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黛伯拉带着克里夫来到了医院的教堂里,坐在了风琴前,她把一页乐谱放在他面前,他马上就开始弹了起来。黛伯拉说:“就好像有人给了他一件礼物似的。”虽然克里夫不能读书和报纸,可是,他还能读乐谱。

  纽约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奥里夫。塞克斯说:“音乐是克里夫程序记忆的一部分,就像走路和骑自行车一样,他不会忘记的。”

  黛伯拉轻轻地说:“他弹琴的时候,好像同正常人一样可是,一旦停下来,他就又迷失了自己。”

  从此,这个小教堂成了他们的圣殿,特别是在克里夫住院的第二年里,他被转到了精神病科。虽然黛伯拉知道自己的丈夫需要24小时监护,永远也不可能回家了。可是,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一个专门照顾脑伤病人的医院里治疗,但是,在当时英国并没有这样的医院。

  1986年,黛伯拉辞职了,她成立了丧失记忆协会,呼吁建立这样的医院。白天的工作让她很充实,可是,渐渐地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她不得不卖掉自己和克里夫的房子,在一家艺术中心兼职工作,为的是支付账单。一天,她刚出门,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躺在地上,心中充满了 绝望,她一动不动,哭都哭不出来。她在家里时常自己一个人双拳捶墙来发泄内心的痛苦。有一段时间,她得了贪食症,反复不停地长了12公斤,又掉了12公斤。黛伯拉说:“我丈夫生病后,我体内就好像有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我永远也无法把这个空洞填满。”

  黛伯拉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也许她这一辈子都不会做母亲了。“我并不想一辈子不生孩子,可是,我只想和克里夫一起生孩子,我并不想和别人一起生孩子。”

  黛伯拉得了忧郁症,她幻想着把克里夫带到海边,两个人一起向大海走去,直到海水吞没了他们两个人。后来,她不得不给一家自杀援助热线打了电话。她说:“我其实并不想死,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活下去。”医生和朋友们都警告黛伯拉说,这样守着她的丈夫不放是不健康的,那 年她已经36岁了。他们劝她说她应该开始自己新的生活。8年来,克里夫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什么也没听见,我什么也没看见,我什么也没模到,我什么也没嗅到,我就好像死了一样,我病了多长时间?”黛伯拉试着回答丈夫的问题,这样的谈话就会绕来绕去一直谈下去,永远没有终止。

  终于,在1993年的一天,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她说:“我第一次见到克里夫的时候,他是我意想中完美无缺的男人,我非常爱他。可是,现在我无法和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一样的谈话了。”

  黛伯拉想去美国生活,她说:“我只想离开英国,这样,我就把所有的痛苦也都留在了身后。”

  1994年,黛伯拉来到了曼哈顿,她上学、写诗,甚至谈上了恋爱。她说:“我处过两个男朋友,可是都没成。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的心永远属于克里夫。”她一周里儿次给克里夫打电话,向他介绍纽约的情况。克里夫现在住在一家特别为脑伤患者创立的医院,他吃的药也进行了调整,他已经没有暴力行为了。医院里的护理人员告诉黛伯拉,她的丈夫并不知道黛伯拉离开了英国。 在越洋电话里,克里夫立刻就听出了黛伯拉的声音,他马上告诉她,他爱她。她同他分享她在美国的经历,克里夫会同她多谈一会儿,可是,许多内容都是他自己瞎编的,这种病叫虚构症。他会问:“维多利亚女王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女王?你知道吗?她发明了浴盆。”

  黛伯拉发现自己仍然被丈夫吸引,在美国待了3年后,她决定回国,因为她实在离不开克里夫,她说克里夫身上的克里夫特性让她无法忘怀。“我想,可能是他的灵魂吧,这与人的大脑和能力无关,这是人的特性,是更深层的东西。”跟克里夫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被他的魔力感染的时候。他非常爱笑,见到他的人也同他一起笑,即使当他天真地问你是不是总理或女王的时候, 你也不得不同他一起笑。

  “他认为你是个大人物,因为你是他醒来后见到的第一个人。”黛伯拉这样对我解释着。 他很注意听我的谈话,试着回答问题,直到他开始一遍一遍重复自己的话。

  克里夫住的医院里的脑伤科有10个病人。平时,黛伯拉上班,只是通过电话同丈夫联系。周末的时候,他们住在一起。

  2002年4月复活节,他们两个人又在教堂里举行了一次婚礼。黛伯拉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是夫妻,因为我们没有性关系。可是,我们两个人都深深爱着对方,我仍然认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给了我无条件的爱,他全部的注意力和支持。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想的都是我,这世界上有几个女人能够这样评价她的丈夫呢?”

  星期六,黛伯拉在午饭前来到医院探望克里夫。在他的房间里是他病前的一些照片,克里夫在指挥乐队,他们的婚礼。。。。。。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克里夫熟悉自己。在窗前摆着的白沙发是他们的结婚礼物,坐在上面可以欣赏外面的花园。五屉柜是他们从前的家具。。。。。。

  在屋子里还有一架钢琴和一架风琴。克里夫坐在钢琴前弹了起来,对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他弹得儿乎完美无缺。可是,黛伯拉说:“他现在弹琴 时,节拍上有一些小错误,以前,他从来不出错。”

  说到这里,黛伯拉坐到了丈夫身边,一只手楼住丈夫的腰,一只手拿起了一页乐谱放在了丈夫面前。他的手在键盘上飞快地 跳动着,她深情地看着丈夫,轻轻地唱起了舒伯特的抒情曲。琴声、歌声缠绕在一起,在空中荡 漾着。。。。。。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42


   

无声世界里的似水亲情
● 李锦何

  一

  那年夏天的一个早上,爸爸把他最喜欢的“上海牌”手表递给她,然后,提着旅行袋头也不回地出了门。她突然有不祥的预感,立即跑到阳台。

  楼下的一棵紫荆树下,有一个穿红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子正仰脸望这边看。片刻,爸爸从楼里出来,很快和年轻女子的身影汇合在一起。她张了张嘴,大声问爸爸要去哪里。可是,她的嘴里只发出暗哑的、模糊不清的嗓音:是的,她是一个聋哑孩子。

  她只好回头寻找母亲,却被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后的母亲的眼神吓呆了。

  母亲的眼神是萧杀的。这是她第一次看见母亲有如此的眼神。

  后来有四年的时间,母亲总是一个人扛着煤气罐上四楼,一个人修理坏了的水管,一个人带她。每一次她和母亲一起去买煤气回来,在上楼时,母亲总是让她走在前面。她每次都嘻笑着答应了,但心里却不以为意。结果,有一次,在离家门口还有一层阶梯的时候,她突然转过身,想和母亲开玩笑,可是母亲却吓了一跳,脚一崴,煤气罐连同母亲一起滚落到二楼的平台上,母亲的头被煤气罐砸出了一个口子,鲜血“忽”地涌了出来,母亲立即不省人事。

  她惊恐地冲向母亲,边摇晃着母亲的身体边喊着妈妈。但她喊出来的声音,是不成语调的“啊、啊、啊。”她心痛的无法自禁,软软地倒在了母亲的身上。

  是邻居们听到响动声出来查看时发现了她和母亲。

  “让妈妈给你找一个新爸爸吧。这样新爸爸就可以帮妈妈扛煤气罐了。”外婆来医院看母亲时,在纸上写了这几个字,郑重地递给她。

  她流着泪拚命点头,无声地憾哭。母亲张开双臂抱着她,怀里有淡淡的药水味儿。她抬起头,发现母亲也在流泪。

  二

  继父是警察,大母亲十岁,脸上的伤疤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歹徒用刀砍伤的。

  扛煤气罐、修水管,甚至洗碗,继父总是愉快地包办了。每天晚上她睡觉时,继父总会悄悄地进来为她盖好被子……很快,继父成了一家之主,瘦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圆润、开朗,眼里的肃杀一点点地褪下。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但心里仍是淡漠的。

  继父送给她的见面礼,是一块漂亮的电子手表。她神情淡漠地接过了,把它放在书桌的上面,任由灰尘侵袭。而书桌的抽屉的盒子里装着爸爸送给她的那块手表。

  小学毕业时,她的总成绩是全市前十名,她报了市一中,可是一中的校长对她母亲说,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