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公里。其间还碰上一片龟裂地,裂缝足有骆驼腿那么粗,只好绕行,一下又多出一天的路程。

  天气越来越热。携带的水越来越少。除了连长的妻子,我们三人都停止了饮水。特别叫人感动的是,两峰老驼仿佛通人性似的,也停止了饮水。而且,它们还能一种奇怪的沙包,用蹄子刨下去,就能得到两种疙疙瘩瘩的黑根,使劲的嚼,还能挤出水汁来,尽管苦涩,却无异于生命之泉。但是,黑根并不是每天都能找到的。沙海行走的第7天之后,黑根就彻底消失了。首先遇到生命威胁的是驼给养的老驼“博格达”。早上起来,我们就发现它脖子上的驼铃节奏乱了,不再沉闷不再缓慢而是叮当乱摇。临近生命尽头的“博格达”四肢两边张开,哆哆嗦嗦摇摇晃晃犹如醉汉一般。我们取下它背上的最后一塑料桶水,打开了放在它的面前。它古怪而又陌生的眼睛望着水,可就是不肯张开那吐着白沫的嘴巴。我把水倒进碗里,想硬给它灌进去,谁知它却一下子把头颅高昂起来,面对天空,发出苍凉的叫声。我们都被这一声长鸣震惊了。

  也就在“博格达”拒绝饮水进食的这一天,另一峰叫“阿勒泰”的老驼却开始饮水进食。我不懂驼语,它们两个是不是预感到前途的艰险而采取了保证重点的措施呢?

  第二天,大漠上热的出奇,唯一的那桶水也基本喝完。但从地图上看,我们最少还要三天才能走出沙漠。我担心我走不出去,因为我觉得我随时都可能倒下。我牵着老驼,把两个战士叫到跟前,开了一个站着的小组会——不能蹲,一蹲下去很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我说:“在这最后的3天里,至少有两天见不到一滴水,但无论多难,都要坚持走出去,不管谁坚持到最后,都要把任务完成好。”两个战士都艰难的点了头。

  午后,沙漠上热的起火,排排热浪,烤的人浑身刺疼。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一路上负载最重而又拒绝饮水的“博格达”倒了下去,沙尘弥漫着腾扬起来,遮掩了它的身躯。沙尘落散之后,我们才看到了口吐白沫、四肢抽动但还睁着眼睛的“博格达”。最先哭出声来的是连长的妻子。她拖着笨重的身子,不顾一切地从驼背上滑下来,拧开军用水壶,说:“我有水,我不喝,我给你喝。”然而,“博格达”紧闭着嘴巴,无论连长妻子怎么使劲,它都不肯张开嘴巴,灰黄的眼睛里,是一幅视死如归的表情。

  两名战士也流下了泪。他们把上衣脱下来撑在“博格达”头部上方,为其遮阳降温。连长的妻子将水壶对准“博格达”的鼻孔往里灌,但显然是无可挽回了。我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我们在“博格达”面前站成一排,做了最后的诀别之后,挥泪上路。倒卧流沙的“博格达”在我们走出几百米之后,昂起头颅,发出一声沉闷的鸣叫。我们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这一夜,我们宿在一处袒露的河床上,因为“博格达”的离去,“地窝子”是搭不起来了。连长的妻子也不肯睡。我们4个人就坐在“阿勒泰”的身边,仰望满天的星斗,相对无语。还剩下两天了,明天,也许后天,虽然还不是完全走出沙漠,但肯定能见到植物和生命,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见到水。只是,临近胜利了,“博格达”却永远的留在了沙漠里。

  天快明了,一个异样的声音惊动了我们。最先站起来的是“阿勒泰”,只见它调转了方向,朝我们走过的方向,发出一声尖厉的长鸣。顺着它长鸣的方向望去,我的脑袋一下就麻了——倒卧下去的“博格达”正披着一身晨光,摇摇晃晃朝我们奔来。我们激动的欢呼起来,不顾一切的奔过去,从不同的方向抱住“博格达”呜呜哭出声来。我们为“博格达”的生还激动不已。但对于前途的估计,我们还是过于乐观了。我们没能在预计的时间走出沙漠。第二天中午,我们就遇上了了最为可怕的黑沙暴。它似无数的黑蚊,纠缠你撕咬你抽打你,能把你体内的水分都给吸干了。

  黑沙暴之后,半死的我们刚刚挣扎着从流沙中爬起来,“博格达”就发出一声警报似的长嚎之后,一头朝一块棱角般的黑石头撞过去,脑袋炸裂,艳艳的血水喷出来,令人触目惊心!“博格达”的血正好接满一塑料桶,10公斤。就靠这10公斤驼血,我们终于在3天后走出了沙漠,走进了麦盖提。接连长妻子的人,已经在麦盖提等了一星期。他们实在不敢往好的方面想,已悄悄准备好了花圈。连长的妻子把花圈送到沙漠边沿,面对“博格达”死的方向,点燃了两堆纸钱。在她的怀里,揣着曾挂在“博格达”脖子上的那只驼铃。后来,连长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驼铃”。小驼铃的百日照片,连长的妻子给我们各送了一张。照片上,小驼铃的怀里就抱着那只黄灿灿的驼铃。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3期P28


   

《百年孤独》问世的艰辛
●许云鹏 林如萱

  

  马尔克斯经过十多年的酝酿,1965年他才开始在墨西哥着手创作。为了专心写作,他辞去了当时在广告公司的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到了马尔克斯的妻子梅赛德斯身上。

  马尔克斯深情地回忆说,在长达十八个月的写作期间,自己都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活的。直到有一天,梅赛德斯接到房东电话,催她交已拖欠三个月的房租,便问丈夫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写完。马尔克斯答道:“六个月。”于是,梅赛德斯对房东说:“先生,我们不仅要欠您三个月的租金,还要欠您六个月的房租。”与马尔克斯一家是旧识的房东很爽快地回答:“那么七个月之后您能全部还清吗?”在梅赛德斯表示同意后,房东说:“只要您能信守诺言,我也完全愿意继续等下去。”豪爽的房东帮助马尔克斯一家人度过了最为艰难和拮据的一段日子。

  马尔克斯和妻子在《百年孤独》初稿完成的当天便赶赴邮局,准备将稿子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七百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知需要八十三比索的邮费,而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四十五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先邮寄一部分书稿,可谁知仓促寄出的居然是后半部分。尽管如此,出版社的编辑在阅读书稿之后如获至宝,立即请求马尔克斯将前半部分寄给他。在出版社的帮助下,《百年孤独》才得以问世。

  ——摘自《读者》2007年第13期P57


   

“荣誉市民”希特勒
●孙贵颂

  当年希特勒不可一世之时,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向希特勒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以至于“成为各大城市的一项通行惯例”。当战争的硝烟散尽,人们认识到希特勒这个魔鬼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很多城市便将授予希特勒的这一称号取消了。

  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捷克小城兰德斯科隆市,市民们却明确表示,不会取消希特勒的荣誉称号。尽管市民们毫无异议地想与希特勒保持距离,但是却不愿“改写”城市的历史。市长马丁·科斯达尔说:“小城曾授予侵吞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纳粹独裁者荣誉市民称号一事,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坚持这样的见解,同时坚持对历史的反思,也许是可取的。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不管是谁说的,道出了某些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做法。但是,历史又是不能随便打扮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3期P29


   


《读者》2007年第14期目录

心声
文苑
·卷首语·一个和五个乔叶1
·文 苑·亲爱的妈妈克丽斯汀·古尔德4
 诗三首 月之境面迈克尔·布洛克 瓦科特5
 布拉格当铺刘茂胜6
 马蹄兰的告别林清玄10
 老藤椅洛拉·耐特·墨利特36
 穷人威廉·T。沃尔曼38
 山坡羊·日月人马凯51
 被打扰的生活尹玉生62

人物
·人  物·常沙娜:敦煌的女儿苏容28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水鹿46
·名人轶事·大提琴家的护身符余笑忠45

社会
·杂谈随感·孟子和小科员龙应台14
 窗外人生王呈伟17
 施恩图报毛宽桥23
 空间的价值星竹32
 仁慈的忽视柴静37
 政客的话怎么能相信呢连岳40
 绿蚂蚁做梦的地方王书亚44
·社会之窗·好单位的八个特征袁岳22
 快乐英雄姜钦峰49
·今日话题·来一点享乐主义小意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