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是狡猾之徒用来吓唬老实人的。这一切都令人厌恶,这是对从事教育这样伟大工作的人的讽刺。你知道吗,每逢我见到一位教师,我就感到难为情,因为他衣着破旧,好像教师的悲惨境遇该由我负责似的。我说的是真心话。”

  他又沉默了,思索着,然后挥挥手温和地说:“我们的俄罗斯是个怪事太多、运转不灵的国家。”

  一丝愁云掠过他那漂亮的眼睛,眼角的鱼尾纹使那双眼睛更显出沉思的气韵。他环顾了一下,开玩笑说:“你看,我是拿激进派报纸上的大块文章对你放炮了。得了,为了奖励你的耐心,我给你泡茶。”

  这就是他的性格:言词恳切,带着如许的温暖与真诚,然后突然对自己和刚说过的话置之一笑。这个人知道言词和梦想的价值。在那伤感而温和的笑容里,能感到他心中微妙的怀疑主义,也闪动着可爱的谦逊和细腻的敏感。

  我们沉默着慢步往回走。那是个炎热晴朗的日子,水波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烁;一只狗在下面欢快地叫着。契诃夫挽起我的手臂,咳嗽着慢慢地说:“说来可耻又可悲,但却是事实:许多人羡慕狗的生活。”他马上又笑着加上一句:“今天我尽说泄气的话,这说明我老了。”

  我经常听到他说这一类话:“不久前这里来了一位教师,他生着病,有家室。你不能为他做点什么吗?我临时为他安排了一下。”或者:“听我说,高尔基,这里有个教师想见见你,他不能出门,生病了。你不去看他吗?一定去啊。”要不就是:“我说,女教师希望有人送书给她们。”

  有时我真的会发现有那么一位“教师”在他的房子里。通常他会坐在椅子边上,因意识到自己的笨拙而脸红,汗涔涔地斟词酌句,力图把话说得流畅并显出受过教育。或者,本来是个拘谨害羞的人,却要做出轻松自如的样子,竭尽全力不在一位作家面前显出愚蠢,于是就接二连三向安东·契诃夫提出一大堆临时想到的问题,弄得作家苦不堪言。

  安东·契诃夫会全神贯注地倾听那些枯燥的、不连贯的话,时而一丝笑意掠过他哀愁的眼睛,额头也堆起一点皱纹;然后他就说些简单、清楚、平常的话,声音温和无力;可是不知怎么的,这些话立刻就使那位提问题的人回归纯朴,那位教师不再装做聪明,因而也就立刻变得更聪明更有趣了。

  我记得一个教师,瘦高个儿,面有菜色,长长的鹰钩鼻子朝下巴弯着,显得一脸晦气。他面对安东·契诃夫坐着,黑眼睛死盯着他的脸。他用忧郁的低音说:

  “从教师一班人生活空间得来这样的印象,有一物质的团块轧碎了任何以客观态度对待周围世界的可能性,这世界也不是别的,就是教师生活的呈现……”

  他一头扎进哲学里,在其表面滑来滑去,像个醉汉在溜冰。

  “请告诉我,”契诃夫平静而慈祥地插话说,“在你们区里,打孩子们的那个教师是谁?”

  那教师从椅子上跳起来,愤怒地挥动双臂:“你说谁?我?从来没有!打孩子?”他气呼呼地哼哼着。

  “不要激动,”契诃夫继续说,露出让人放心的微笑,“我不是说你。但我记得———是在报上读到的———你那个区里有个人打孩子。”

  那教师又坐下,擦他那出汗的脸,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用他深沉的低音说道:“是的,有这样一个案子,那人是马卡罗夫。你知道,这不奇怪。这样做很残暴,他也是有原因的。他成家了,有四个孩子,老婆病着,本人患痨病,他的工资仅为20卢布,学校像个地窖,这位老师只有一间屋子———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无缘无故地鞭打上帝的天使……而孩子们,他们远不是天使,相信我。”

  这个人,刚才说话时满口显示聪明的词藻,完全不顾契诃夫是否吃得消,这时忽然不祥地煽动着鹰钩鼻子,开始用一些简单的、有份量的、鲜明的字眼儿说话,这些话像一把火,照亮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里那可怕的、该诅咒的真相。

  告别的时候,那位教师把契诃夫枯槁的小手握在他那双干瘦的手里,说道:“我来你这里的时候好像是去找政府当局,怕得发抖,像火鸡一样卖弄,我想表现一下,让你知道我并非等闲之辈。现在我要告辞了,却把你看做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亲近的好朋友……什么都懂,真了不起!谢谢你,我怀着愉快的思想离去:大人物更纯朴,并不是莫测高深,在灵魂上比我们周围的人更接近我们。再见!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他的鼻子翕动着,唇间露出善良的微笑,忽然又加上一句:“说真的,坏蛋们也不快乐———让他们见鬼去吧。”

  他走了出去,契诃夫目送着他,笑着说:“是个好人……当教师当不长。”

  “为什么?”

  “他们会弄倒他,把他打跑。”他想了一会儿,平静地补充说:“在俄国,一个诚实的人就像扫烟囱的,保姆们总拿这种人吓唬小孩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0
 

   

感动之后
白岩松

  岁月渐长。不自禁流泪;很容易被感动。

  看了今年的颁奖礼;这种感觉更为明显。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而不是隔镜而望。但现实是我只能隔镜相望;但效果是一样的。被别人感动;为别人骄傲。给自己打气。放纵久违的眼泪。

  很少流泪;后来我回忆我之所以泪流不止一次的原由。一是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在不轻易中完成一次伟大。用一日一日的积累构成了感动。二是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在和这些感动人物的对比之中;找到了人性中有过的缺失和不完整不坚强的道德观念。

  《感动中国》的大幕一开,首先打动人们的,就是触目惊心的大海中救人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地下海,岸上围观者众多,然而千百人中只有魏青刚一人下海,而且是不止一次,这一人与干百人的反差,是感动的重要因素。然而救完人的魏青刚上岸后拍拍手走了,后来记者找到他,他很惊讶地反问:这有什么?

  伟大与感动可以如此简单和没有戏剧性吗?

  从魏青刚赢得的尊重和掌声来看,可以!

  然而,这又是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多的人都变得复杂,因而简单成为珍贵资源;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污渍斑斑,因而干净已是奢侈品?

  这一次伟大的救人,是魏青刚第一次面对大海,而在“感动中国”这万众瞩目的颁奖礼上,魏青刚最想说的,也不过是:自己活儿干的不错,大家帮着找点活儿吧!

  于是我信,下一次,再遇到需要救人的时候,魏青刚依然会下水,但让我不确定的是:今天被魏青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我们,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依然旁观?

  当然,魏青刚的感动还是有些戏剧性,也有些偶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但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的事,并且很小,你会因此有机会感动中国吗?

  王顺友和李春燕的感动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来自于一天落日一天太阳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积的力量。一年365天,300多天牵着马走在孤独的山路上,传递的只是被现代大都市已快忘记的邮件,而这件事,又被做了几十年,为什么?靠什么?我不知道,甚至我认为王顺友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只知道,马班邮递员的职业和马的缰绳,是父亲传给自己的,而山的那一头,是等信的人。于是,岁月就在孤独的行走中慢慢消逝,我们终于被感动,这个时候,是王顺友惊讶地问我们:你们的感动是因为什么?

  而乡村女医生呢?在她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我们也都有点愤怒与自责,那么大的村子,没有医生。于是我猜测,相当长的时间里,那儿的人们自生自灭着,直到乡村女医生的出现。虽然女医生也曾要走,但她毕竟留下来了,于是,那儿的人们,在我们看来又有了希望,我们可以放心地将那儿村民的生死托付给乡村女医生,这样,我们好像愤怒与自责少了,苦难好像在我们的感动中被忘记了。但是没有,为一个乡村女医生付出感动,只是一串又一串眼泪,它依然与村民的生老病死无关,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只有感动,甚至愤怒与自责都不够,我们必须行动,站到乡村女医生的身后,然后让愤怒与自责慢慢少去,最后,为我们这个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