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16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种不同的依恋类型。换句话说,在运用依恋理论时,需要考虑治疗关系双方的相互影响和互动性质。第三,当我们动用这些模式时,常常意识不到它们的作用,通常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依恋类型和动力学特点。最后,我们要提及意识的矛盾性。例如,一个人可能具有安全的认知依恋模式,但其依恋行为却表现出不安全性。这种矛盾性也可体现在,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是不安全的,有很大的焦虑感,但是他的行为表现却是安全的。当遇到求助者的依恋关系问题时,咨询者应该意识到上述告诫。

  依恋理论吸收了许多其他理论和将交往经验进行分类编码的方法描述。这些理论和描述包括:(1)被广泛应用的人际互动理论;(2)对象关系或说明;(3)贯穿一生的自我心理发展;(4)相互作用分析的脚本理论;(5)社会学习理论;(6)认知心理的个体构建理论;(7)认知治疗法;(8)家庭与婚姻治疗法。对成人依恋类型的认识,能够帮助咨询者将对成人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进行理论分析。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上帝是否存在?

  

  上帝,究竟是否存在?  

  本文中的上帝并不是一个物化了的具像,他不是耶和华、不是玉皇、不是如来……。。但他也可以是耶和华、可以是玉皇、可以是如来……。。准确的说,这里的上帝是指超自然的力量,中国把它称之为“道”,黑格尔则称之为“绝对精神”。 

  这个问题大约已经不知道争议过多少次了,今天想换一种角度。 

  这个角度可能牵涉到某些相对较为专业的东西,为使更多的人看得懂,我行文时将尽量通俗化,举例时将尽量直观和形象些。 

  首先,把唯物主义一些传统的观点摆出来: 

  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意识)是第二的;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宇),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宙)。 

  当牛顿揭示出第一定律之后,他感到了困惑: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靠惯性运动;那么,使物体开始运动的第一次外力从哪里来? 

  牛顿无解。 

  因此他说:是上帝踹了第一脚。也就是说,第一推动来源于上帝。 

  对此,唯物主义者说:牛顿陷入了唯心主义泥坑。因为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所谓第一次,从来就如此。牛顿是自寻烦恼。 

  上个世纪20年代,哈勃发现了红移现象。这个发现是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自然科学方面,红移的存在意味着我们的宇宙是膨胀(爆炸)的结果,并且还处于继续膨胀之中。于是,勒默策的“大爆炸宇宙论”得到了实验的支持。迄今为止的科学观察都支持这一理论,所以,这个理论现在已经是关于宇宙天体的主流学说。 

  在哲学层面上,这一理论意味着:空间是有限的;并且,宇宙在时间上有一个开始。因此,传统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宣告破产。 

  问题到此并没有完。 

  “大爆炸宇宙论”最终可能导致有神论。由于这个原因,我国学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这个理论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直到无法回避的今天。 

  “大爆炸宇宙论”指明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之所以叫“奇点”,是因为所有的科学规律在此点都不适用。光凭这个奇怪的点,就足够让人浮想连翩了 

  而“奇点”之后,宇宙就遵循一个既定的模式(即现今的所有科学规律)运转了。只有这样的模式,才能最终演化出人类。 

  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比如无法衍生出人类)模式呢?是谁在导演这一切? 

  并且,是谁预定了、或者主宰了这个模式?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奇点” 爆炸后所能演变出的宇宙可以说有无数种可能,演变成今天这种能产生地球、从而能演化出人类的宇宙的概率,几乎为零。据资料,其概率是10…36。举例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随手扔一个硬币,落下后的可能性有三种:正面、反面、直立。其中直立的概率是10…10。 

  这个概率意味着:假若全世界的人(设为50亿)都一起来扔硬币,每人扔两次,那么,其中只会有一个人将可能有一次机会扔出直立的硬币,由此可见其概率之小。但“奇点” 爆炸后能演变出今天这种宇宙的概率,却更小。假设宇宙诞生之日(150亿年,1010数量级)就有人类、并且就开始扔硬币,那么,人类还要继续扔1016年(1亿亿年)才有一次机会扔出今天的宇宙。但那时,今天的宇宙可能早毁灭了。 

  基督教有一点很耐人寻味:它没有轮回,只设了天堂、净界和地狱。所有人去世后都在该待的地方等待最后审判。这也就是世界末日。既然有世界末日,换言之就是宇宙有终结的一天,这与“大爆炸宇宙论”倒真是殊途同归呵。 

  巧合吗? 

  回到刚才的话题。出现今天的宇宙的概率是如此之小,但却偏偏就一次扔中了…… 

  午夜推枕,神游宇外时,对此我往往感到摄人魂魄……我不认为这可以用“神秘”二字就简单解释,我所感到的,是震憾、甚至震畏。 

  而上帝是不掷骰子的,更不扔硬币。 

  “上帝是不掷骰子的”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就我的理解,他所要想表述的意思是:我们今天这个宇宙,并不是一次碰运气、掷骰子的偶然结果,而应该是一个预定好的、有意识的结果。 

  那么,谁预定了这个宇宙?谁体现了这种意识?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到冰,密度就只有0。9。这意味着,冰将会浮在水面。 

  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并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预见:如果水也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那么冰的密度就会大于水,就会沉在水下,这样,水下的一切生命就会被冻结住。我们都已经知道,生命的基础是水,我们的生命,都起源于水下。 

  为什么是水?为什么是对我们的生命诞生和持续如此重要的水,偏偏就要反常膨胀?而这一个例外,又对我们的生存如此重要? 

  倘是没有这一个例外,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但,这个例外偏偏就出现了。 

  是谁,在普遍遵循“热胀冷缩”的世界中,让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这一个“例外”出现? 

  物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熵恒增定律”,一般把它通俗的描述为:热不可能自动(不外加能量来干预)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为便于理解和举例,我在这里再把它通俗化地做这样描述:卧室里的空气分子不可能自动的全部跑进客厅,而使睡觉的人因真空窒息而死;一盆泼出去的水,不可能自动又回到盆子里去……等等类似的表述。 

  “熵恒增定律”比较专业一点的描述是:有序和规则的排列总是自动的趋向于无序和弥散。比如,一幢华屋,总是自动的趋向于剥蚀和垮塌;死亡的生命体,总是自动的趋向于腐朽;社会,总是自动的趋向于动荡和无政府主义……等等。 

  但是,若有外力的有意识干预,则上述情况可以改变。 

  比如,可以使用真空泵抽空卧室里的空气; 

  可以使用建筑队维修甚至翻新房屋; 

  可以使用政府来管理社会; 

  甚至,把一个又一个的水分子,又重新拣回盆里……等等。 

  到现在为止,我想只要认真把本文读到了这里的人,都对“熵恒增定律”至少具备了一些感性认识;只要不是刻意反科学的人,大约也都认可了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我这样反复地引用和描述“熵恒增定律”,是因为我下面要进行我认为最有力的一段论证。 

  这个宇宙里,最让我们感到惊讶和震憾的事是什么?————是生命的诞生和进化。而恰恰就是这件事,它违背了“熵恒增定律”! 

  这是更让人感到震憾甚至震畏的事。 

  稍微具备一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相比于碳水分子(生命体的物理材料)来说,生命体无疑是一种高度有序化和规则化的产物,进化更是如此。在这个遵守“熵恒增定律”的宇宙里演化出生命、并且进化,就象残垣败瓦自动恢复为华屋、并且自我装饰得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