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为骇人,可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不仅相互之间无法有效的协同,而且因为战马对于草料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对于整支部队的后勤供应压力很大,很难在一个地方久呆下去。”

刘和的前世只是一个二流大学的师范生,不是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他此时只能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对于骑兵建设方面的看法。

赵云听了之后,没有马上接话,而是认真的思考起来。

虽然公子看似在和自己闲聊,可赵云可不敢这么认为,他把见面之后的这第一次谈话,当成了刘和对自己的考校。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赵云开口说道:“公子,卑职觉得太傅大人也有他的道理。塞外的鲜卑人、乌桓人不分老幼,人人皆能骑马射箭,对付这些游牧部落,只凭少量的精锐骑兵,虽然可以取得速度和力量方面的优势,但却无法全面防御和遏制他们的袭扰侵掠。”

“公孙将军麾下白马义从便是一支十分精锐的轻骑部队,鲜卑人和乌桓人只要见到白马义从的旗帜,便会逃得远远的,可是这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白马义从离开,他们还会聚拢起来,继续进犯我们。”

“当然,我对于公子走精兵路线的想法完全赞同。在边疆地带,骑兵需要保持一定数量上的优势,但也不是一味的就要扩大人数,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和选择。”

“哦,如何取舍和选择?”刘和流露出很感兴趣的表情。

“卑职以为,幽州的骑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数保持在五千人左右,全部由汉家士兵组成,配备最优良的战马和最上等的兵器皮甲,作为核心力量,直接听令于太傅大人。”

“第二部分的骑兵数保持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分为左中右三部,依次驻守于代郡、上谷郡和涿郡。这一万五千人要以汉人为主,同时吸纳部分拥护和支持官府的乌桓人、南匈奴人和少量鲜卑人加入进来。他们的粮草军饷由各郡承担,战事危急时,可以集结起来成为一支大军,战事平稳时,则驻守各郡维持本郡安定。”

“第三部分的骑兵人数不限,主要由靠近长城外侧的乌桓人和鲜卑人组成,他们不可进入长城以内,只能在长城以外活动。对于这个部分,可以每年向他们支付一些盐铁和粮食作为报酬,要求他们一起对抗更北面鲜卑大部族的来犯。”

“嗯,子龙的这个设想很有见地,可以尝试。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再细化一下,比如将第一层次的五千人马分为轻骑兵和具装甲骑两营,其中轻骑人数保持在三千,重骑人数保持在两千,遇到战事时,轻重配合,效果更佳。”

“公子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组建重骑兵的代价十分高昂,一名重骑兵的花销大概可抵三到五名轻骑兵,而一名轻骑兵的花销又可抵八到十名步兵,这么算下来,养一名重骑兵的代价,可以养二十五到五十名步兵。重骑兵的花费如此高昂,实际作战中作用发挥却是有限,若是组建重骑兵,是否划算?”

原本脑子里面还在想象着重骑兵横扫一切战场兵种的刘和,被赵云这么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清醒了不少,意识到自己实在是有些想当然了。

汉族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重骑兵辉煌的时代,其中尤以隋朝的具装甲骑为最。当时罗艺统率着五千具装甲骑,人马皆披重甲,再辅以轻骑兵,其势锐不可挡,简直是战场之上的“推土机”。

然而,这五千具装甲骑却是大隋倾全国之力,用时许多年才积攒出来,而具装甲骑所需要的明光铠、马槊、骑士、马匹、重甲等等,都是非常耗费时日和钱粮,说白了就是用金山银山往坑里面填,一点一点堆出来的!

刘虞目前只占据了幽州的三分之一,能养活现在这么多的骑兵,已经是个奇迹,哪里还有余力再弄什么重骑兵?

养一名重骑兵相当于养五十名步兵,养两千重骑兵的代价等同十万步兵,刘和这是想要逆天么?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北地之危

如果刘虞知道那个不让自己省心的儿子正在为老爹积极筹划组建一支横扫天下的骑兵,他肯定会觉得非常欣慰,甚至是非常的期待!

因为,刘虞现在迫切需要一支战力强横、忠诚可靠的骑兵部队。

南下真定的半个多月时间,已经让刘虞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带来的这支队伍是多么的不靠谱,要纪律没纪律,要战力没战力,除了人数看上去众多一些,声势浩大一些,其他的简直是不值一哂。而且,正因为南下的人马众多,不仅给后勤供应造成了很大麻烦,也给沿途的百姓造成了很多的麻烦。

说麻烦,这还是轻的。实际上,刘虞知道有的部队很不像话,简直可以用祸害来形容了。譬如阎柔带来的两万人,若是继续待在冀州,或许就会干出一些更加不堪的事情,甚至是成为流寇匪军都有可能。

刘虞麾下部队如此的不堪,却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

前些年,在刘虞尚未出任幽州牧之前,张纯和张举与乌桓人相互结盟,然后一起叛乱,率军进攻到蓟县之下,烧毁城郭,掳掠百姓,杀死了当时的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叛乱的部队一度达到了十余万,屯驻在肥如一带。

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他们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汉而立。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五万部队进入青、冀二州,攻破了清河、平原等数郡,杀害了许多的百姓和官吏。

次年,朝廷派出当时担任宗正的刘虞领幽州牧之职,前来平定二张的叛乱。

刘虞到达幽州之后,精简部队,广泛施行仁政,派遣使者告诉乌桓峭王和丘力居等人,朝廷对于他们此前的行为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但是他们今后不可以再支持张举和张纯二人,乌桓各部鉴于刘虞的声望和信誉,接受了安抚,解除了与二张的结盟。

成功分化了二张与乌桓人的关系之后,刘虞立即在幽州各地悬赏和通缉张举、张纯二人。张举、张纯见事不可为,便逃命到了塞外,随他们一起造反的部众则是投降或逃散。后来,张纯被他豢养的门客王政杀害,首级被送到了刘虞这里。刘虞立下大功,汉灵帝便派使者前来升刘虞为太尉,封为容丘侯。

刘虞是个仁慈宽厚的人,他接收了七万多张纯和张举的降兵之后,并没有像皇甫嵩对付造反黄巾“蛾贼”那样全部坑杀,然后在幽州堆出一座“京观”出来,而是将这支参差不齐的队伍就地安置,其中老弱一些的尽数分给土地,转兵为民,剩下的三万青壮则转为幽州常备兵中的一部分。

这次刘虞南下所率的三万士卒,其中便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当初追随张纯和张举造反的乱军改造而成,至于阎柔带来的两万部队,则就更加复杂。

阎柔本为广阳人,老家就在蓟县以西三十里外,他年轻时被南下入寇的乌桓人掳去做了俘虏,后来鲜卑人来打乌桓人,又把他从乌桓掳到了鲜卑部落。

若是换了别人,被这么掳来掳去的几回,恐怕早就丢了性命,可阎柔却是一个异类,非但没有吃多少苦头,反倒成了鲜卑人和乌桓人的朋友,得到了两族的信任与亲近。

前面说过,原护乌桓校尉箕稠在二张造反期间被杀,后来朝廷便重新任命了一位名叫刑举的校尉上任,结果又被鲜卑人所杀,而鲜卑人杀刑举的目的竟然是要替阎柔谋取这个位置!

然而,鲜卑人低估了大汉朝廷对待异民族的态度和决心,就算当时的灵帝荒淫无道,朝廷对于北方各族的压制也日渐式微,但连续两任的护乌桓校尉被杀,也让朝廷十分震怒,于是朝廷提升了当时在讨伐张纯、张举过程中立下功劳的降虏校尉公孙瓒为护乌桓校尉,接着又擢升其为中郎将。

公孙瓒在对待鲜卑人和乌桓人的态度上,与刘虞有着根本不同。刘虞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塞外的游牧民族,而公孙瓒则主张以牙还牙,坚决进行反击和剿杀。鲜卑人和乌桓人在公孙瓒这里吃了许多苦头,他们转而更加拥护刘虞,同时也积极扶持阎柔作为代言人,平时负责与幽州各郡的官吏打交道。

阎柔虽为汉人,但他却是为乌桓人和部分鲜卑人的利益着想,当初鲜于辅头脑发热,自告奋勇地去请他出兵支援刘虞南下,正中了阎柔的下怀,于是阎柔立即纠集了两万骑兵,尾随着刘虞一同南下冀州。

阎柔之所以要带兵随刘虞南下,第一是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乌桓人和鲜卑人心目的地位,他可以对乌桓人和鲜卑人这么说:“看看,我在刘虞心中还是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