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教的说法,须修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但如真懂了,悟了道,在普贤行愿品中这都给你点出来了,一切劫也不过在一念之间而已。一念顿悟,即超三大阿僧祗劫,这与修普贤行愿关系莫大。“李长者” 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这是时间与空间融化在定慧的境界中、音声海的境界中,只此心之一念就可以转化时空,诸佛菩萨有这样大的神通功德并不稀奇,因一切众生自性本具此项功能。
  这一段讲佛境界,也就是修行人的目标,这么一念与大行普贤菩萨同等之心,便能“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一念之间超越了这个地球成。住、坏、空的历史,一弹指顷,便自我了知前生是谁?来生何往?在这一片准提咒的无边扩展中,时间空间嘎然消融,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自然就到了。这是由音声转念的修法,音声即是念,念动声动。“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要见佛其实很容易,佛就在你的心中,你一念佛,当下即见佛,所以念佛、念咒,一念至诚,十三世诸佛全体皆现。“所有一切人师子”,师子指老师、善知识,是暗路的明灯、智慧的指导者,这些只要你真诚意念他们,没有不满你愿的。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其实有时候你修得好,就已是佛的境界,只是自己不知道,信心不够罢了。提得起、放得下,就是佛境界。大家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事举手投足、吃饭饮水,都那么随心应手自然成办,这不是佛境界吗?只是另外却有些事情太过在意,计较得失,因而提不起、放不下,又困扰自己而已。今天修准提法,要念它七日七夜不下座,行不行呢?不是不行,问题在于你是否真的有这个心?真这么想、这么要,一下便能进入这音声海三昧中,定了。说要放下,万缘便放下,身心皆空,一切如幻。“有”如幻,“空”也如幻,动、静、空。有皆同幻,不要错认以为一切有与动是幻,空与静才是真实,那又糟了,甚至如果说“中道”有的话,中道也是幻啊!“如幻解脱及威力”,这世间一切如梦如幻,了了常知,即真得解脱,在真空的境界中,能起无限威力,能作无量事业。所以你只要能在妄念较少之时念一个咒语,“唵”一开始,那力量就不小了。“唵、阿、吽”是普贤如来的根本咒,含括一切咒。普贤如来有如幻三昧的修法,如幻解脱,知一切如梦如幻,如露如电,无任何挂碍,空灵自在,具大威力。六道中每一道的各式色相和诸法的生生灭灭,都是幻现,都是“真空”中无尽生生不息的变现,庄严美妙,全在你那儿,随你怎么去加减乘除罢了。
  现在准提法会已快近尾声,“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希望诸位还是保持刚开始的至诚专一,分秒不可丝毫懈怠,念诵方法方面,这里再次强调要点有三--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这三项如果做到,音声自然不同,尤其身体内部的气脉、海底轮、脐轮、喉轮、心轮、顶轮等等都会震开。“唵、阿、吽”三部音,自己要用心体会。还有准提咒“怛侄他”三字要念“dá、zha、tuo”,念音与华严字母及身心的气脉都有关系,能如此念一口气顺著下来,有助气机畅顺,贯通中脉。如果不这样念,气就外散乃至断了,不易震开气脉。依我多次提示的念诵行之,上下七轮的气脉都能振动到,抑扬顿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节拍则宜平顺,而重点在于声音随著气机自然在体内任运转动,该高则高,该低则低,三部音轮回周流,声音保持一样,但是音调可以不同,随气自然而转。唵字音转到头部发出来,阿字音在喉部,气下降到脐轮则是吽字音。吽字音震动脐轮,此音属低,然后气再接著自然上冲至顶轮。顶轮有时会发胀,此时要把觉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这些都要靠智慧,知时知量,善加调整。
  华严字母大家应用心研究,其中转音的道理,与气脉的修持大有关系。梵唱这一法门确实是为住山真修行用的,不是稀稀松松供人娱乐的音乐。以前丛林住众多,为求方便,古德仍将佛法的音韵统一整编,配上法器,借供大众一起薰修,后来逐渐演变成音乐性质,忽略了它实际的修行功用。华严字母一字转了四个音,以“有”字为例,拉长音时还是“有”字音,“有”字转音可以,但不可加上花腔,变成别的字音,因为转成别字音好唱也好听,但已形同一般音乐,在生理上不合气脉原理,而心理上也失去梵唱那种恭敬赞叹的情操,心一散乱,所有唱念修行的利益都要大打折扣,这一点极为重要。华严字母每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阶,而平、上、去、入中又有各之四音,练习纯熟的人,自己可随心所欲而唱,循此悟道,乃至方便度人,妙不可言。
  “指月录”载有一位禅师,他一生大彻大悟后,不说法,不讲禅,只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天到晚就那么一句,最后达到究竟成就。这正是前述普贤行愿品所说“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的佳例。这音声海的修持,只要气调得好,自己如此一念,立即忘我,入了音声海中。关键除了我所说的气脉问题外,还在诚敬上,不在调子如何。譬如唱忏悔文,心中至诚,全意贯注,字音一发,身心性命全在忏悔中,此时忏悔词句已不相干,忏悔的气氛充满,一念顷,诸业销殒,别无杂想,身心清净透明,如雨后晴空,嗳呀!就这样作到“心一境性”了嘛!譬如有位同学喉咙病了很久,自己还是个医生,吃了很多药都没效,听我讲这软修法门,他回家自己一试,如法而修,喉咙的病便好了。唱诵的道理甚深微妙,自己要深思体会。比如唱炉香赞,由炉字起音,在平、上、去、入四声拉长自然地转,气长的人可拉得很长,练得好,气愈练会愈长,气一长,便能得健康长寿。由于你们的观念习气,受一般唱念方法的影响,偏重语调的讲究,忽略声气调配之理,未作到心气、声气、身心三合的境界,因此法益未能十足发挥。
  有人问为何平常少梦,修了准提法反而多梦?这是好现象,道理如一杯浊水,稍以静置,经过沉淀作用后,便可看到污浊的脏物。心静才能发觉到自己的妄想多,若不修持则连胡乱作梦自己都不知道,甚至白日梦此起彼落,一样也检查不出来。并且,梦境分很多种,修准提法作的梦有时不是妄想,而是某种感应,此详情大家可参看“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密教部分。另还有人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提到准提本咒八个梵字安布在身体几个部位上,为何面部只有两眼布字?而双手又为何无字?这梵字布置的道理与身体气脉的关键相应,以气脉节骨眼的重要性为布字原则,其中六根最重要的是心眼,六根之发通,以眼通最难,眼通一发,余根便能随之发起,因此双眼布字是必然之举。又问准提佛母十八只手所拿各种法器含义如何?这道理意义很深,大家可先将每种法器有何象征的资料查清楚后,再慢慢为你们解释,不过十八只手法器的拿法并非固定模式,有时可以变动的。
  讲到这些,表面上与行愿品无啥牵连,其实很有关系。尤其我一再强调的念诵法更与行愿品息息相关。我再婆婆妈妈的讲一次,早上容易昏沉的时候,法器的敲打应快些、密集些,念声也要大些,如此精神振作,妄想减少。念时要回转来听自己的音声,不是听别人的,一觉昏沉赶紧张眼,密集大声的念,念到相当快时,便自然由开口念诵转为金刚念诵,心气慢慢就自然合一了。金刚念诵是唇齿之动轻微,而以舌根弹动,当很平静时,慢慢的念,但不能太慢,太慢就成唱诵了。又开口念诵眼宜睁开,与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为无相光,身心俱忘。现在佛前供了七盏照世明灯,光辉柔和安祥,张开眼念是很好的。
  另外关于“唱诵”,每句最后一个字音之拉长,在这字音的平、上、去、入音节之内,以舌头去弹动,入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沉,吸气进来,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轮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驰求,心气合一,夫复何难?!得止得定,早晚成办。唱诵修好了,气息深长微细,睡时无呼吸声,此即龟息,若一躺床上入睡,人便呼呼大响,那是身心不调,业气粗重之人。以道家精气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