发现舰船!”

温暖的舰内指挥室里,27岁的通讯官埃贝尔·迈尔少尉捧着电报夹向现年49岁的海军中将奥托·西里亚科斯报告了刚刚收到的密码电报,22岁的年龄差,正好也是两场战争之间相隔的岁月。1918年出生的德国人,大都度过了一个灾难般的童年,而当时在德国公海舰队服役的人,更是有着一段比噩梦还要糟糕的经历——德国海军并没有英国同行那样悠久的历史,事实上,在1900年之前德国海军还只是一支岸防海军,他们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和威廉二世对于海洋的野心,十余年的时间,德国公海舰队拥有世界第二的吨位和令世人惊叹的生命力,残酷的日德兰大海战没有打垮它们,可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却消失在了斯卡帕弗洛。它们中的一些自沉后又陆续被打捞起来作为废铁拆解,还有一些至今仍躺在苏格兰北部冰冷的海底。

西里亚科斯没有看电报,而是透过舷窗眺望远处。一小队灰白色的单发战斗机正自东向西从舰队前方飞过,它们隶属于派驻北欧的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奉命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为这支舰队提供空中掩护,而在赫尔曼·戈林执掌空军的时候,那些凶悍的梅赛施密特战机可从没有如此积极地为海军服务过!

“我们已经到卑尔根了吧!上校!”身材一般的海军中将像是自言自语,问题自然而然地抛给了正埋头于复杂海图中的舰长林德曼,“俾斯麦”号的首任指挥官。这位海军上校外形瘦弱,因为长着一对大招风耳而被同僚们戏称为“海象”,为人沉着稳重,深受部下爱戴——让林德曼来指挥俾斯麦号最适合不过了,因为他非常推崇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话,并视之为人生座右铭:“我将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听到舰队司令官的话语,林德曼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回答道:“一路顺利,我们已经行驶到了卑尔根以西20海里的地方!真想一口气冲进大西洋,把航行在那里的英国船一一打沉啊!”

海军中将朝年轻的通讯官点点头,示意他可以走了,然后不无感慨地说:“嘿,多少年了,我们终于有了正面调整英国皇家海军的机会,这是多么地让人自豪呀!不过,我们得漂漂亮亮地赢得这场仗,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林德曼终于抬起头,转过脸瞟了一眼西里亚科斯以及他佩戴的矢车菊徽章——这表明他出身于德国潜艇部队,只不过选择了一条和邓尼茨截然不同的道路。由于德国舰队司令官吕特晏斯将军作为“木马”行动总指挥官带着“格耐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留在比斯开湾,西里亚科斯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