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是‘华沙南’项目的总工程师弗莱里希博士!”(此人的名气虽然远不及自己的BOSS梅塞施密特博士,实力一点都不弱,历史上著名的“巨人”Me321和Me323就是在这位强淫的主导下成功研制出来滴!)

“您好,少校,欢迎您!”

“噢,您就是弗莱里希博士,来之前我可是早有耳闻的,梅塞施密特公司近十年来最具天赋的设计师!”罗根笑盈盈地跟眼前这位身材偏瘦、戴着一副金边圆框眼镜的中年握了手,虽然体型相仿且都戴着眼镜,但这位技术博士与战地大记者博格斯给罗根的印象却是截然不同的:他文弱而腼腆,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应该属于那种极度缺乏运动型的大龄宅男,雪白的肌肤因为缺乏血气而有些寒意。

“您过誉了!”弗莱里希显得受宠若惊,白净的脸竟然泛起了红霞。

罗根心里微微一笑,在飞机上与同僚们聊天的时候,罗根就得知了这位弗莱里希博士在技术方面确实有几把刷子,否则也不会被任命为这个重要项目的总工程师,但是人就会有缺点,弗莱里希最大的不足就是他为人处世过于性格化,倔强的脾气、执拗的品性还有不善交流,这些都妨碍了他成为恩斯特·辛多、汉斯·雅各布那样的国内顶尖设计师(胡戈·容克斯、威廉·梅塞施密特、恩斯特·亨克尔、克劳德·道尼尔这样的大师就更不用说了)!

有了之前与托马斯·穆勒——那位脾气古怪的武器技师打交道的经验,罗根知道对付这种人就不能走“寻常路”。

“少校,您是先休息一下,还是直接去厂房?”尽管来者的军衔比自己低一级,年纪也要小上将近两轮,维克中校仍然一口一个“您”,足显对空军部官员的尊敬。上车时,他也有意让罗根先进。

“去厂房吧!”

罗根不假思索地答道,要说这“容克大婶”,速度慢、自卫能力差,充当轰炸机难堪重任,但特点是平稳、坚固,只要稍加改装,就能成为较为舒适的客机。尽管前一天去容克斯的工厂视察就飞了3个小时,今天又是2个半,罗根依然精力充沛,完全不见疲惫之感。

“好,去厂房!”维克对司机说。

罗根有意让弗莱里希博士跟自己坐在一起,履历显示,这位刚刚步入中年的飞机设计师参加过BF…108型联络/教练机的设计研制、BF…110型双发战斗机的后期改进以及梅塞施密特公司的一些单体研发项目,在飞机结构和应力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恰好是研制大型滑翔机最为关键的部分!

“听说博士您是巴伐利亚本地人?”罗根有意不去问那些与样机研发有关的问题,尽管在对容克斯的样机有所了解后,他更加关心梅塞施密特的样机能否按照计划书那样在7月底之前进行试飞。

“嗯,我出生在弗赖辛,慕尼黑南边的一座小城,并且在那里呆到了17岁,然后去了慕尼黑!”

“噢,我去过慕尼黑,那里的啤酒棒极了!弗莱辛也是啤酒产地之一么?”

说到自己的家乡,弗莱里希博士很自豪地说:“嘿,从前可是特供宫廷啤酒哟!”

“噢,是吗?那太厉害了,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罗根见交流的气氛已经比较放松了,便和悦地问:

“最近工作还顺利吧!”

弗莱里希博士微微皱了皱眉,“说不上好,因为项目比较急,我们的工程师和工人都在加班加点!”

“真是辛苦大家了!”罗根抚慰道,就他所了解的情况,梅塞施密特公司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当属德国空军现役主力战斗机BF…109和BF…110,但他们的技术实力并不仅仅局限于研发和生产战斗机——尽管他们的阻力来自于梅塞施密特博士的死对头、已经担任空军副司令的米尔希,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梅塞施密特公司凭借1934年第4届国际飞行大赛上的惊人之作一炮而红,随着这两款战斗机作为德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参加了一系列作战行动,到目前为止表现良好,梅塞施密特公司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批订单和巨大的声誉。如今随着生产型号和数量的逐步稳定,他们的技术研发力量应付两款主力战斗机的后继型号绰绰有余,正是“开疆辟土”的大好时机!

第5章 敞开天窗说亮话

比一般机库更高更宽敞的弧顶车间里,罗根见到了正处于组装阶段的“华沙南”——德国空军为这个大滑翔机计划起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代号,容克斯公司的“华沙”,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华沙南”。

“目前的完成进度是百分之七十一,按照预定计划,第一架样机应该在本月28日之前完工,30日进行首次试飞!”弗莱里希博士很是职业地介绍到。

“那还有……一周时间!”

罗根下意识地说着,目光从第一架样机的机头扫向机尾,相比于昨天这个时候在容克斯工厂车间里见到的样机,梅塞施密特公司在进度上确实落后一些:这三架巨型滑翔机的机头和机身还没完全覆盖蒙皮,机尾还只是一个空架子,尽管如此,正在劳作的工人们在它们面前就樱桃对比于西瓜之渺小。

德国空军发出的竞标通知是能搭载全副武装的IIC型坦克或88毫米炮及拖车,容克斯公司稳妥地选择了接近下限的数值:11吨;梅塞施密特的计划则显得雄心勃勃:20吨。因此,双方的样机孰大孰小一眼便知,算上体型上的差距,罗根注意到眼前这三架滑翔机的尾翼结构明显比容克斯公司的样机大出许多——在先前与容克斯公司的设计师交流时,罗根就听对方关于尾翼过小的担心。出于职业操守,他本不该向弗莱里希提及这一点,但以罗根的人生经历,循规蹈矩并不在他的字典当中。

“尾翼,适当的大一些应该是有好处的!”趁着别人没注意的时候,罗根小声对弗莱里希说。

博士一点都不觉得惊奇,他继续一本正经地说:“是的,少校,我们在这方面有特别考虑过!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牵引机,当它全负荷起飞的时候,就算我们现在功率输出最大的容克斯90也没办法让它升空!”

“是么?”

罗根没有任何表示的说了一句,他穿越之前只听说过Ju…87和Ju…88,以至于昨天在容克斯的工厂闹了个小笑话:空军少校竟然不知道Ju…90为何物!原来,这Ju…90是目前德国仅有的四发飞机,于1937年投产,由于各项性能均不适合作为轰炸机使用,目前主要用来进行空中运输,而且产量也少,远没有自己的两位“同门师兄”来得名气大!

弗莱里希博士并没有察觉罗根的神情,而是继续自顾自地说:“如果专门生产一种马力够大的牵引飞机,时间上肯定无法满足空军的要求,所以我们正在考虑其他办法,譬如使用多架牵引机共同牵引,或者给我们的滑翔机装上火箭助推器……”

“呃,博士,抱歉打断一下,你刚刚提到……火箭助推器?”此时此刻,罗根正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了,因为使用火箭发动机的原始喷气式飞机应该是在二战末期才出现的,而眼下仅仅是1940年!

“是啊,火箭助推器,瓦尔特工厂生产的液体燃料火箭,单个能够提供1000磅的推力,可以多个一起使用!”弗莱里希博士全然不知罗根的惊讶来自何处。

有火箭助推器不就有导弹、火箭还有喷气式战斗机啦?罗根大脑中一团浆糊,耳边所听到的仿佛是时空错乱的结果。事实上,不要说是这位军事常识匮乏的穿越者,就算是一般的二战军迷,对于火箭技术的发展也难有全盘认识。暂且抛开古人追求飞天的梦想,近代的火箭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运动方程式和《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在德国,20世纪初就出现了空间飞行协会,而以赫尔曼·奥伯特为代表的专家在1930年前后开展了一系列非政府背景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试验,赫尔穆特·瓦尔特和沃纳尔·冯·布劳恩则是耀眼的后起之秀,前者在基尔为海军研究动力装置,并于30年代末开发出了实用的火箭助推装置(主要用于反潜火箭发射器的研制),后者在1934年成功发射了两枚液体火箭,分别飞到了2。2和3。5公里的高度。

正因如此,当罗根满怀希望地向弗莱里希博士提起火箭、喷气式飞机以及导弹这三样武器的名字时,轮到博士一脸茫然了。

午饭的时候,经过弗莱里希博士的一番解释,罗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历史的“误解”,不过他很快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目前的火箭技术还不能运用于大型装备,研发反坦克火箭筒总可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