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8步兵师、党卫军“维京”师以及空军第7伞兵师参加,总兵力约有8万人,而根据前线战报,攻破德军防线的是苏军新组建的第5突击集团军,该集团军总兵力约有20万人,但目前越过德军防线并向纵深推进的应该只有其中一部分,因而时间对于这场反击的结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进攻或是待命,这个抉择对于总兵力仅有3000余人、以轻装备为主的德军第2伞兵团来说同样是决定性的。

此时此刻,在位于柏林的帝国总理府内,军事决策委员会的8名成员正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内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前线的战报——在阿道夫·希特勒时代,由于元首本人对于香烟的深恶痛绝,历次高级会议是绝没有人当场抽烟的,实在有烟瘾的将领也只能憋着或是独自到吸烟室或者花园去吸,这个持续好几年的惯例眼下却被轻而易举地打破了。

罗根一手拿着只剩烟头的雪茄,对着陆军参谋部精心制作出来的战场沙盘说:“第7伞兵师的战斗力绝不会让大家失望,但我希望诸位能够理解一点:训练一名合格伞兵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普通的步兵多得多,而鉴于奥斯特罗文卡的战略支撑点位置,不论我们能否顺利夺回它,这里都将成为敌我双方投入重兵的焦点,如若让好不容易恢复战力的伞兵师在这里折损大量兵力,等到我们需要以一场空降作战来扭转局势的时候……恐怕会很头疼!”

冯·博克元帅以一副前辈的口吻说:“总监阁下,我说这话并无不敬之意,但你应该知道,每一名士兵都是德意志的宝贵财产,我们作为指挥官的,就应该竭力为国家保护好他们,绝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但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因为兵种而有所区别待遇,这样各兵种才能达到齐心协力、共同对地的目的!”

“是,尊敬的元帅阁下,您说得很多……但我完全没有区分兵种待遇的意思,只是在为即将开展的苏格兰高地之战做考虑!在空军计划投入的两个空降师中,这第7空降师就是不可或缺的!”罗根据理力争地坚持着,其实当初勃劳希奇以近乎决策的口吻要求第7伞兵师从大局角度出发投入反击的时候,他和斯图登特都接受了这个安排,但两人都认为在夺回奥斯特罗文卡之后,第7伞兵师不论伤亡情况都应该由陆军部队替换下来,然后按照原定计划直接撤回德国本土为下一阶段的北线作战做准备。

这时候,勃劳希奇明显有所倾向地说:“北线的作战行动固然十分关键,但如果东线有所闪失,所有的一切都会失去意义的!总监阁下!”

面对这种局面,罗根进一步感受到了陆军对于这个军事决策委员会的控制力,但令他矛盾的是,站在公正的角度,将德国军政权力交给希姆莱这样的冷血恶魔将会酿成一场灾难,甚至还不如由赫斯来接管德国——可是赫斯所掌握的实权实在过于薄弱,即便罗根倾力相助,逆转陆军与党卫队两大势力而登顶的希望也是极其渺茫的,何况赫斯从来没有向自己表达过合作的意愿。

第21章 精锐战力(下)

快,奇,猛,可说是二战时期德军空降战术的精髓所在。多点空降迅速控制丹麦交通枢纽,机降法内布机场后列队开进挪威首都奥斯陆,飞夺比利时坚不可摧的埃马尔要塞,强袭不列颠战役的重要踏板怀特岛,豪取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奔袭希腊科斯林大桥,这一场又一场堪称经典的战斗,在德军横扫欧洲各国的作战行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奥斯特罗文卡西北方,隶属于德军第2伞兵团的两个精锐伞兵营向刚刚占领波兰村庄的苏军第170步兵师一部发起了迅猛的进攻。仓促应战,这批人数占优的苏军步兵压根没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而擅长近距离作战的德军伞兵在这样的战斗中显得游刃有余,10分钟之内即摧毁了苏军建立在村庄中的临时指挥部,然后迅速分割包围残余抵抗者。围绕村庄和周边农田展开的战斗听起来就像是东方国家大年夜的鞭炮声,黑暗中跳跃的火焰几乎无处不在,而当这场突袭最终在凌晨3时许结束时,只有数百名苏军官兵得以撤离!

换了一般的指挥官,取得这场胜利后或许会依托地形做好防御准备,以抵御对方随时可能发起的反扑,但史蒂芬伯格却不是这样一位按部就班的中庸之辈。在将自己的位置和战果简单上报给师部后,他按照突击审讯俘虏所得到的情报,以先前并未参加战斗的伞兵营为先导,速度较慢的炮兵连殿后,全团以最快的速度向南推进。

若是有一副反应战场实施状况的电子地图,人们会发现整个第7伞兵师正以一个倒三角形向着波兰东北部城市奥斯特罗文卡推进,处于三角形顶点的便是第2伞兵团,而该师所属的另外两个团即第1和第4伞兵团,正以稍慢的速度逐渐远离铁路线。在第7伞兵师的右侧,陆军第6装甲师和第58步兵师正和苏军向北推进的部队纠缠在一起,目前的推进速度需要以米为单位进行衡量,而在左侧,原本驻扎在奥尔什丁以南的党卫军“维京师”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东南方前进,按照预定计划,他们将从西面迂回攻击奥斯特罗文卡。这个组建才刚刚半年的党卫军师,目前虽然是步兵师的编制,但由于元首在世时对于党卫军的偏爱,他们配备的装甲部队远比普通的国防军步兵师强大,与一般的装甲步兵师相当。作为党卫军的正规作战部队,维京师此前还从未涉足正面战场,它的闻名之处在于来自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外籍志愿者,包括芬兰人、荷兰人、丹麦人和一些瑞典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部队还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加入,而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狂热地崇拜战争与纳粹思想——这注定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奋战决心往往要比普通的德军士兵还要坚定。

在未遭阻截的情况下,全副武装的短距离战场行军能够达到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半个小时之后,史蒂芬伯格和他气喘吁吁的伞兵们就抵达了苏军战俘所供的师部位置,一座建立在平缓山丘上的波兰小镇,米瓦卡。

“溃兵必然先我们一步抵达!”在亲自观察了周围的地形之后,史蒂芬伯格将属下的营级指挥官们召集起来:“三营留在这里布置狙击阵地,一旦敌人向东派出增援部队,无论兵力多寡,都要将他们放近了再打,狠狠地打!炮连上来之后,让他们直接加入你们!一营和二营,你们跟着我绕到镇子南面去,从背后发起进攻,一定能够让苏联人大吃一惊!好了,各自行动!”

这番不留商量余地的部署,充分显示出了一位战场指挥官的果决风格。这时候黎明已至,看不到月光的大地漆黑一片,恰好为快速行军的两个伞兵营提供了理想的掩护。

持续的快速行军对体力的消耗极大,但眼看着天亮将至,史蒂芬伯格决意在苏军最缺乏防备的情况下发动迅猛一击——这米瓦卡就位于奥斯特罗文卡西南方,可以看作是苏军最外围的防御阵地,抢先夺取此地的意义不言而喻。

镇子南面与外界相连的公路上,不少苏军车辆还在熄灯行进,这种平和的场景也正是史蒂芬伯格所希望看到的。在两营伞兵陆续到位之后,他原本准备留5到10分钟给官兵们做进攻前的准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镇子另一边传来了几声轰响,紧接着激烈的枪炮声开始延绵不绝地传来,年轻的中校当机立断:

进攻!

苏军师部并不只是一个光杆指挥部,步兵们已经在镇子周围构筑了一圈完整的防御阵地,并在通往外界的道路上部署了多个哨卡和警戒阵地,德军伞兵们还未靠近镇子就和苏军的警戒部队交上了火。在空旷的野外,苏制水冷重机枪的嘎嘎声显得格外响亮,密集而持续的弹雨能够非常有效地封锁路面和开阔地带。面对这种情况,德军官兵们一面相互掩护不断推进,一面以射程较远的80毫米重型迫击炮进行跨界轰击——经过了接连几次的尝试,炮弹终于飞入了苏军依托房屋所构建的警戒阵地,随着机枪声的哑然,德军伞兵们的进攻一下子畅通起来,其先头部队几分钟之内便已经冲到了镇口!

要透过黎明前的黑暗观察战场形势,身为指挥官不但要有理想的视力,还得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史蒂芬伯格爬上刚刚占领的苏军警戒哨位,对自己的参谋官吩咐道:“埃尔文,让三营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镇东的那几门苏军火炮!尽量缴获它们!”

战场电话还来不及架设,身手矫健的传令官飞快地跑去传达指令。空中冷枪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