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请大侦探出马正是时候。他朝那具尸体投去搜寻的一瞥,片刻之间又迅速掏出一个放大镜。

  “哈,好家伙!”他一边说.一边从死者外衣的翻领上捡起一根头发,“现在谜团解开了。”  他举起那根头发。

  “听我说,”他说道。“我们只需找到掉下这根头发的人.凶手也就手到擒来了。”

  这一不可动摇的逻辑推理是那么完美。

  侦探开始进行调查。

  有四天四夜他神不知鬼不觉地潜行在纽约的各条街道。严密地审视遇到的每一张脸。以便找出谁是那根头发的主人.

  第五天他发现一个男人装扮成旅游者,头上戴着一顶一直扣到耳朵的水上旅行帽。这个男人正准备登上“格罗坦尼亚”号客轮。

  大侦探跟踪他上了船.

  “逮捕他!”他说道.然后他站了起来,一边威风凛凛地高举起那根头发。

  “这是他的头发,”大侦探说,“它证明他有罪。”

  “摘掉他的帽子。”船长严厉地说.

  他们照此办理。

  那人整个儿是一个光头。

  “哈!”大侦探叫道,一刻也没有犹豫,“他所千的谋杀何止一次,是一百万次!”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1期P62


   
在地上画个圈
作者:冰焰

  在地上画个圈,让你呆在里面。你可能不明白,这么做是在干什么

  不明白很正常,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做过,在地上画个圈,让人在里边待着,无论外边发生什么都不让人出去。

  这圈给你画在山腰,还是傍晚。在圈里,你能清晰地看到夕阳在山顶洒下的余辉,红艳艳 的镶在树间。你可能会想,这夕阳落地会是什么样子,会有多美,自己真想去看看,可这是不行的,你得呆在给你画的圈里,恪守你的承诺,不能出去,不能去看夕阳落下的样子。

  你可以说这简直就是精神上的谋杀,如此美丽的夕阳就在眼前,却不让人看。对你现在的言论我不会发表意见,只要你在圈子里老老实实的呆着就够了。

  风来了,身边的马尾松沙沙做向,还不时有松毛轻轻落到你头上。别急,千万别急,你知道现在要去山顶或别的什么地方你就能看到松涛,在好几年前你就想看松涛了,可你现在正在松下的圈里,是看不到松涛的。太过分了,你可以这样说,你甚至可以骂,可你就是不能出去,不能离开这个圈。

  你说你要崩溃了,没办法,说好了的,你得在圈里呆着。

  有琴声,风捎来了幽雅而清婉的琴声。这山里怎么会有如此动人的琴声呢?准是哪位忧郁的少女在诉说着什么,你想去瞧瞧,可这圈子太小了,连看它一眼都没有机会,你恨我,恨不得将我吃掉,可我在圈子外,你在圈里,你碰不到我,你可以出来,完全可以,代价是你违背诺言。

  算了,还是把一切告诉你吧,你不是第一次来这座山了,只是以前没人画圈,你没看到夕阳,也没听到琴声,更别说什么松涛了,今天是因为这圈子,你身子动不了,才会注意到这些,至于那琴声,你可记得我们一起去看过的农家小院,那练琴的女孩,你当时说它弹的不好。

  时间到了,你可以出来了,只是,你逃得出现实的桎酷,跑得出心理的圈子么?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1期P61


   
站在生者与死者之间
作者:'美'托马斯·林奇  张宗子 译

  我的童年平淡无奇。母亲视我们如珍宝,父亲却总是忧心忡忡。在他看来,危险无处不在,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它们就像念着我们名字的幽灵,徘徊在周围,等待在父母疏忽的一瞬间把我们席卷而去。甚至在最单纯无害的事情中,父亲也能看到危险。橄榄球赛使他想到撞裂的脾脏;每家后院的游泳池,使他想到淹死人;擦伤使他想到破伤风;蹦床使他想到胫骨折断;而每一个小疹子或虫子的叮咬。都使他想到致命的水痘或高烧。

  因为父亲是一名殡仪员。

  作为殡仪员,他习惯了意外和看似不可能的伤害。他学会了担惊受怕。

  母亲把大事托付给上帝。她最喜欢对我们说,“原先计划”只生一个孩子,结果生了9个,多出来的都是上帝的礼物——当然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原因她自己明白——因此还得靠上帝来保佑。我敢肯定.她坚信,上帝的守护天使就翱翔在我们身边,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可是父亲却从那些婴儿、幼童和少男少女的遗体上,看到了上帝依照自然法则存在并依从自然法则的明证,不管这法则是何等残酷。孩子们因为重力.因为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因为自然的选择而夭亡。车祸、麻疹、插在烤面包机里的刀、家用毒剂、装弹的枪、绑架犯、连环杀手、阑尾炎、蜂蜇、卡喉的硬糖、未得到治疗的哮喘病,凡此种种.他目睹了太多的事例,全是上帝无意干预自然秩序的例证。除了飓风、陨石和其他自然灾害,最残酷的一项,就是儿童遭受的那些异乎寻常的劫难。

  正因为这样,每当我和兄弟姐妹们请求去某个地方玩这玩那时,父亲总是脱口而出:“不行!”他刚刚埋葬的一个孩子,正是因此才惨遭不幸的。

  那些男孩子有的死于打棒球没戴头盔,有的死于钓鱼没穿救生衣,或是吃了陌生人给的糖果。随着我们兄弟姐妹一天天长大,导致那些孩子死伤的行为也越来越成人化。他们不再死于意外或自然的灾变.不知不觉间,他们越来越多地死于人际关系。儿童被雷击的故事逐渐让位于失恋自杀,让位于少年人因开飞车、酗酒和吸毒而丧生,以及数不清的只是因为不小心而导致的死亡。一句话,他们不该在“错误的时间置身于错误的地点”。

  然而他的恐惧不是装出来的,亦非毫无道理。就算是郊区那些备受宠爱、备受呵护的孩子,也不能担保不出事。社区里少不了疯狗、能传染疟疾的蚊子和冒充邮差与教师的歹徒。日常经验告诉他,最糟糕的事随时可能发生。在父亲看来,就连蝴蝶也难逃嫌疑。

  所以.当母亲做完祈祷,像个上帝的孩子一样安然入睡时,父亲却一直警觉着、提防着,电话和收音机都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准备随时接听殡仪馆半夜打来的电话和监听打给警察局和消防队的求救电话。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没有一天早晨他不是守候在床前等我们醒来,没有一个夜晚不是等到我们回家才回房就寝。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我19岁。

  每天早晨,他都能从收音机里听到昨夜发生的不幸事件的消息;每天晚上,他都要带回葬礼上的悲伤故事。我们的早餐和晚餐,话题中总少不了新寡的未亡人,伤心的、承受不了痛苦而垮掉的、丧失了亲人的可怜人,包括因痛失孩子而终生痛苦的父母们。每当此时,母亲眨眨眼,针对他的担心说出一番道理,最终我们仍能获准去打棒球、露营,独自去钓鱼、开车、约会、滑雪、开支票账户以及冒其他人生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风险。母亲的信心就这样抹平了由父亲的恐惧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高山。

  母亲的口头禅是:“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

  母亲这样的态度.绝非漠不关心。生死事大,她一概托付给上天.从而得以把精力用在日常生活中,保证我们健康成长。她关心的是“性格”“正直” “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和“我们灵魂的救赎”。她相信,上帝把她孩子的灵魂交由她亲自负责,她的天堂靠的是我们的良好品行。

  对于父亲来说。我们做什么,我们成为什么人.取决于人生的脆弱本性。我们生来似乎就是可怜的、忧心忡忡的。除此之外,皆属非分。

  我们按照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来做父母。我开始体会到这一点,是在1974年。那年2月我有了第一个孩子:6月.我们买下米尔福德的殡仪馆。在这个生死都受人注意的小镇上.我是个刚当上爸爸的人,又是一个新殡仪员。我注意到的事情之一,是我们受托料理的死婴和死胎的数量。20年前,附近没有医院,镇子周围没有一家诊所,产前护理根本谈不上。那些日子,我们每年除了安排上百场成年人的葬礼,还要安葬十多个夭折的婴儿,有的是生下来就死了.有的没活多久就因为种种疾病而送命。

  我常和这些不幸的父母坐在一起,他们精神恍惚。试图弄明白眼前发生的变故。一向担当保护角色的父亲,感到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