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晨四时许,由党卫军“骷髅师”改编而来第22装甲师以巨大的伤亡在红场以西约4公里处,依托巨大的桥梁残骸,勇敢的工程兵们不惜用车辆作为铺垫,竟架设起了一座小得令人惊讶的浮桥。一营步兵率先通过浮桥踏上河流北岸,他们迅速构筑起了弧形的防御阵地,而对岸的苏联守军对于这个突破口的非凡意义有着同样清醒的认识。趁着天未亮,他们集结部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士兵们在冲锋时的“乌拉”声就连对岸也能清楚听到!

电话中,第22装甲师指挥官特奥多·艾奇克仅是简短地向曼施坦因报告说:“坦克正在渡河,但浮桥的承受力有限,渡河速度非常缓慢!”

放下电话,曼施坦因依然是满脸沉重。作为党卫军的主力装甲部队之一,阿道夫·希特勒时代的“骷髅师”拥有令人羡慕的装备,转入国防军之后,它的规模和档次虽然有所削减,但依然强过于普通的国防军装甲师。经过了在立陶宛、拉脱维亚以及苏俄腹地的一系列作战,该师在进入莫斯科城区时,所剩的坦克只剩下45辆——四天的攻城战中,又有三十多辆沿途抛锚的坦克在修复后重新回到作战序列,但第22装甲师的整体战力不足正常情况的一半,人员车辆的极度疲乏更是临近界点!

焦虑地全盘思考,曼斯坦因从第8装甲师抽调了20辆三号坦克和一营机械化步兵向前党卫军部队靠拢,同时下令第3装甲步兵师集中全力向红场方向的河岸阵地发起最后一次冲击!

沉闷的轰鸣声中,几辆车身正面堆砌着沙袋的三型突击炮缓缓推进到河堤边缘,放低的炮口径直瞄准了对岸的缓坡,准备随时和苏军的步兵火炮来一场面对面的对决。废弃车辆经过临时改装的车厢、进行了简单防水处理的木制马车车厢、木制浴桶、捆绑了油桶的门板以及拥有半封闭小斗的推车都成了渡河工具,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仿佛是令人痴迷的摄魂妖物,一再受到挫败的步兵们神奇地充满了斗志,少部分狂热者甚至脱去了外衣外裤,除了遮羞的内裤之外,只留下头上的钢盔、背负的步枪和弹药包。

凌晨五时五分,进攻号角吹响,参战各部极度疲惫中的坚决令人既欣慰又悲怆!战斗伊始,德军全线渡河突击,沿岸配置的坦克、突击炮、步兵炮以及迫击炮构成了异常密集的压制火力,苏军一方似乎受到了兵力调动以及弹药补给的困扰,最初的反击显得虚弱无力。若是德军拥有像样的渡河船只,这一鼓作气的进攻很可能就在对岸开辟出了更多的支撑点!

莫斯科河的河面说宽不宽,说窄也不窄。即便在河面最狭之处,德军那简陋、笨拙甚至令对手哑然失笑的渡河工具即便在没有遭到阻击,完成渡河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似乎也察觉到了德军处于强弩之末,在一部分德军已经登上河岸的情况下,苏军指挥官果断派上预备部队加上沿河阵地的防御,一队天黑前才完成抢修的坦克,囊括了KV…1、T…34、T…26、BT…5、BT…7等等各种型号,从克里姆林宫北侧出发,直接驶过红场前往河岸阵地,虽然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并没有出现在他熟悉的检阅台上,但苏军大本营的许多高级将领此刻仍坚持在克里姆林宫办公,这种异乎寻常的勇气对决注定成为战场的经典场景!

苏军坦克以及预备队的出现,对战场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术配合难以发挥作用的隔河对射,苏军虽然损失了几乎所有的轻型坦克,但仅有的两辆KV…1和一辆T…34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的稻草”。德军残存的坦克和突击炮被迫离开富丽堂皇的河畔,已经渡河和正在渡河的部队也随之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朝着胜利出发的战斗悄然演变成了斯巴达三百勇士式的悲壮。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天渐渐亮了,灰蒙蒙的云层遮蔽了绚烂的朝阳,德国第4装甲群所属部队中的大多数依然滞留在莫斯科河南岸,面对苏军近乎疯狂的反扑,成功渡河的四千多名官兵和三十余辆坦克装甲车只能勉强坚守桥头堡,而令他们感到万念俱灰的是,苏军出动数十架轰炸机对桥梁残骸以及他们辛苦搭建起来的浮桥实施低空轰炸,尽管德军防空炮火前后击落了9架苏军战机,但这种不惜代价的空袭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处于进攻态势的德军装甲部队被分隔在了河流的两岸,孤立之部命运岌岌可危!

一夜之间,局势的急转直下令第4装甲集群的指挥官们陷入了近乎绝望的境地,唯一让他们感到些许安慰的消息是,由克莱斯特所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和古德里安所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经过连夜苦战均已突破苏军战线,其先头部队到莫斯科分别还有90和120公里,若是沿途畅通无阻,这点距离半日即至,可惜的是,这看似狭窄的区域内所集结的苏军部队少说也有二十万之多!

第30章 时局变幻

身穿自己从前的上校军服,挽着娇美迷人的小妇人,以无比闲暇的心态漫步在南特古朴而热闹的街道上,感受着来自法国居民的敬畏目光,罗根沉浸在自己营造出的幸福氛围中,微醉……

在一群更为稳健的老帅手中,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政府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世界策略。东线与西线,完全是冰与火的差别对待。意识形态的对立终于引燃了最狂暴惨烈的战斗,两支空前庞大的部队正在广袤的东欧进行生死角逐;近亲相邻的西欧,德国统治者采取的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策略,经济的逐步恢复,战俘的分批释放,最重要的是税赋的减轻和食物配给的增加,这一切都明显地削弱了各国民众的反抗意识!

“好漂亮的鲜花呀!”

打着一把花边阳伞的艾薇儿,惊喜地停留于一个露天的鲜花摊前。简单自然的小竹筐里插着一束一束的玫瑰、百合、丁香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淡色小花,这个场景不禁令罗根想起了遥远的从前所看过的一部电影,《雏菊》。同样是古朴的欧式小广场,同样是轻松惬意的气氛,唯独看不到东方面孔的漂亮女孩儿。

女人对于花的钟爱大概不亚于美食,罗根饶有兴致地站在艾薇儿身旁,看着她在不同的花束前顾盼。好一会儿,她才选中了一束刚刚绽放的百合花。

“6法郎或者1马克!”买花的妇女用生硬的德语说。

罗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正正经经地将它放在这包着头巾的法国妇女手中,然后向艾薇儿建议道:“在这里喝杯咖啡吧!”

小广场依河而建,东西各有一家咖啡馆。这晴朗的好日子,商家不约而同地就进支起了遮阳伞和咖啡桌,浓香四溢的咖啡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在大英帝国没落之前,由于英国舰队的海上封锁,德军和德军占领区一度面临着物资缺乏的困境。咖啡作为必须进口的物资,在占领区首先实施了限制。反过来看,当法国的普通城市都恢复了正常供应,那么海上运输的状况也不难揣测!

点了一杯普通的黑咖啡,罗根舒服地翘起二郎腿。艾薇儿将彩纸包扎好的花束放在桌上,一脸幸福地对罗根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隐姓埋名地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罗根淡然一笑:“可是你连简单的法语都还不会呢!”

艾薇儿不以为然地说:“那没关系,你没发现会德语的法国人越来越多了吗?用不了多久,德语就会成为法国的第二官方语言吧!”

德军在法国的占领会长久地维持下去吗?罗根不敢妄言,毕竟后世有美军在德、日等国长期驻军的范例,但为数不多的军事基地并没有极大地改变这些国家的语言格局。日本人的英语依然说得很烂,普通德国民众似乎也不屑于专门学习英语。

“汉斯,日子越是美好,我越觉得它很快就会结束呢!”艾薇儿有些迷茫地看着罗根。

罗根伸手抓住小妇人秀气的手,“你这两天怎么了?我印象中的艾薇儿可不是个会轻易陷入悲观的人!”

艾薇儿也紧紧握住罗根的手,淡淡的笑容却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成分。

不一会儿,服务生将热气腾腾的咖啡送了上来,并额外附赠了两样德式小点心,说是老板的一点心意。看着精致器皿中的精美食物,罗根感受到了这微妙且确实存在的变化。

咖啡喝到一半,街上忽然喧闹起来。人们竞相传播着什么消息,而且丝毫不避讳周围的德国军人。言语之间,罗根听到了他们用法语说的“英王”、“退位”、“新君”,便知道他们原来是得到了有关乔治六世退位、温莎公爵重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