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轮炮击之后,不等后面的苏军坦克做出有效反应,德军坦克一辆辆抢着发动了第二轮射击,虽然这一次炮弹的精准度略有下降,但在目标众多的情况下,它们的战果依然令人咋舌——如此效率,在西线或者不列颠都是相当罕见的!

遭到了迎头重击,苏军坦克集群短短一分钟之内即损失了二十余辆坦克,紧随其后的坦克有些鲁莽地撞开了已经完全失去战斗能力的同伴残骸,却将自己暴露在了对方的炮口之下,而更多的苏军坦克则紧急刹车,稍稍调整炮口便向着那些闪动火光、腾起发射药硝烟的位置开火了。炮弹呼啸着划过不足500米的战场,让华沙居民被迫遗弃的建筑物陷于新的摧残,整面整面的高墙因为炮火直击而倒塌,原本主体完好的屋子被内部爆炸的炮弹整个震塌,残存的几片窗户玻璃也以粉碎状向四周围迸射。

这个时候,城区中传来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硝烟和尘土还未散去,就见一辆辆深灰色的德军坦克在街道和城区边缘斜向移动,履带在水泥或者石板路面上摩擦时发出格外清脆的响声,而它们在离开掩体之后亦尽量将装甲最厚实的正面朝向敌人。移动了数米或者十数米,这些大多数都经过了实战磨练的坦克又迅速停了下来,炮塔和炮口微微调整,片刻,整辆坦克都随着炮身的制退而猛然一颤!

有战斗就有伤亡,数量居于绝对劣势的德军坦克部队,第三轮射击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精准度,打爆打伤苏军坦克十余辆,但随着伏击的效果淡去,苏军坦克的命中率迅速提高,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他们45毫米口径的Model…35型坦克炮能够对正面作战的德军三号坦克构成极大的威胁,对于原产捷克的38t轻型坦克和德国二号坦克几乎是一击致命,至于德军现役坦克中最强大的四号坦克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对手从500米之内射来的45毫米穿甲弹能够对除了炮塔正面之外的其他部位构成相当严重的破坏,而一旦动力装置在战场上抛锚,恐怕很难熬过敌人的下一次空袭!

损失了2辆三号坦克,另有1辆四号被击伤,实施机动防御的德军坦克群像是得到了统一的指令般迅速后撤,与此同时,以沟渠为阵地的德军步兵们则以他们手中为数不多的37毫米反坦克炮进行了有限抵抗,等到苏军坦克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步兵们迅速沿着泥泞的沟底撤往城内!

宽不足两米的排污沟并不足以挡住苏军坦克的前进步伐,尤其是在很多被航空炸弹直接击中的地段,轻型坦克都能够驶过,而就在苏军坦克集群减缓速度,最前面几辆小心翼翼地越过了沟渠时,几辆深灰色的四号坦克突然出现在了两百多米之外的街巷。它们在房屋与房屋之间自然形成的豁口位置横车调炮,轰轰几声,瞬间击毁了两辆靠近城区的苏军BT坦克和一辆正准备越过沟渠的BT…6。值得一提的是,这辆快速坦克的炮塔上有着环形天线,而在1941年初的苏俄军队中,拥有无线电的坦克少之又少,它们往往是营连一级的指挥车——为了避免外观上的特征成为敌人打击的焦点,这些天线做得较细,且具有一定的收放功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区区200多米的交战距离,恐怕并不属于苏军坦克设计师们最初的设想范围!

开炮之后,德军坦克迅速逃离“肇事现场”,苏军坦克报复性的炮击打在那些两层或者三层楼的波兰建筑物上,却只是徒劳地推倒一座又一座木石建构的墙壁,偶有房屋坍塌,藏匿其后的德军坦克又迅速转移到另一栋建筑物后面!

恼羞成怒的苏军指挥官一面让他的坦克交替掩护度过这条位于城市边缘的排污沟,一面呼叫空军支援。仅仅过了二十分钟,几个批次的苏军轰炸机就接踵而至,在地面部队的烟雾和信号弹指引下,它们低空投下一枚枚、一串串的航空炸弹,自从1939年德军入侵之后,华沙北郊再度笼罩在烈焰与浓烟之中,一部分房屋燃起了熊熊大火,就连屋顶有着偌大标识的教堂也没能幸免。整个轰炸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等到最后一批苏军战机扬长而去的时候,不仅是苏军坦克集群,就连后续的大批步兵也已经越过窄窄的沟渠向城区纵深推进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无数次考虑到了与苏军发生巷战的可能,却没有一次是德军处于守势、苏军投入进攻的,好在针对性的演习中,德军部队总是轮番扮演攻守方,尤其是国防军步兵们,扛着红旗打城市防御战的机会可不少,而除了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仅在近距离有效的反坦克手榴弹,他们手中的“铁拳”以及原本用来进攻敌人堡垒的火焰喷射器在关键时刻也能够发挥出不错的反坦克效用!

第28章 以防守之名

当四十余辆BT…5和BT…7快速坦克分成四个纵队进入到华沙东区的主要街道时,6辆T…28,又一种“毛子的邪恶武器”,正远远地用它们的两用型76。2毫米火炮轰击德军据守的街巷和建筑。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全重30吨出头的大家伙只能算是中型坦克,但考虑到它们在1933年投产,并且配备一个主炮塔和两个独立的机枪塔,完全称得上是30年代初的陆上怪物,多年来也频频出现在苏俄军队的阅兵活动上,被看作是苏维埃装甲部队的中流砥柱。在那些场合,更引人注目的就只有50吨重、装备有三座独立炮塔的T…35,但由于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被誉为“红色仪仗兵”的T…35总共只生产了不足一百辆,而T…28的产量则达到了503辆,并作为一线装备参加了苏芬战争!

和同时代许多欧洲大城市一样,华沙的街道并没有太多的现代化气息,反而各种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让人对文艺复兴时代充满了怀念。激烈厮杀的双发官兵可顾不上这些建筑有多么大的历史价值,德军士兵毫不犹豫地敲碎了窗户玻璃,用“铁拳”自上而下攻击驶过街道的苏军坦克,用MG…34猛烈扫射那些跟随坦克行动的苏军步兵,并时不时躲回到窗户下面以避开苏军士兵的枪弹。

受限于坦克火炮和机枪的射界,苏军坦克往往无法从平地上对楼层较高的目标实施攻击,一发发炮弹钻进大楼底部,却很难直接撼动这些体积宽厚的建筑物,反倒是被德军步兵干掉了不少,而退入城区作战的德军坦克,利用事先找好的优势地形进行机动作战。它们有时突然撞破仓库的围墙出现在苏军坦克纵队的侧后方,有时撞开建筑物的一面墙壁,隔着窗户向另一边的苏军坦克开火,亦或是躲在一堵低矮的厚墙后面,只将难以击中并摧毁的炮塔露在外面。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出现,交火的距离通常不超过300米,最近的竟然是从20米外开火,如此距离,德军三号和38t坦克口径较小的火炮得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穿甲能力,而苏军装甲部队和步兵们对于这样的作战方式缺乏准备,街道上很快出现了一辆又一辆苏军坦克残骸,那些跟随进攻部队挺进城区的装甲车情况更惨,德军士兵们喜欢从建筑物高处往下扔手榴弹,有时一枚就能够报销一辆四轮装甲车,而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则能够从街巷的一头瞬间打爆另一头的苏军装甲车!

巷战持续不到一个半小时,率先突入城区的苏军坦克集群狼狈不堪地掩护着步兵撤了回来,天黑之前,索性将华沙城内的顽固之地交给己方的航空兵——为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苏军可是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将大批燃料和作战物资从后方运抵前线,所幸的是,这些大规模的行动并没有真正引起德军的警惕,而原本应当囤积在“东墙”一线的大批德军又因为巴尔干战事仓促南下,这才给了苏军可乘之机!

临近黄昏,在整个波兰中东部,除了华沙和奥尔什丁、凯尔采这三座规模较大的城市,公路和城镇再也看不到穿着灰色军服的德军官兵,取而代之的是士气高涨、神情亢奋的苏军将士在成群结队地向西行军,各种坦克、汽车和马车甚至拥塞了一些交通枢纽,而靠近边界一带,大批苏军工程兵正努力地抢修德军遗留下来的铁路设施——由于双方铁轨的规格存在明显差异,苏军甚至预先准备了一批能够使用德国铁路的火车头和车厢,只待跨越界河的临时铁路桥修建完成,它们便可以大幅提高军队的后勤供应能力!

天黑之后,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苏俄军队继续向德军固守的三座城市发动猛攻,到了晚上8时许,凯尔采易手,近2万名德军官兵向苏军投降,此时只剩下华沙和奥尔什丁还在苦苦挣扎。

4月1日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