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作者:阎崇年-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三截未成。袁崇焕部署的蓟(州)三(河)密(云)防线,并没有挡住后金铁骑的前进。皇太极率后金骑兵避开袁崇焕所在的蓟州,接连攻破三河、香河、顺义等地,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北京东郊四十里的通州。袁崇焕把后金军挡在遵化的军事意图落空了;把后金军挡在蓟镇并加以拦截的军事意图又落空了;把后金军挡在通州的预想也落空了。在袁崇焕与皇太极的较量中,袁崇焕连失三步棋。京师形势,更加严峻。怎么办?

  同一天,袁崇焕在河西务举行军事会议,议商进取。会上,副总兵周文郁提出:“大兵宜趋敌,不宜入都。且敌在通州,我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务,敌易则战,敌坚则乘,此全策也。”(《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就是说,未奉明旨,不宜入京!袁崇焕说:“周君言是。弟恐逆奴狡诈异常,又如蓟州,显持阴遁,不与我战。倘径通都城,则从未遇敌之人心,一旦动摇,其关系又不忍言”。“君父有急,何遑(闲暇)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一)

  从军事上看,周文郁的建议并不可取,因为后金军队已经到了通州,勤王军却在观望,等待谕旨,无异于纵虎下山。但是从政治上看,周文郁的建议不无道理。按照明制,入京勤王,必有皇帝谕旨,否则要治重罪。而这时,袁崇焕并没有接到进京的谕旨。

  但是,袁崇焕心肠颇热,赤胆忠心,他没有采纳周文郁的建议,根本不考虑个人的安危,他担心后金军不日即可兵临京师城下,所以只有一个心思,就是率军进京,保卫京师,保卫社稷。

  河西务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行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其实,袁崇焕统兵入蓟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崇祯帝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而他竟然毫无察觉。现在他又擅自率部进京。所以,从他抵达京师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实际上已经身陷腹背受敌的局面,只是他还不很清楚,或者根本顾不得关注自己。

  同时,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也来到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

  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明朝北京保卫战即将开始。



第三十二讲 保卫京师

  袁崇焕率领关宁九千骑兵,于十一月十九日,赶在皇太极之前驰抵京师城下。第二天,保卫京师的战斗就打响了。一、京门初战

  京师保卫战的几仗都是在北京城门前打的,这里首先需要把北京的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内城共有九门,其南中为正阳门(前门)、东为崇文门、西为宣武门,东城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城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城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外城七门,其南面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北京德胜门箭楼

  北京东便门外护城河与石桥

  东面为广渠门(沙窝门)、东便门,西面为广宁门(清朝道光皇帝叫旻宁,为避皇帝的名讳,改广宁门为广安门)、西便门。己巳之役即北京之战,主要在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和永定门四门进行。

  当时,外镇赶来的勤王重兵,袁崇焕的军队是从东面过来的,屯驻在广渠门外;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是从西北方向来的,驻扎在德胜门外。八旗兵从北面进抵京师后,皇太极驻幄在城北土城关以东,其两翼兵分别安营在德胜门外至安定门外一带。

  那么,战前明朝北京城防是怎样的呢?

  第一个举措:京城守备,加强防御。

  崇祯帝任命多位官员,协理京营戎政,练兵筹饷,料理守御。北京城作为明朝的都城,按理自然应当防守严密,固若金汤。但北京已有180年没有经历过战争(见上一讲),这导致城防疏薄单弱,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崇祯长编》二年(1629年)十一月戊戌(十七日)记载兵科给事中陶崇道检查京城火器防备的报告,称:“昨工部尚书张凤翔亲至城头,与臣等同阅火器。见城楼所积者,有其具而不知其名,有其名而不知其用。询之将领,皆各茫然;问之士卒,百无一识。有其器而不能用,与无器同;无其器以乘城,与无城同。臣等能不为之心寒乎?”(《崇祯长编》卷二八)明军守城,所长在火器,所倚也在火器。而守城的将领、军士,连火器的名称都不知道,火器的发射都不会。

  第三十二讲保卫京师|第二个举措:设官募兵,备械筹粮。

  于官兵:“各直省在京官员愿自捐资置器带领家人在官军外分堵”,“勋戚重臣等守皇城,以卫宸居”(《崇祯长编》卷二八)。

  于募兵:翰林院庶吉士金声推荐游僧申甫为副总兵,声称能自造战车,招募“城市乞丐”为兵(《崇祯实录》册一),后一败涂地,自己也战死。

  就是说派在京官员的家人携带器械守内城和外城,派公侯伯子男和外戚等各率领壮丁守卫皇城,甚至于派无赖、和尚凑一帮乞丐群氓应景。这两点在上讲提到过。

  于武器:武器不够,怎么办?有人在朝廷会议上提出:凡进京城九门者,每人带一块石头,丢在城门里,方许进城,然后运到城上备用。

  于粮饷:史书记载称“太仓无宿储,民间无盖藏”(《崇祯长编》卷二八),就是说朝廷的粮库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老百姓那里也颗粒无多。

  京门初战首先在德胜门外打响,城外明军,主要是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部队,另外参加战斗的还有城上的卫戍部队。

  德胜门之战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满桂和侯世禄的部队发起猛攻。后金军先发炮轰击。发炮毕,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军从西面突击,正黄旗护军从旁冲杀。后金两军冲入,边杀边进,拚搏厮斗,追至城下。城上明军,奋勇弯弓,又发火炮,轰击敌军。不久,侯世禄兵溃,满桂率军独前搏战。城上明兵,发炮配合,但误伤满桂官兵,死伤惨重。满桂身上多处负伤,带败兵一百多人在城外关帝庙中休整。第二天,守军打开德胜门的瓮城,供满桂的残兵休养。就在德胜门之战的同一天,广渠门也发生激战。

  广渠门之战当天,蓟辽督师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率骑兵在广渠门外,迎击后金军的进犯。皇太极派大贝勒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带领满洲八旗左翼兵和恩格德尔、莽古尔泰等率领左翼蒙古骑兵数万人,向广渠门袁崇焕军扑来。袁督师仅有九千骑兵,令祖大寿在南,王承胤在西北,自率兵在西,结成“品”字形阵,兵含枚,马勒口,隘处设伏,严阵待敌。

  北京广渠门旧影

  后金满洲、蒙古骑兵,分为六队,涌向袁军。后金军的前锋护军,先向南直扑祖大寿阵。祖大寿率兵奋死抵御,后金军前锋受挫。后金军接着又向北直冲王承胤阵,也失利。后金军左、右两次冲锋,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再集中三路骑兵,向西闯袁崇焕军阵。袁崇焕率领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后金阿济格贝勒所乘马受创而死,本人身受箭伤,几乎丧生;阿巴泰贝勒中了袁军的伏击,进攻受挫。蒙古额驸恩格德尔等骑兵驱马骤进,也被击败,退却溃走。八旗军失利败退,明军乘胜追击。袁崇焕军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追击后金军,直到通惠河边。八旗兵溃退,仓皇拥渡。大约有一千左右的骑兵连人带马跌落到护城河里,连冻带淹,死伤惨重。袁军沿着通惠河一带追了30里路,后金军队大败而回。朝鲜史书记载:“贼直到沙窝门(广渠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11~13时)至酉(17~19时),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奔三十余里。贼之不得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李朝宣祖大王实录》)

  这场广渠门血战,袁崇焕军与八旗军,自巳(巳正10时)至酉(酉正18时),炮鸣矢发,激战8小时,转战10余里,明军终于克敌获胜。督师袁崇焕在广渠门外,横刀跃马,冲在阵前,左右驰突,中箭很多,“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就是说身上中的箭像刺猬一样,因身着重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