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半夏行医的经历,可是鼓舞了不少的有为少年少女。

    消息发出之后,妙手仁心堂外就人满为患。这其中,有送孩子过来跟着两位大夫学医的,有自己诚心来学医的。有的,认为自己在医术方面的确没什么造化,为了不误人子弟。还是来安安生生的当个药童吧。

    只不过,这当药童也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抓药煎药,迎来客往,可一样都不能缺。许多人在听说了妙手仁心堂招徒的规则后。自动就打了退堂鼓。打了退堂鼓也没啥,留在这儿凑凑热闹也是好的。

    这段日子,村里可热闹了,老百姓们有时间,都喜欢找个乐子。他们也想第一时间知道,哪些人家的孩子被妙手仁心堂看中了。在他们看来,要是李大夫和赵郎中真的收了他们当徒弟,以后那孩子也就算是有出息了。

    在这些人中,值得说的是,还有不少的姑娘也来了。有大姑娘,二三十岁,已经嫁为人妇的。听她说,她是来拜小李大夫为师的,也不求能学到多么高深的医术,就是希望能学到个一星半点。她早年嫁人,丈夫死得走,一直伺候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老年来两老身体不好,大病小病没断过。要是她能学上一点医术,也能更好的照顾公公婆婆。

    大家伙儿听了,都夸这家闺女有孝心。李半夏也有感于她的一片孝心,再加上她外表柔弱,一双眼睛却透露着坚毅。对于一个吃了这么多苦头还不改本性初衷、孝顺公婆,坚强生活的人,她也十分佩服。

    有大姑娘,也有小姑娘,年纪不大,也不过十二三岁,跟甜甜差不多大。梳着两个小髻,两只大眼睛滴溜溜地直转,看起来很可爱。小姑娘也不怕人,见着谁都甜甜地唤着,很讨喜。

    这个小丫头,与她家的甜甜还真像。甜甜要是见着她,俩人肯定能玩到一块。

    李半夏这一点可就预见错了。

    甜甜和这个梳着两个小髻的小姑娘的确很投缘,不过人家投的不是朋友之缘,而是对手之缘。这个小姑娘,后来可是她家宝贝闺女最大的竞争对手。两人公平竞争,都想继承李半夏的衣钵,也更想成为她这位女神医最满意的弟子。

    让李半夏值得欣慰的是,这两个丫头竞争归竞争,一直恪守着医者的本分,没有产生不良竞争行为。同时也因为,两人医术平分秋色,谁都不甘落了下乘,即便李半夏不督促,她们学得很认真,医术也突飞猛进。

    除了这些,还有几个人,也是方圆百里村中的老面孔了。他们刚一来,就被人给认了出来。

    可不是临近村子的郎中麽,他们也都来了!

    这儿的许多人,还让他们给看过病呢。对于他们的到来,赵郎中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可以说是有几分受宠若惊了。

    他比谁都了解这些老大夫,医术虽然不甚高明,却也是三村四寨不多的大夫,平时架子端得比谁都高。或者说,人年纪大了,越发显得老气横秋的。让他们拜一个姑娘为师?这简直就是说梦话,平时他们断症,外人在旁哪怕是多一句嘴,也都是不允许的。

    今儿个他们却到这里来了。

    赵郎中茶水上了,这些大夫中有熟识的,还有关系处得不错,他叫一声老大哥的。跟他喝喝茶,说说话,也明了他们的心思。

    活到老,学到老,医术这一行尤其如此。别看他们老了,但是他们一颗想救人的心没老。

    只要还有一颗想救人的心,那无论做什么都不嫌迟的。

    赵郎中满载而归,心中喟叹,他也有必要跟老大哥们学学,活到老,学到老啊!

 438 妙手仁心堂(3)半夏的小fans

    438妙手仁心堂(3)半夏的小fans

    几个回合遴选下来,妙手仁心堂一共留下了三位大夫,四个药童。

    三位大夫,都是各村的老大夫,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留在妙手仁心堂,一边学医一边看诊。

    而四个药童,就是从村里来应选的那些人中挑出来的。一共四个,一个小姑娘,一个男娃,还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

    两位大夫,分别是宋大夫,邱大夫和陈大夫。其中,以宋大夫年龄最长,宋大夫最擅长看些老人病,结合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还研制出一套有益老年身心穴位疗法。

    赵郎中算不上老头子,还是个壮年,也曾亲自尝试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错。于是乎,宋老爷子就负责老年病这一块。

    他擅长治老年病,穴位疗法也很不错,若是配上针灸疗法那效果就更佳了。李半夏也不吝啬,教给了宋老爷子一套精妙的针法,高兴得宋老爷子直呼寻到了薄。

    其实,这三位老爷子年纪一大把,资历也这么多了,李半夏是万万不敢当人家的师父。要真是如此,她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这些人到妙手仁心堂,也不受什么限制,就像李半夏之前在药庐坐堂一般。

    大的方面听药堂的,其他的方面都可以自己自主。医术方面也谈不上谁教谁,谁比谁高明,大家一起探讨,争取集众家之长,彼此的医术都能得到提高。

    邱大夫和陈大夫也各有所长,邱大夫擅长治外伤,听说他年轻时是跑江湖的,还在一个镖局里当过镖头,镖局里人受伤可都是他包扎的。陈大夫喜欢游历。见多识广,而且专门喜欢到僻静的村寨或者异乡,知晓许多的异乡民俗。懂得各地方治病的一些偏方。听说他还曾到过苗疆,对蛊毒也有一定的涉猎。

    蛊毒这两个字。伴随的是恐怖和神秘。对蛊毒知之不深的人,在听到这两个字时,第一感觉便是如此。

    李半夏对蛊毒,也有着一种畏惧。那是因为,中了蛊毒之人往往比中了毒的还要难解,这其中还多半伴随着感情纠葛,什么子母蛊之类的。更是惊险难以言喻。当然,往往还会让人产生恶心的联想,如蛊虫之流。

    但是,学医之人。还是忍不住想解开蛊毒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就算不碰这东西,能够了解一二也是好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或许有一天遇到蛊毒。也不至于一无所知。

    陈大夫听说李大夫想学,更是倾囊相授,将自己所知所晓全部教给了她。李半夏也在这过程中,与陈大夫探讨了一番摸骨疗法。其他大夫见摸骨之术如此神奇,也都很感兴趣。几位大夫一起学习摸骨。各自有不同的见解,交流学医心得,虽一时不能掌握,却也初窥门径,略知一二。

    至于四位药童,有机灵的,有认真的,有懂事乖巧、干活麻利的,也有憨厚老实、天资不怎么聪颖的。

    之前提到的那位小姑娘,姓白,叫白真真。乃是附近黄水村白家的小女儿,自小聪明伶俐,做事机灵,亲戚都夸这孩子聪明。

    这白真真,人虽小,也很可爱,却已经很懂事了。家里就她和父亲两个人相依为命,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丢下他们父女俩个跑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回来过。白叔虽穷,却穷得极有骨气,哪怕只有父女两个人,也活得好好的。

    他生命中只有两件事,一样是认真干活,赚钱养家;还有一样是照顾好自己的女儿,不管多困难,也不让自个儿闺女受一点委屈。白叔当年也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就是穷了点儿,也不是没姑娘嫁他,只是为了自个儿闺女,这么多年一直单身一个人。

    在白叔全心的呵护与照顾下,白真真倒没有受太多的委屈。再加上这小姑娘生性开朗,也不将别人骂她没娘的闲话放在心上。她从很小就要懂得,她一定要争气,一定要懂事,这样爹爹才不会那么辛苦。

    白真真很小的时候,脑子里就隐隐约约想着,以后自己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让爹爹以她这个女儿为荣。可是长大后,看到村里女人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绕着丈夫孩子,女人根本就没想过能支起一片天,不禁有些心凉、心怯。

    这种感觉很微妙,许多人都有过那种惶恐。在那种时候,在那样的环境下,这种隐隐约约地惶恐会被放大无数倍。

    就像你从小就想要实现的梦想,有一天你发现,你根本就没有一丝实现的可能。甚至,你只要说出你的梦想,你的志向,换来的只是别人的轻笑。

    大杨村出了一个李半夏,让许多事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她自己的生活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照样住在那有些破旧的屋里,吃的东西照样清简,每日有时间还是会和孩子们戏耍嬉戏,但正因为她,许多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