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富国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民贼独夫】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民膏民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脂、膏,油脂。
【民穷财尽】谓人民财力枯竭,穷困不堪。
【闵乱思治】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
【悯时病俗】忧虑时俗。
【名士风流】①指名士的风度、气韵。②魏晋文士尚玄学鄙礼法,故后世多以“名士风流”指文人放达潇洒的风貌。 
【名下无虚】犹言名不虚传。
【名山大川】著名的大山大河。
【名山事业】藏之名山的事业。指不朽的著述。
【名山胜川】亦作“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
【名山胜水】见“名山胜川”。
【名不正,言不顺】谓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话就不顺理。
【名不副实】亦作“名不符实”。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
【名不虚立】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名不虚得】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名不虚传】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
【名不符实】见“名不副实”。 
【名公巨人】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名公钜人】见“名公巨人”。
【名公巨卿】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名公钜卿】见“名公巨卿”。
【名公钜人】见“名公巨人”。
【名公钜卿】见“名公巨卿”。
【名正言顺】①谓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②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正理顺】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名存实亡】名义尚存在,实际已消亡。
【名列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按:春秋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后以“名列前茅”谓名次列在前面。 
【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名垂青史】名声永留史册。
【名垂万古】谓名声永远流传。
【名卿钜公】名公巨卿。
【名高难副】谓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语本《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汙。《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流巨子】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名副其实】亦作“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名过其实】名位或名声超过实际。
【名符其实】见“名副其实”。
【名从主人】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以“名落孙山”谓投考或选拔未中。
【名贸实易】谓名称相似,实质不同。贸,通“牟”,等齐。易,变易。《商君书·开塞》:“今世之所谓义者,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一说“贸”义同“易”。谓名称与内容应互换。
【名实相副】亦作“名实相符”。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名实相符】见“名实相副”。
【名震一时】谓在一个时期名气很大。
【名德重望】犹德高望重。
【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鞿利鞚】犹名缰利锁。
【名缰利锁】谓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明日黄花】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后因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明升暗降】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明公正气】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明公正道】见“明公正气”。
【明公正义】见“明公正气”。
【明月入怀】①语出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之二:“朱城九门门九闺,原逐明月入君怀。”本谓后宫怨旷,后亦以“明月入怀”比喻人心胸开阔明朗。②指生子。
【明月清风】犹清风明月。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
【明火持杖】同“明火执仗”。
【明火执仗】打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明火执杖】同“明火执仗”。
【明火执械】同“明火执仗”。
【明心见性】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明正典刑】依法公开处刑。
【明目张胆】①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②形容公开作恶,无所畏忌。
【明目达聪】指当权者多方观察民情,广泛听取意见。语本《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孔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明刑弼教】语出《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谓以刑律晓谕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辅助教化之所不及。
【明光铮亮】见“明光烁亮”。
【明光锃亮】见“明光烁亮”。
【明光烁亮】光亮耀眼。 
【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互相争斗。多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明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明见万里】形容对远方或外面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识见非常高明。
【明来暗往】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来往频繁(多含贬义)。
【明明白白】①清清楚楚;明确无误。②犹言光明正大。
【明明赫赫】语出《诗·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对,还故意去做。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却故意问人家。
【明查暗访】见“明察暗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暗,也写作“闇”。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脩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闇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后因称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珠投暗】见“明珠暗投”。 
【明珠暗投】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后多用“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赏识和重用,或好人误入歧途。亦比喻贵重的东西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
【明珠弹雀】比喻得不偿失或使用不当。语出汉扬雄《太玄·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范望注:“飞肉,禽鸟也。”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黄金满笥,不以投;明珠径寸,岂劳弹雀。”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明耻教战】谓申明军法,严惩怯懦退缩,使士卒知耻辱之所在,作战时能奋勇向前,杀敌致果。
【明效大验】很显著的效验。
【明推暗就】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明堂正道】犹明公正气。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亦指代美女。
【明眸善睐】美目善于顾盼传情。
【明婚正配】犹言明媒正娶。 
【明婚正娶】犹言明媒正娶。
【明扬仄陋】见“明扬侧陋”。
【明扬侧陋】明察荐举出身微贱的人。语本《书·尧典》:“明明扬侧陋。”曾运乾正读:“《史记》说,为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明窗净几】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多形容房间明亮,陈设整洁。
【明媒正娶】旧时指经媒人说合,父母同意并以传统仪式迎娶的正式婚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