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寡妇如此多娇-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头时不时传来女人哀哀的哭啼声,不止一个,刚醒来时她也见过几个的,据她如今所知,这些女人跟她一样,也是才死的那张安臣的妾。姜采青相信,这些女人的悲痛欲绝没有半点儿掺假,是真伤心啊。姜采青虽然不能说精通历史,但作为一个追文无数的书粉,那古代的文她读得真不算少,夫死无子,便是正头娘子也没了指望,况且她们这些个妾呢。

    所以,她现在该怎么办?

    姜采青再一次搜索原主的记忆,还是一无所获,穿成这样就够倒霉的了,竟然还没留下原主的记忆,从柳妈妈絮絮叨叨的劝说中,得知原主应该是张安臣从濮州带回来的一个贫家女。且不说濮州远在千里之外,就说能为了银子把她许给个半老财主做妾的家人,她就算寻回去又能怎样?

    好在原主也是初来乍到,本就人生地不熟,姜采青倒不必装什么失忆了。

    姜采青心里弱弱地叹口气,听着门外那两人继续小声闲聊,无非说些张家这几天的事情,提起裴氏兄弟如何吩咐人料理丧事,请了华宁寺的僧人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法事。又聊到厨房里打杂粗使的婆子偷懒脱滑,赵二媳妇忿忿地抱怨说,这几日家里散乱,那婆子竟越发不老实了,厨房里丢了两斤才买几天的白糖。

    “……顶好的细白糖呢。我明明就放在案板旁边橱子里的,哪儿也找不着了,问她还不承认。她要没拿,还能有谁?如今没了大娘子管束,竟养出家贼来了。”

    “我看也说不准。而今宅子里乱作一团的,张姓族中那些个厚皮脸的婆子、孩子四处乱钻,还指不定谁偷了去呢。赵二家的,如今你可不要多生事端,当心得罪了人。”

    “哎,我也没敢声张,声张了怕也没人顾得上理会。——柳妈妈,你坐你的,我得赶紧回去了,今日来人多,晚上要给华宁寺诵经的师傅们准备斋饭,还有裴家的两位公子爷,总得要好生弄些精细的吃食才行。”

    “去吧去吧,如今官人和大娘子的身后事全指望两位公子爷呢,那可是正经的贵家身份,你可千万仔细了。”

    哎哎,别走啊,刚才说到的汤饭吃食呢?

    姜采青正听得好好的,门外那赵二媳妇却站起身就走了。姜采青摸摸肚子,真心觉得自己这样浑身无力,一方面是被穿越大神坑的,更重要一方面是饿的,饿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正懵逼呢没心情吃,两顿不吃也算作没胃口吧,三顿不吃……关键是她从夜间醒来躺到现在,除了柳妈妈来倒了两回茶水,根本就没人给她送饭来好不好?姜采青又想起柳妈妈刚才的话,什么叫“拿来怕也是白拿”?她亲口说过不吃了吗?

    倒霉催地穿到这境地来,上吊没死成,难不成还要饿死她?

    可是,从夜间醒来到现在,她就在这床上躺着不言不语,旁人眼里她是太伤心,看着分明一副生无可恋的茫然表情,她又不好开口直说,眼下她要怎样才能吃到饭呢?

    姜采青心里哀怨着,侧头看看门旁柳妈妈的半个背影,便故意动了动身子,想弄出些动静来。这一动弹,才发觉一整天躺得僵硬,肩背都酸痛了,嘴里不由得发出一声呻。吟。

 第3章 姜氏

    “哎呦,你醒啦?可算是醒了。”

    柳妈妈听到动静,忙几步进了屋里,便看到床上的姜采青睁开一双明澈的眼睛,安静地望着她。柳妈妈一时间却又找不到话说了,心中还在拿不准要怎么称呼这位,稍稍犹豫一下,索性转身去床头小几上倒了碗茶,一手端着,一手就去扶姜采青,口中劝道:

    “你好歹喝口茶吧。这样水米不进的,怎的能行?”

    姜采青由着柳妈妈扶了她半坐起身子,茶碗便送到了嘴边,细白瓷的碗中茶色清亮,并没有茶叶,想来茶叶是放在壶里泡煮的。姜采青就着柳妈妈的手两口喝光茶水,嗓子里顿时舒坦了些。她暗暗嘘了口气,由着柳妈妈又把她放下躺好,觉得浑身躺得都酸了,索性自己抓起一个枕头靠在身后,想了想,挑了个安全的话头问道:

    “柳妈妈,什么时辰了?”

    柳妈妈竟愣了一愣,似乎根本没想到她会开口说话,回过神来忙答道:“申时过了。这会子官人已经小敛了,您要不要起来去磕个头?”

    申时?姜采青在心里子丑寅卯地推算了一番,大约是下午的五六点钟,看看外头天色,已经黄昏了,便猜测这应该是偏北方地区的秋冬季节。她琢磨着,总不好直接开口说我饿了要吃饭,心里在“出去磕头”和“躺着挨饿”之间斗争了半天,实在是哪样都不情愿。

    正在为难呢,又听柳妈妈说道:“看您这都一两天水米没进的,这脸上半点血色都没有,起来怕也是站不稳。听老奴一句劝,万般皆是命,好死不如赖活着,像你这样的良家出身,想来总还是有活路的,千万莫要再寻死觅活。官人和大娘子的丧期还长着呢,这天都要黑了,倒不如老奴去给你端碗汤来,你好歹先喝上两口,也好有力气去前边磕头守灵。”

    姜采青听她这番话,耳朵里抓住的最关键一句,就是“端碗汤来”,这柳妈妈实在不错啊,越看越顺眼了,真真是好人,大好人!

    她这会子肠子都饿得纠结了,却又不敢表现得太急切,便只好看了柳妈妈一眼低头不语。柳妈妈见她半天不说话,觉着可能是听进去了,便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仍不放心,转头交代道:“老奴去去就回来,就一小会子,您可千万莫要再弄出什么想不开的了。”

    看着柳妈妈关门出去,姜采青忙坐起身,活动了一下酸软的胳膊,感觉自己还真不一定有力气下床。她探头打量了一圈,这两间耳房分了里外间,隔了一道绘着松竹兰草的素绢四扇屏风,东侧开门,她躺着的架子床靠里屋北墙。床上水红色绣百子百福图案的缎面被子,同色料子绣着喜鹊登枝的枕头,连同青葱色绣折枝石榴的床帏帐幔,看上去一应物品竟都是新的。

    姜采青略一思索,猜到这大概是张家为了迎新妾进门而准备的喜房。突然变故谁也意料不到,加上原主刚来时,张安臣尽管病着却还没死,于是家人仍安排原主住了进来。整间屋子布置算得上精致了,就是处处透着一个“多子多福”的用意——这家不是没孩子么。

    可叹古人不懂,没孩子不光是女人的问题——若是男人的问题,娶再多妻妾又有什么用?

    姜采青正打量着,外头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她忙又躺回床上。果然柳妈妈推门进来,手中黑漆托盘上端着一碗汤。她放下汤,过来扶姜采青。

    “厨房里给高僧们备的素汤,我看着不错,就给您拿了一碗来。您起来喝点吧。我刚才拿汤时,见到菊姨娘和棠姨娘也从前头回来了呢,您说就算再伤心,哭了这一宿二日的,也得吃口饭歇歇不是?周姨娘、绫姨娘她们几个倒没回来,我刚才碰见周姨娘的丫鬟到厨房拿米粥,也不知能不能劝着吃点儿……先不说她们,您起来喝汤,放久了该凉了。”

    姜采青发现这柳妈妈有个毛病,话多,唠唠叨叨的,张三如何李四怎样,守着她这一天,只要见她醒着,东扯西拉话倒说了一箩筐。大概是觉着她新来乍到的不了解情况吧,也或者就是话多罢了。然而眼下这正是姜采青想要的,就希望她多说一些呢。

    姜采青一面听着柳妈妈絮叨,一面注意力就被她手中那碗汤吸引去了。青花瓷碗里看着汤不像汤,羹不像羹,混沌一团的,颜色卖相并不好,闻着却挺香。

    柳妈妈扶她坐起来,直接把托盘连汤碗端着放在她面前。姜采青也顾不得再装什么痴傻悲伤了,却也不敢狼吞虎咽,努力矜持地往嘴里送了一勺,汤滑入口中,那叫一个热乎滋润。她喝了几勺,温热的感觉一路滑进胃里,才开始品味汤里的食料。主料是切成小粒的姜末和煮烂的麦仁,加了切碎的白菜和葱花、芫荽,像是还有一种细碎的干菜,没吃出是什么,汤里勾了芡,各种切碎的食料烩在一起十分软滑,咸香可口,姜末的味道尤其突出。这汤在秋冬喝了肯定暖和,麦仁还抗饿,想必是专为值夜诵经的僧人准备的。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太饿了,姜采青只觉得这碗汤简直是少有的人间美味。一勺一勺把整碗汤都送下了肚,姜采青意犹未尽地想,这里头要是再加点儿虾仁或者干贝,简直不能再美了。

    她喝完汤,柳妈妈便递过来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