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水曲肱】《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后因以“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饮水知源】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语本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饮水食菽】见“饮水啜菽”。
【饮水啜菽】喝清水,吃豆类。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饮水栖衡】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饮水辨源】见“饮水知源”。
【饮灰洗胃】谓彻底改过,重新作人。语本《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腹秽恶,故生凶子,兒年二十馀便欲杀公。’”
【饮血茹毛】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
【饮血崩心】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
【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成玄英疏:“诸梁晨朝受诏,暮夕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牎啤!
【饮冰吞檗】见“饮冰食蘖”。
【饮冰茹蘖】见“饮冰食蘖”。
【饮冰食蘖】“蘖”念bo4。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宋·王迈《岁晚偶题》诗:“饮冰食檗坐穷阎,旋觉星星上鬓髯。”亦作“饮冰茹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盖烈妇或激于一时,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其胸中正气,蓄积久矣,宜鬼之不敢近也。”
【饮谷栖丘】犹言栖丘饮谷。
【饮河满腹】《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后遂以“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饮河鼹鼠】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饮泉清节】《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饮食男女】指对吃喝和性的需要。
【饮食起居】指人的日常生活。
【饮恨而终】心怀怨恨而死。
【饮恨吞声】忍恨含悲,不敢表露。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饮气吞声】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患。语本《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饮鸩解渴】见“饮鸩止渴”。
【饮胆尝血】谓刻苦自励。
【饮犊上流】谓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语本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於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隐名埋姓】同“隐姓埋名”。
【隐忍不言】见“隐忍不发”。
【隐忍不发】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隐若敌国】语本《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后因以“隐若敌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语出《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邢昺疏:“‘隐居以求其志’者,谓隐遯幽居以求遂其志也。”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以求不使人知。
【隐约其词】亦作“隐约其辞”。谓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
【隐约其辞】见“隐约其词”。
【隐恶扬善】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
【隐然敌国】见“隐若敌国”。
【隐迹埋名】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隐鳞戢羽】见“隐鳞戢翼”。
【隐鳞戢翼】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隐鳞藏彩】《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后因以“隐鳞藏彩”比喻潜藏待时。
【印累绶若】语本《汉书·佞幸传·石显》:“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颜师古注:“累累,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印累绶若”形容官吏身兼多职,权势显赫。
【莺吟燕舞】见“莺歌燕舞”。
【莺吟燕儛】见“莺歌燕舞”。
【莺飞草长】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以“莺飞草长”形容明媚的春景。
【莺飞燕舞】莺燕飞舞。象征春光明媚。
【莺猜燕妒】比喻遭人猜忌。
【莺巢燕垒】比喻妓院。
【莺期燕约】比喻男女私情的约会。
【莺啼燕语】①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②比喻女子悦耳的语声。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歌蝶舞】同“莺歌燕舞”。
【莺歌燕舞】亦作“莺吟燕舞”。莺啼如歌,燕飞若舞。形容春光明媚,万物欢悦。亦喻形势大好。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莺闺燕阁】指妇女的闺阁。
【莺俦燕侣】以莺、燕之成双作对比喻情侣或夫妇。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你自有莺俦燕侣,我从今万事不关心。”
【莺声燕语】莺声呖呖,燕语呢喃。多用以比喻女子婉转悦耳的语声。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听的~,不是男子之音,便从神柜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青衣女童侍立在床边。”
【鹦鹉学舌】《景德传灯录·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后因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膺图受箓】见“膺箓受图”。
【膺箓受图】①谓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图,河图;箓,符命。②道教谓经过修炼,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鹰心雁爪】比喻心灵手快。
【鹰拿雁捉】形容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鹰视虎步】见“鹰视狼步”。
【鹰视狼步】视物如鹰,行步如狼。形容举止狠戾。
【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鹰扬虎视】如鹰飞扬,似虎雄视。形容威武奋勇。
【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鹰睃狼顾】见“鹰视狼顾”。
【鹰撮霆击】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鹰挚狼食】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鹰击毛挚】比喻严酷凶悍。
【鹰击长空】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鹰瞵虎攫】见“鹰瞵虎视”。
【鹰瞵鹗视】像鹰一样凶狠地注视着。鹗,鱼鹰。形容以威猛的目光窥望。
【鹰觑鹘望】犹言鹰瞵鹗视。比喻以敏锐而急迫的目光窥望。
【迎刃以解】同“迎刃而解”。
【迎刃立解】同“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容易解决。
【迎刃冰解】同“迎刃而解”。
【迎来送往】①谓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