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平简介

李吕(1122…1198)字滨老,一字东老,号澹轩,光泽(今属福建)人。屡试不中,遂弃科举,著《易义说》,尤留意《资治通鉴》,有论著数百篇。尝立社仓,朱熹为作记,叹其不遇。庆元四年卒,年七十七。

周必大为撰墓志铭(《平园续稿》卷三五)。有《澹轩集》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澹轩诗馀》一卷。

 ●鹧鸪天·寄情

 李吕

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

金泥帐小教谁共?

银字笙寒懒更调。

人悄悄,漏迢迢。

琐窗虚度可怜宵。

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

 李吕词作鉴赏

此词认妍丽之笔写丝幽闺春夜的情思,明艳妩媚,尤觉动人,颇有晏几道的风姿。

起二句,写入夜后的情景。醉意初消,闺中人脸上的晕红渐褪;她晚妆匀罢,感到百无聊赖了。“脸上”句,犹小晏《木兰花》词“脸边霞散酒初醒”意。“霞”,指脸颊因酒力而透出了红晕。由于“无聊”,才要喝酒,而醉后初醒、更觉无聊。纵使重理残妆,又有何意绪?于此轻点一笔。“金泥”二句,补足“无聊”之意。“金泥帐”,用金粉涂饰的床帐:“银字笙”,笙上以银字标明音色的高低,故称。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金泥”句,写闺人独处寂寞无侣之恨。一“小”字,入木三分。帐小而无人与共,自怨自艾,实为下片“琐窗”句作铺垫。“笙寒”,笙为簧管类乐器,簧片须烘暖后发音方能圆正。簧片既冷,又懒得去烤热它,重新吹秦,盖因赏音之人不在也。两句极写女子索居寥落的情态。

过片两句,运笔入虚。全仿小晏《鹧鸪天》“春悄悄,夜迢迢”句式。黑夜,总是那么漫长,静听着迢迢漏声,孤独的人闭置在琐窗之内,无人相伴,又辜负了一个美好的春宵!“琐窗”句,用唐诗“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见《太平广记》),概括为全词主旨所在。下片三句,顺笔写来,豪不着力。末二句忽作转折,点出题面“寄情”之意。“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情酣意满,余韵不尽。“丁香结”,指丁香缄结未开的花蕾。李商隐《代赠二首》之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丁香之“结”,喻心情郁结不开,愁恨满腹。“豆蔻梢”,语本杜牧《赠别二首》之一:“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生于岭南,其苗如芦,其叶如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微带红色,叶展花开。南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称为“含胎花”。杜牧诗中用以比喻“娉娉袅袅”的美女。本词中亦以“丁香”、“豆蔻”设喻。上句谓女子自与情人别后,终日牵摆,以至相思成灾,无法解脱。下句谓一别数年,虚度了多少个春宵,也辜负了多少美好的年华,比“琐窗”句更深一层,对别后之“恨”作了整体性的描述。“丁香结”与“豆蔻梢”,均唐人诗语,词人信手拈来,合用在一起,浑如己出,十分精妙,留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形象。末句意境尤美,含蕴无尽。形象。末句意境尤美,含蕴无尽。

姚宽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姚宽(1105…1162)初为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以父荫补官。秦桧当政,以怨抑不用。后以贺允中、张孝祥荐,入监进奏院六部门,权尚书户部员外郎兼权金、仓、工部屯田郎,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卒。《宋史翼》有传。有《西溪居士集》五卷(已佚)、《西溪丛语》二卷。周泳先辑《唐宋金元词钩沉》,有《西溪乐府》一卷。

 ●生查子·情景

 姚宽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

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

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

 姚宽词作鉴赏

这是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从她和情郎“相见两悠扬”,以及分手后便“踪迹无寻处”的情况看,他们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结合。在封建社会里,夫妻关系以男子为中心,象这首词所反映的结合方式,只会给痴心的女子留下永无止尽的思念与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别时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设想中的别后“相思”,当比一般的送别词包含更多的伤心与痛楚。

这首词由八句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艺术魅力。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心雕龙。比兴》就有“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的话。不同形式的比喻手法交换使用,还可以使文势变幻,形成错综美。这首词首句“郎如陌上尘”,次句“妾似堤边絮”,并非各以一物为喻,而是互文见意,言妾亦如陌上尘,郎亦如堤边絮。尘与絮悠扬飘荡,无辙可循。尘与尘相遇,絮与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无法觅其踪迹。把两个人遇合方式的特点,通过尘与絮的“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体现出来,喻义明确,词篇的表现力因此加强,引人入胜。

下半阕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也是用比喻,不过是暗喻而已。以雨喻泪,宋词屡见。稍别致者,如胡铨《如梦令》“眼雨欲晴时,梅雨又来相恼”,出“雨”字而不见“泪”字,以“眼”字点出;吴城小龙女《清平乐》“泪眼不曾晴”则出“泪”字而于“晴”字对面见“雨”字。本词此句“泪”、“雨”并见,以连绵的秋雨喻不断洒落的泪珠,取喻显明,亦足动人。至于“酒面扑春风”,字面本于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而谓女子酒后,脸上绯红,有似春风扑人。象“酒面扑春风”这类比喻,本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就不甚显著,作者不仅不把相似点说出,反而用叙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实写两种相关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想真正理解词人的真实意图,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这种比喻,修辞学上称为“曲喻”,古人称之为“不似之似”或“象外句”。《冷斋夜话》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无可的两句诗,好像是一写寒雨一写落叶,实际上是一个不用比喻词、不写相似点、而直接以雨声比落叶的曲喻。同样,“酒面春风”似乎是即写酒又写风,其实是借春风比酒后脸的情态。曲喻虽不尽一般比喻之易于理解,可是因为其“曲”,所以含义更隽永,更耐人寻味,用之于诗词,情趣也就更浓。在结构安排上,这阕词既表现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段落层次十分清晰、显明。词篇写别时情景,自然以描写告别场面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两句为中心,上半阕为别时的感慨,末二句设想别后的情事,篇幅虽不长,却容下了别情离绪的各个方面。

在上半阕中,一、二句各自设比,三、四句补叙所比的内容,作为比喻,四句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从措意的过程分析,其间的条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两句向对方提出“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的疑问,这又同上半阕的别时情绪遥相呼应。通过这种呼应,一方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无限忠贞,另一方面又对男方的爱情表示了担心和疑虑。这种“救首救尾”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篇结构更加谨严,而且揭示主题方面,显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洪迈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子。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授两浙转运司傒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吏部郎、礼部郎,除枢密院检详文字。三十二年,以假翰林学士,充贺金登位使使金,不为所屈,全节而返。乾道元年(1165),知泉州,次年改知吉州,入对,除起居舍人。三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历知赣州、建宁府、婺州。

淳熙十三年(1186),拜翰林学士。绍熙初,进焕章阁直学士知绍兴府。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是岁卒,年八十,谥文敏。《宋史》有传。清钱大昕、洪汝奎分别撰有《洪文敏公年谱》、《洪文敏公年谱增订》各一卷。迈以文章取盛名,学识博洽,有《容斋五笔》七十四卷,《夷坚志》三百二十卷,选有《万首唐人绝句》一百卷。

●踏莎行

 洪迈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