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放也点头附和:“方才所学的数字符号虽然形状怪异,但若是掌握熟练,倒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书写时间,可公子口中这些标点符号却显得荒诞怪异,实在令人费解。”

刘和也不跟李严和刘放辩论,抄起笔来,就在泛黄的蔡侯纸上写下了没有任何标点的十个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后对李严说道:“正方,请问这十个字如何断句?”

李严搭眼一看,笑着说道:“此句出自《论语·泰伯》篇,应当从正中间断句,念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刘和点头,又问刘放:“若是按照正方的断句,请子弃解释一下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放一脸轻松地回答:“这话的意思是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也可以解释为下民可以驱使他们劳作,却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

刘和点头,说道:“按照正方刚才的句读,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点一个逗号,没错吧?”

两人同时点头,看着刘和将一个形似蝌蚪的“,”号点在了“民可使由之”与“不可使知之”的中间。

刘和挥笔在这行字的旁边再度写下了同样的十个字,然后毫不犹豫地将逗号、句号和分号添加了进去,于是同样的十个字就变成了这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刘和大声地按照自己的标点句读念出了十个字,落在李严和刘放耳中却完全变了意思。

刘和说道:“若是按照我的断句之法,这十个字似乎可以理解为‘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不知我说的对否?”

李严和刘放一起点头,表示同意刘和的解释。

“你俩不要着急,且看我将第三种断句的方法也书写下来!”刘和来了劲头,竟然又在纸上唰唰地写下了一行同样的字,然后毫不犹豫地开始在上面添加所谓的标点符号。

等到刘和捣鼓完毕,一张蔡侯纸上就出现了三行完全相同的文字,只是每行字中间那些圈圈点点标识的位置不同。具体如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严和刘放当时就看傻眼了,他们完全明白了刘和想要表达的意思,刘和这是要告诉他们,若是没有标点符号作为辅助,那么面对同样的一段文字,因为理解不同,便会出现多种意思。而这些解释和意思,有的相近,有的却是截然相反!

刘和却是意犹未尽,指着第三行添加了标点符号的文字说道:“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这第三种断句的方法。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诗书礼乐这些都是教化民众的基础和手段,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书礼乐,那就是一件大好事,应该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地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基本的东西!”

“对了,其实关于这句话,还有第四种解释,大意说的是:作为统治国家的人,如果人民都能够服从他的意志,都能够奉行他颁发的各项政令,好,那就随百姓去,不要再多加干涉;如果人民不听话,大家有意见,有排斥和对抗,这时候该怎么办?那就要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刘和说完这些,看着已经彻底石化的李严和刘放,笑眯眯地说道:“现在,我要布置今天的作业了!你们按照我方才说的第四种解释,反过来倒推着使用标点符合,然后在纸上给我标识出来。”

“你们两个坐两边去,各自抄录和标识,不许抄袭哦!”

李严和刘放闻言,差点一头栽倒。

就这么点事,咱犯得着相互抄袭么?

正文 第九十六章 谁是孙礼

奉了公子之命,丁况即将带着十几个手下离开蓟城,前往涿郡南边一个叫做容城的小地方,寻找一个名叫孙礼的年轻人。

自从来了幽州之后,丁况和大师兄史阿顿觉人生的春天终于来到了,他们不仅受到刘和的礼遇,而且在州牧府中也属于地位超然的两个人,虽然从不参与政事,却能始终守在刘和身旁,眼中见到的,耳中听到的,皆是攸关幽州的大事,任何一件说出去,都能让许多人羡慕和打听上好半天。

刘和在路上的时候就允诺过王越,要在幽州开办一家武馆,将王氏一门的武学发扬光大。回到幽州之后,因为诸事缠身,武馆的选址、建设、布置等具体事务尚未铺开,至于开张那就更是遥远的事情。

尽管如此,但史阿和丁况却不焦急,更不会觉得公子当初说过的话是在敷衍他们师徒。主要的是,虽然开办武馆形式上的一些东西还未铺开,但关键性的一步已经悄悄的迈开。

赵云从八千军中子弟当中精挑细选出来五百壮士,作为太傅卫队的候选对象,刘和又让史阿和丁况从这五百名壮汉当中挑选资质禀赋最好的三十人作为武馆的学徒,每天跟着史阿和丁况学习近身搏杀之术。

说起来,史阿和丁况如今也是当了师傅的人,不仅可以体会到当初王越收徒授徒时的那份成就感,而且被一群规规矩矩的汉子们前呼后拥的喊着“师傅”,内心之中的那份小优越,别提有多嗨皮了。

有着尊贵的身份,还有丰厚的报酬,更有一帮听话肯学的徒弟,对于靠着身手混饭吃的武人而言,史阿和丁况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李严在交待任务时,曾再三叮嘱丁况,一定要想办法将那个叫做孙礼的人从容城接到蓟城来,因为这是公子指名道姓交办下来的任务。

丁况知道刘和的脾气,平时待人和气,从不故意苛责和刁难下属,但他交待下来的事情却是要求属下必须认真负责地去完成,若是敷衍塞责,刘和就会非常生气。

为了将这趟差事给办好办扎实,丁况仔细向李严询问了关于孙礼的情况,辗转从李严口中得知孙礼此人与一个新近来投的名叫马台的人有关,至于其他的则是一概不知,不足以让丁况摸清楚孙礼的底细。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丁况急忙四处打听这个马台的下落,想要从马台空中了解更多关于孙礼的消息,结果正好赶上马台在灅水边上向鲜于辅交接了押粮任务之后,带着一支船队从灅水上游来到了蓟城。

船队当中多为民夫,是从雍奴出来的,这次负责替州牧府运输了一批粮食,离开时各自得了赏钱,于是相约前往蓟城购买一些过年节所需的货物,然后自行返回雍奴。

丁况于是自掏腰包,在客栈内备下一桌酒席,热情地招待有些受宠若惊的马台。

为了显得热闹,丁况玩了一点小花招,自称是代表公子前来为马台接风,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还东拉西扯地找来了蓟城几家大户的公子作陪,其中便有那个嗜酒如命的徐邈徐公子。

作为刘和的近身侍卫,史阿和丁况时常陪着刘和出入城中各种场合,当然了,这里面不包括那些“不健康”场所。所以,城中大户人家的公子都认识丁况。丁况出面请客,这些无所事事的富家公子一请就到,反正白吃白喝还能增进感情的事情,傻子才会拒绝和反对。

至于酒名远播的徐公子,为何也会前来赴宴,除了跟他有酒必到的性子有关,也跟刘和交待下来的任务有关。大公子请徐邈替自己走一趟军都山,如今幽州北面不怎么安稳,徐邈便想向丁况借几个人手使唤,保护自己前往军都山时的安全。

别看徐邈喝酒时晕晕乎乎的,其实心里一点都不糊涂,既然大公子都说了一应所需从州牧府中支出,丁况手底下那帮如狼似虎的护卫正好可以借几个来用用。

徐邈是豪族公子,家中不是有私兵可用的么?犯得着从丁况这儿弄几个样子货充当打手?

当然犯得着了。这就好比后世某些土豪有钱人可以花钱买到法拉利、兰博基尼这样的豪车,却没本事搞到非套牌的、真正大写红字母打头的军车牌照一个道理。徐邈虽然是贵公子,但徐家的私兵如何能跟州牧府上的卫兵相比?如今在幽州,只要能贴上州牧府或者姓刘的标签,身份地位立马往上看涨啊!

风尘仆仆赶到蓟城的马台,还真不敢奢望能有刘放那样的待遇,能够被大公子出城相迎,一辆马车载进州牧府中。毕竟马台知道自己的斤两,不仅出身无法跟刘放相比,而且肚里的学问也无法与刘放相比,他当时在雍奴站出来说话的时候,只想着可以在赵云手下谋个差事,这跟接了《纳贤告示》一心投奔刘虞的刘放完全就是两码事。

人才也分等级,像刘放那样的属于高级幕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