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作者:阎崇年-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魏忠贤权力达到顶峰、袁崇焕命运陷于低谷的时候,朝廷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变局,这就是天启病故,崇祯继位。这个重大朝廷变局,不仅给魏忠贤的命运带来灭顶之灾,而且给袁崇焕的事业带来新的转机。

  本讲分作三个题目:一、天启病故;二、崇祯继位;三、中兴之梦。一、天启病故

  天启皇帝朱由校16岁登极,做了七年皇帝,于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紫禁城乾清宫死去,年仅23岁。他一生的所为,很像木匠,不像皇帝。天启皇帝之死,对明朝、对后金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

  明熹宗的德陵

  那么,天启皇帝为什么会在23岁就过早地死去呢?关于天启帝的死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说是落水受惊吓后得病而死。我在前面曾经讲过,天启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年)端午节,天启帝在西苑(今中南海、北海)乘龙舟划船,突然风起船翻,两名太监溺水而死,天启皇帝虽被太监们救出,逃过一场灭顶之灾,却呛了水,受了惊,因此患病,使他原本病弱的身体更加衰弱。

  一说是因生活荒淫无度而死。明朝皇帝有许多荒唐的故事。如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乾清宫柱壁悬挂奇巧宫灯,宫人太监纵情欢乐。宫中屋檐毡氁里包裹火药,突发大火,乾清宫一片火海。这时,正德帝正往豹房去玩的路上,回头望见皇宫光焰烛天,戏谓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烟火也!”(《日下旧闻考》卷三四)乾清宫殿,化为灰烬。

  第二十五讲崇祯登极|白石“大明天子之宝”

  天启帝同样是荒淫无度,他迷恋木工活儿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对国家大政却毫不关心,正因如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才得以把持权柄。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乾清宫月台前丹陛下开辟一个东西通道,俗称“老虎洞”,至今保存完好。洞为拱形,高1。8米,宽1。1米,用石头砌成,两侧有门,可通往来。《天启宫词注》记载:“帝(天启)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陈悰诗云:“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濛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清朝大学士于敏中等评论道:“宫前丹陛下洞道,盖侍从之人,藉以左右往来者。而明之末叶,乃用为嬉娱之地。其兴居无节,政令不修,甚矣!国祚岂能久乎!”就是说,那个老虎洞本来是为了方便宫内侍从通过的,后来竟然也成为天启皇帝胡闹的地方。作为一国君主,如此嬉游无度,不能自重,自然是自戕身体,自短国祚。

  总之,天启帝在位这七年,更像个木匠,像个顽童,而不像个皇帝。他死之后皇位怎么办?按照明帝的家法,应当是父死子继。天启皇帝有三个儿子:

  皇长子朱慈然,因早产而夭殇。关于这个皇子的生母有不同的说法,《明史·诸王传》说“不详其所生母”;《明史·后妃传》却说:“(天启)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元子”就是皇长子。这条材料说明这个孩子的生母是正宫张皇后。谈迁的《国榷》也记载说:“皇长子慈然生,旋殇(中宫出)。”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之一是:“中宫有庆,已经成男,……传闻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实有谋焉……是皇上亦不能保其第一子矣!”就是说,皇后因受客、魏陷害早产,生一男孩,不久夭殇。以上三证可见,皇后是皇长子的生母。

  皇次子朱慈焴,生母为慧妃范氏,比长子晚生十天,出生不到一年,又死去。

  皇三子朱慈炅(jiǒnɡ),生母为容妃任氏。任氏因诞育皇三子而被册为皇贵妃。天启帝连丧两子之后,对皇三子寄予厚望。但皇三子仅出生八个月,也早殇。

  所以,天启帝虽有三个儿子,可到他死的时候,已然绝嗣。无法“父死子继”,那就只有“兄终弟及”,也就是由天启皇帝的弟弟来继承皇位。下面我们看一下天启帝的兄弟,也就是明光宗(泰昌帝)有几个儿子。泰昌皇帝有七个儿子:

  皇长子朱由校,就是天启帝。

  皇次子朱由,4岁殇,生母王氏,与天启帝同母,追封谥简怀王。

  皇三子朱由楫,8岁殇,生母王选侍,追封谥齐思王。

  皇四子朱由模,5岁殇,生母李选侍,追封谥怀惠王。

  皇五子朱由检,生母刘氏,下面讲。

  皇六子朱由栩,早殇,生母定懿妃,追封谥湘怀王。

  皇七子朱由橏,早殇,生母敬妃,追封谥惠昭王。

  光宗七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早殇,都是在8岁之前夭折的。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朱由校,就是天启帝;另一个是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帝。因此,天启皇位继承别无选择,只有传位给皇五弟朱由检。二、崇祯继位

  崇祯皇帝,名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7日)。他比长兄由校(天启帝)小5岁。朱由检的生母刘氏,初入太子宫时是淑女(低于才人、选侍),生朱由检后不久,失宠被谴,郁闷而死,才23岁。太子朱常洛怕父皇(万历帝)知道,告诫身边近侍不得泄漏此事,崇祯皇帝像(清人绘)命将刘氏悄悄地葬于西山。这时朱由检5岁。

  万历四十四年即天命元年(1616年),朱由检7岁,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他比努尔哈赤小51岁。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由检13岁,被册封为信王,仍住在大内勖(xù)勤宫,其生母刘氏被追封为贤妃。这一年,明朝失去广宁。

  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朱由检17岁,搬出皇宫,居信王藩邸。这一年,明军在袁崇焕指挥下,取得宁远大捷。这年袁崇焕43岁,朱由检比袁崇焕小26岁,比皇太极小18岁。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二月,18岁的信王举行婚礼,选城南兵马司副指挥周奎之女为信王妃。

  六月,袁崇焕又指挥明军获得宁锦大捷。

  八月十一日,天启帝病危,单独召见了朱由检。朱由检这次奉召进入乾清宫,向皇兄请安后,皇兄对他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这句话暗示要他入继大统。朱由检一听,顿感惶恐,回奏道:“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天启帝已深思熟虑,慰勉再三,叮嘱他入继大统后,应注意两件事:一是“善待皇后”,二是“委用忠贤”。

  十二日,天启帝再次召见内阁首辅黄立极等大臣,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暗示由信王入继大统。

  在天启帝病危的时候,皇位的争夺非常之激烈,特别是大宦官魏忠贤,还想继续把持朝政,他显然不愿意由自己无法掌控的信王入承大统。关于魏忠贤觊觎朝政的野心,野记传闻,多有载述。例如:

  其一,魏忠贤企图垂帘摄政。就是想立一个傀儡小皇帝,他自己来摄政。魏忠贤与大臣秘议由他垂帘摄政之事,内阁辅臣施凤来明确表示反对,说“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魏忠贤虽然很不高兴,但是没有办法,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二,阉党中有人向魏忠贤献计,诡称皇后怀孕,暗中以魏良卿之子抱入,企图“狸猫换太子”,然后由魏忠贤辅佐,仿效王莽以辅佐孺子婴的方式进而篡位。

  其三,天启帝对皇后说:魏忠贤告诉我,后宫有二人怀孕,他日生下男孩就作为你的儿子立为皇帝。皇后以为不可。

  其四,《明史·魏忠贤传》记载:“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就是客氏和魏忠贤想让宫女怀孕产子后,将孩子抱入宫中继承皇位。

  其五,魏忠贤策划政变。天启帝刚断气,停灵在乾清宫。群臣哭哀,气氛悲凉。魏忠贤单独在殿内接见阉党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说要发动政变。崔呈秀以天时不备谏止,此事遂作罢。

  其时,皇后张氏坚定支持信王继位,对加速魏忠贤阴谋的破产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据说魏忠贤曾派人向皇后暗示,希望她能阻止信王继位。皇后表示: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一样是死,不从命可以见二祖列宗在天之灵。皇后拒绝与魏忠贤之辈同流合污,密劝天启帝尽快召立信王。天启帝召见信王,要他接受遗命,信王欲推辞,忽见皇后淡妆从屏风后走出,对信王说:皇叔义不容辞,而且事情紧急,恐怕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